作战2000论坛

标题: 来看师娘教的降龙十八掌 [打印本页]

作者: 猎月    时间: 2010-8-5 11:26
标题: 来看师娘教的降龙十八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yMzk3NjA0.html
作者: M945    时间: 2010-8-5 11:46
传说中的王八掌?那个戴拳套的身上被刷的一片红。想起了小学女生欺负我时就这样。
作者: 余骏    时间: 2010-8-5 11:56
这个!呃.......草泥马太假了
作者: gorm    时间: 2010-8-5 12:23
传说中的王八掌?那个戴拳套的身上被刷的一片红。想起了小学女生欺负我时就这样。
3 C$ P! _, o0 Y- X, }& e" UM945 发表于 2010-8-5 11:46
* j1 Q% Q5 t/ w( Q8 ^8 c1 r/ Y
王八拳可比这个厉害   6 ~2 O* y: d& I) Y6 k. ^

8 c1 F" p( e5 X/ H; F& {9 @
; A2 d* _8 U( n, `( j- p说不好听的啊 这俩货都是半瓶子水  一个防御架子几乎没有 一个下半身基本没有练过 谁他妈见过跳着打人的。。。街上混混都比这个强
作者: 切特务    时间: 2010-8-5 12:59
折凳,18般兵器之首。
作者: wildgoose    时间: 2010-8-5 13:05
王八拳可比这个厉害   " r% A7 u6 D3 y4 {1 n, Y6 A  E. O# i' V
, E8 N# Q! K, f9 ]

! c, u4 D8 A% u& A4 ?说不好听的啊 这俩货都是半瓶子水  一个防御架子几乎没有 一个下半身基本没有练过 谁他妈见过跳着打人的。。。街上混混都比这个强% ?4 M/ I/ u# Y$ L+ ^
gorm 发表于 2010-8-5 12:23

; O8 a+ @; [. l, }# U: y
+ X1 H$ G' b. Y2 q要是用上王八爪就更猛了。。。
作者: 饭团    时间: 2010-8-5 13:58
这咯招数着实生猛啊~~
作者: dodolone    时间: 2010-8-5 14:45
没一个会打的,就这个级差,换个懂点拳击的几下就放倒那瘊子了
作者: rigge_shen    时间: 2010-8-5 14:56
草泥马的,大个子拼着挨两巴掌扑上去一个熊抱就可以把王八掌那个给压倒了,用得着这么挨打么?这段视频估计是给那个什么“二淋子技击术”做广告的吧。
作者: gorm    时间: 2010-8-5 16:04
我说了 那哥们上半身没防御招式   2个人都浑身是漏洞  抗击打能力** 今天不是我吹啥 就这攻击照我身上来 3下打不疼我 我能一下打飞他
作者: morton    时间: 2010-8-5 16:14
纯属娱乐 哥俩演艺圈的不 娱乐圈的
作者: fnf2000    时间: 2010-8-6 00:41
折凳,18般兵器之首。+ }3 j: V( r! _# P$ t3 [7 ~
切特务 发表于 2010-8-5 12:59
% B1 a+ [9 G5 c$ A7 B! W" N. Y
  U- J% M! T0 Z6 Z
薛家燕所说的????( s; G; u5 W' b9 r2 c$ p

作者: ASU511    时间: 2010-8-6 08:26
话说猛的一看见楼主的ID* O6 n' r- x, Q7 c* f. }
我还以为是“猪月”
3 y! A% ]% \# S, t! l# i! u呃,
6 Y3 _) G9 j! b" E6 c- O1 k4 {抱歉
+ V4 l1 {* p7 ^" L* t我承认我有罪- v1 m) Z. e- H
楼主勿怪9 o! s/ E! p% K/ l

作者: FOX    时间: 2010-8-6 21:58
小猫打狗熊,TMD笑死了
作者: 冰雨零华    时间: 2010-8-7 15:53
我说了 那哥们上半身没防御招式   2个人都浑身是漏洞  抗击打能力** 今天不是我吹啥 就这攻击照我身上来 3下打不疼我 我能一下打飞他
* U' p: ?3 R4 `. F2 Ygorm 发表于 2010-8-5 16:04

, L2 h) X) h6 _- M# C- -
5 g6 S! A+ P0 K- f0 ~- ?, X( @明显是那家伙一点不耐打...就几个巴掌就被打得鹌鹑似的...
作者: fisher    时间: 2010-8-7 23:26
打了半天,光见响,,,,双方都不是一类的,没啥可比性吧?!




欢迎光临 作战2000论坛 (http://combat2000.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