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R1 F' n* y& p" z; g 不论是人员或车辆,想在地面以最快速度行进,沿着现成道路行走是错不了的,而且条条道路都是点至点的连结线,生的国进行作战,更是最可靠的指标,但也因如此,在道路上埋地雷是一定会有所收获,也是大家都知道的,而 依对付对象的不同,雷阵通常也会分成反人员雷阵、反车辆(含装甲车)雷阵与混合雷阵,我们就先来谈谈反人员雷阵。 P2 D' L& a4 ^7 Y( i
* j9 G2 {- _' v' n1 r5 U4 S; ?反人员雷阵 5 S8 \$ C% |$ M% E- k6 c/ f4 R: a+ `4 G) G
一般部队的行进队形都有标准可依循,而特战部队的行进队形也在基础篇中提到过,但不论那一种队形,都是得沿着道路行走,我们就先谈谈四种万用阵型。 - o; H! u' R/ H* u3 S5 }2 C3 C5 d" I8 P4 D3 R" j! Q
A型布置法 . o J5 l) n1 b% r+ R9 t$ @: X5 d# [' C
本阵的布雷位与小组队形中的大雁队形是一样的,以五枚一群地雷呈A字型摆放,每边两枚,正中央顶点一枚,每枚间隔1.5m,群与群间隔5m,每群宽5m, 而若是道路宽超过5m,则另行埋设一群,但与相邻的一群则有着1~3m的落差,一般以5~10群为一组,每组间距150m,每次装设以5组为上限,一般都以一组就会招致工兵除雷,因此再多都无用武之地,所以就无浪费弹药的必要。 0 g8 J: C0 x- h' F" o/ W* j1 u* g % g" I# ], |* N7 l# `- f1 g e0 A& ?二、叁型布置法 % z- j' l0 g F& e+ ?/ v! Z8 r5 T8 j- _$ A" S$ F
此阵式与二、叁防御阵式是一样的,队型与奥运的5圈组合是一样的,第一列叁枚,枚与枚间距1.5m,第二列两枚,间距1.5~2.5m,位置正巧是第一列的一、二与二、叁枚间空隙的中间点,第一列与第二列间隔1.5~2m,五枚一群,群与群间隔3m,五群一组,可将每群依正五边形的五边线组合,形成一组大圆盘阵 式,而或是以不完全平行的方式组合,以达完全阻绝的效果,或是由水平转垂直,形成之字型布雷阵(英语系国家则称其为C式布雷法),或者以二、叁、二的叁列组合成小型的梅花阵,是一种衍生型极多的基本阵型。 " v! f z6 Y. q$ ~/ t! i
) C. T" T' S1 I( J* l
斜方阵 ' a3 }/ D: u; J
& z, h4 f: l+ z8 p$ N
本阵式的形状与美军的士官臂章极为相似,故又名「士官条码(Surgon Barcode)」,通常会以一路3~5枚由路肩斜向上每隔1.5m放置一枚,斜向封锁道路,每2、3路後改由另一侧起始,但要注意的是,若是我方人员可能会通过此路段时,则一般会於路肩留一处2m宽之通路,使人员与车辆能以S型路径通过布雷路段,当然事先得有雷区布署图才行,但也由於行经路线为S型,故又有 人称本布雷法为S型布雷法,此种布雷法最常见於布雷车所投射之雷阵,而布雷 车所投射之雷阵另一种较常见的则是圆盘式。 # a! k' U, c" G+ c8 ]. B
; x1 W5 ?7 P$ G% U* K, g& [ 前面提到,人员杀伤雷的装药量至少需2lb(0.9kg),但如此的装药量,作为为人员杀死弹是绝对足够,但要把人炸得受伤不死,那可就得看运气了,但身为诡雷,作为心理上的威吓绝对比把人炸死来得重要,所以装药量的适度调整是诡雷设计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是形状的选择.作者: 街边仔 时间: 2004-2-22 00:34 标题: 特战讲座-高级篇(5)--特种技艺之反恐怖作战部份(上) 高级篇(5)--特种技艺之反恐怖作战部份(上) - U5 v+ n* L1 K 8 D! o/ b7 `& z 2 g- k4 t' S; Z9 d [' ^: A; I发展与沿革 F) w% L; |1 s) f, ~, x- V/ u
现代的特种部队(OPS),其编制、配备、训练以及主要成员出处虽然都是来自军中,但由现代社会的组成愈来愈复杂,现有的治安维持人员显然已不足应付所有的状况,特别是高强度武力犯案,虽然警察中也开始有了经过特殊训练的特警小组,但他们的装备、训练及组织与正规的特种部队仍然有着一段差距,而最主要的则是企图心,特种部队的一般生活比起清教徒来可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 身於一个五光十色的社会中,在各项训练後还得支援一般相关警察勤务的特警而言,不被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繁琐的一般勤务与家居生活也会使临敌之时的警戒心随之降低,而若是那群暴徒竟还是受过军事训练的狂热份子,那种愿意以身贡献的决心加上扎实的训练,若是配合强大的火力(以现有的环境,那实在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那肯定不是普通的特警可以搞定的,这时,请求军方支援是各国当局的正当决定,也就因此,军规的特种部队接受反恐怖训练便是可以理解的了。 D& ]& v0 S0 n( A. W
+ i/ m' P @3 _; n6 U! S而另外一个理由是,所谓的反恐怖训练,其实在军事任务中是另一种渗透训练,一般的反恐怖大都以突击、抢救人质与解除危机等叁大类,而其中除了抢救人质一类是非正规的军事行动外,其馀两类都是正常的军规行动,因此这也是本讲所要为各位讲解的进度。 ( p, R4 V8 u/ d5 N9 `* o 4 ]8 X0 L% {. F' i, _* A突击 * ]7 L1 W9 O0 t3 F, V( A$ N3 Y8 y+ J! X6 G3 y
最典型、最知名与最早被定位的恐怖行动,当推1970年代的劫机潮,而为了有效抑制这股歪风,一批被精挑细选的军方菁英份子,成 为各国现有特种部队的开山始祖师,而反劫机则是他们的第一个任务要求与训练科目,而之後的公车、地铁、教室/办公大楼/立体建??、特殊建??与各种新式的恐怖行动纷纷出现,而特种部队的训练课程也相对增添了相关的训练项目与进度,而且由於长年累月的以恐怖份子的思维与作业模式进行反制训练,许多反恐怖小组的队长 或指导教官本身反而成了极度危险的恐怖专家,他们更进而设计出了许多连恐怖份子都想不到或作不到的项目来训练手下的特种部队 成员,而若是这些特种小组成员一旦成为恐怖份子,那更是非得老 长官出马不可了,但那往往是牵扯到政策、历史与种种复杂而非单一成员可改变因素所累积而成的,不在本讲范围内,我们只讲到与实际行动有关的部份。 + L' k# C& I. H& N; {. j4 J 0 t$ Z- N! ]4 F反劫机 - \9 p _8 V2 o1 R/ v# a
& Z! J/ i' @- M2 j$ a
依美国叁角洲部队在1980年代初期所颁发的反恐怖作业准则中所提到的阿尔发行动(AP,Alpha Plan的简称,亦可译为A计划或一号方案,另一说法是AP为应用方案Application的缩写),标准作业流程 (SOP ,Stand Operation Procedure)是当劫机的恐怖份子在机场上降落後,由地勤人员给予电源、食物、饮水与相关支援,但以拖 延战术不给予油料,并在此时间内进行政治作业,以期以和平方式 解决,若无法解决则一般建议在落地後72小时至96小时间进行AP,选择此时段的理由是若时间太短,则恐怖份子的体力与注意力仍处於集中的状况,强行攻入则可能会对机上人质与进攻的队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而若是时间太长,则恐怖份子可能因暴燥或精神无法集中而开始作出非理性行为(例如屠杀人质),而正确的攻击时间则由特种部队指挥官决定,一般在与劫机者谈判的过程中,指挥官与心理专家都会依交谈内容来判定机上恐怖份子的精神状态,特别是 有许多恐怖份为了维持行动时其手下成员的精神维持在亢奋状态,经常会发给兴奋剂供服用,以维持其情绪的亢奋以撑过劫机期间连续数日的庞大压力,但服用兴奋剂(不论是那一种)有一个後遗症与大问题,那就是当药效过了之後,精神会变得相当的差,注意力与判断力都会随之降低,而且就算及时再服用双倍的兴奋剂通常也不会产生作用,而药效的开始与退却时间都可由其语气、用字遣词与音调高低而判定出来,若是判定其药效开始退却,而政治手段仍无法解决,而当局高层亦授权指挥官便宜行事时,指挥官便需决定是否下令AP了,因为最佳的时机便是此刻。 4 ?; _( ?% U, j% a 由於反恐怖作业所需单位繁多、协调作业与行动沟动代号亦相当的复杂,甚至连攻击行动的序列也是分毫错不得,我们将尽可能简化作业内容,并依国际作业标准,以英文缩写代码说明各个单位、任务分派及相关位置,而在本讲中所提到的图解、後文及相关说明中都将沿用,首先我们先说明一些相关的代码缩写(请见表一),而本文所附图解之说明也将以相同缩写注明,所以呢,如果您有心於反恐怖行动中插上一脚,请先学好英文吧!另外,除了一般的作战图文件说明外,连一般的无线电通讯也与航管对话一样,是采用国际标准的英文进行的,学好英文的另一个最大好处是即使进行多国联合作战时,语言的的沟通可以省略不少问题,顺带一提,大部份的反恐怖作战都是跨国合作的,即使是无邦交国也将藉由国际刑警 (INTERPOL)的协助进行打击恐怖子的合作,最後一点,一般早期的无线电通讯频率是以150~174MHz的VHF超高频波段进行通话,但由於此波段易受干扰、窃听,且常遭地形地物所影响(例如高楼建??) ,自80年代中期以後,西方各国皆改采800MHz的UHF极高频通讯波段,此种原先仅有军方采用的频率保密性高、可克服地形障碍,最好的是可进行同步双向对话,方便行动期间进行热线交谈(同战斗机飞行习惯,接战期间无线电保持於开的位置称之热线,平时则以脚踏开关进行无线电通话器的开关,称之为冷线),而通话习惯则与潜舰相同,先报呼叫方台号,续报本身台号,接着报告通话内容,受话方则於收到後回答ROGER或是连按两下哆咪表示收到,这是於平常冷线时的谈话方式,若是接战中则保持热线全开的状况,先报本身台号,所处方位或座标、责任区(AOR,Area Of Responsibility) 或作业任务区(AO,Area of Operations),再说明现场情况与所需支援或通知友军注意/反应,若是收话者所处方位接近发话者,并可立即提供支援,则表明身份,说明所处方位,表明前往支援之人数与装备,并提报预计抵达时间(ETA,Evaluate Time Arrive),若则一律保持无线电静默,由总指挥官决定何人或何组前往支援, 而若是情况特殊时,指挥官会采取无限制呼叫(Unlimited Calling ,即无特定对象,所有通讯网路上的电台都是受话者,则各行动/ 作业小组则由编号大小(由零到九,由A到Z),由小向大的顺序回报) ,而在一般状况下,组长级以下队员不会发话,统一由小组长或队长发话,若特别情况下,队员需发话则亦先表明自己身份(例如A组的尖兵,编号就为A1,呼号则为Alpha One,副座则为Alpha Two,队长则为Alpha Six,惯例为此,少有例外) 。而为了方备头上的头盔、帽子、面罩、防毒面具等物品妨碍通讯器的使用,头戴式耳机加麦克风的组合己少见到,现大都采用喉结式麦克风与耳机, 或是耳膜震动式麦克风,而哆咪的位置也由话机本身沿延到前胸或是指尖,也有些队员将其连接到冲锋的护木上,笔者个人则是偏好指尖式,因为其他两种模式都必需分心使用哆咪或持续握住冲锋枪,但在反恐怖/人质抢救行动中,经常必需被迫改用手枪, 而最大的优点则是使用指尖式哆咪时,可在任何状况下进行发话, 而不会影响警戒或行动,而且一但习惯後,也不会影响双手的动作,一般情况下,笔者会建议将指尖哆咪固定在左手中指第一节,以一般的右手射手使用习惯,这是最恰当的位置,各位可以自行实验看看。 # q. ^- L, N& ?; G( w6 ~8 R# u
4 h% c6 C* x5 u# `! x( R
而目前的反劫机作业有多种的侵入方式,为了保密起见,文中将不会一一介绍,仅提供一个着名的案例来作为说明;1977年10月13号发生於德航波音737型客机遭劫,并於摩加迪休机场与西德反恐怖 精锐部队GSG-9发生接战,结果是4 名恐怖份子(两男两女)3死1重伤,叁名人质受伤,行动过程中无人质死亡,特战队员无人重伤或 阵亡,这是反恐怖作战史上的一大成功,也是一着完美的示范案例,更将GSG-9的威名提到了全球的最高峰,而最重要的,此役证明了尤里斯.华格纳(Ulrich Wehener)上校的远见与训练方针是正确且可行的,但影响最深远的,则是跨国反恐怖作业成功的开始。 ; m( Z& x) \2 m9 }% P 我们先简介事件的源由,1977年3月13号,两男两女的阿拉伯恐怖 份子登上并挟持了飞机要求释放被囚禁於西德联邦监狱的恐怖份子首领Baader-Meinhof,而在经过了中东地区各国数天的驱离後,德航班机最後降落在索马亚的的摩加迪休(Mogadishu),但由於恐怖份子不满西德政府迟迟不给予回覆,而部份记者报导于尔根.舒曼试图用无线电通报外界有关恐怖份子的情报,而使得恐怖 份机枪杀了机长,而此举也令西德的波昂当局下定了决心,决定不与恐怖份子妥协,并派出了GSG-9前往索马利亚,同时与索马利亚政府达成协议,索马利亚当局同意由GSG-9主导并全权处理此一事件,并无条件给予所有能提供的支援,而GSG-9在德航通报飞机遭挟持後立即进入最高警戒状态,并在1977年10月17号17:30,搭乘德航支援的波音707专机抵达摩加迪休,而华格纳立即进行观察,在着陆一个小时後华格纳便己经拟定作战计划,并立即召集他手下的十二名队员说明计划,华格纳先派出两组狙击手(注一), 每组两人分别以毛瑟66以及H&K G3狙击步枪进行掩护队友、观察并通报敌情,剩下的八人则分为两个四人攻坚小组分别由机身後段与机头部份进入,由机身後段进入的小组负责肃清机身中後段,并解救人质,由机头进入的小组人则负责前段机身与驾驶舱, 而华格纳队长亲身带领机首的那一组,并将攻击发起时定於10月 18号00:00。因为那时恐怖份子的注意力与精神集中力都将降低,反应也会变慢,而队员与人质受伤害的可能也将大幅降低。 * G& i2 l* { ~6 m
: z& c: a* W5 H& p+ t# y
注一:狙击小组在无线电通话术语上通常以S的代表字Sierra 来代表狙击小组(Sniper Team),通常指含狙击手与观测手的两人小组,而以S1或S2表示无观测员的单一狙击手小组,而另外在位置的标示上,POSITION通常用於表示狙击手/组本身位置, 而LOCATE或LOCATING则表示目标的位置,而??寻自然用的是SEARCH 这个字,而目标的的确认则用的是CHECK,瞄准的字眼较多样化,一般用的是ON MARK,但AIMING与ON CROSS与LOCKING也都有 人使用。 # n/ S. X$ h& X3 o! k+ K
6 s* |) _& \) l+ P GSG-9的摩加迪休作业过程是这样的:10月17号23:50,GSG-9队员先在跑道的一头离飞机100m处点燃大火,吸引机上恐怖份子的注意顺便将他们都集中到驾驶舱,并藉以掩护由两侧机翼下方侵入的GSG-9队员,然後包着橡胶的铝合金梯被架设於机门的紧急出口,由两名英国SAS队员负责架设与支撑,而这两名SAS队员同时也需负责向机内投掷闪光震撼弹(Flash-band),此时华格纳通过无线电网路下达攻击指令的密语「Zauber-Feuer(德文,神??之火之意,同英文Magic Fire)」,时间为10月17号00:05,而GSG-9的队员则以最快的速度分两路强行攻入机内,并在第一时间内击毙了一名正迎向机身後段紧急出口的女性恐怖份子,而另一名女性恐 怖份子则躲入机上的洗手间,并由其内向外射击,虽然击伤了一名GSG-9队员,但也因狭小空间内的跳弹造成了自身的伤害而失去了战斗行为能力;但另一方面,恐怖份子头头「玛姆船长(Captain Mahmud)」虽然遭GSG-9的队员以警用特制点叁八左轮手枪击中两发,但由於杀伤力不足,玛姆船长仍在中弹後掷出两枚手榴弹,所幸手榴弹在座椅下爆炸,坐椅吸收并抵挡了大部份威力,并无人受伤,而同时原射击玛姆船长的GSG-9队员也放弃了自己的左轮手枪,而改用後援队员的MP-5冲锋枪终结了玛姆船长,而剩下的最後一名恐怖 份子则由GSG-9队长华格纳(Wegener)以主官专用的史密斯威森(S&W) 左轮枪击中头部当场死亡,摩加迪休行动至此告一段落,任务圆满达成,时间是10月18号00:16。 + h) D8 P9 R# [$ l) \; A! v4 G. F2 ~* D: \3 X# W8 B
在摩加迪休行动,证明了许多正确的观念与行动作业程序,但也多现了许多的问题徵节所在,我们先讲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武器的选择,若当初攻坚小组使用的手枪是威力较大的子弹或是较大口径的枪枝是否就不会发生玛姆船长的还击,又或者全体队员都配发MP-5冲锋枪是否就可以造成足够的吓阻与杀伤力呢?但我们先说明华格纳的的攻击配置,每个攻坚小队四个人,分成主攻与助攻小组,每组两人,主攻组在前,为求速度、机动与避免伤及人质,这两人都持手枪,助攻组两人的主要任务是在遭遇强大火力对抗时前往支援,并发扬火力,因此这两人持冲锋枪,此战术观念至今仍是对的,问题是出在手枪上,事实上警用特制点叁八的手枪的威力不足是大家都知道的事,除了那些让坏人活下去的 所谓人权份子之外,而此次行动不但正确的说明了左轮枪的威力不足外,6发装弹的问题亦同时浮出台面,也是从此之後,各国的反恐怖小组大都改用了高容量自动手枪与特制弹药,但高装药的特制弹药却使得美国特战司令部直属的红细胞小组在射击数以万发计的高装药特种弹药後,贝瑞塔M92FS手枪的上节套出现了裂痕,这则是未曾意料到的事,不过特种弹药的发展由此开始却是可以肯定的。但许多的特战小组中是准许并建议队员除了制式 配枪外,可依个人喜好加带第二、甚或第叁第四把手枪,而且是随身携带,不论是否在执勤或待命,甚至是休假期间,而有趣的是,许多队员的备用配枪却经常是左轮枪,而且是口径与威力都可以打死一头牛的点叁五七,这倒是一个可以解决许多问题的最佳选择,另一个常见的选择则是改良过的点四五手枪,例如柯特的特制四号或特制五号(MARK Ⅳ or MARKⅤ)与战斗大师型 (Combat Master)这一类的紧致改良型,这把曾祖父级的老枪在 改良过後,并在受过训射手的手上,其表现实在是优异的不像话,而这两把手枪的特色是弹头的质量与动能都极大,在有效射程内都具备极大的威力,而且都非常的难以驾御(就是会认主人啦) ,而且备弹量都不高,但由於威力强,且是备用枪,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大,重点是选它们的理由。 3 y* s8 j5 g0 P; d4 ~& h 5 v f+ f' m% r( V2 D, s# c 另一个问题,小组人员的数量与本身的本职学能则是另一个被凸显的问题,两个问题点是:人员的数量在各种状况下以何种比例最恰当?其次,反恐怖小组的专业训练要到何种层次?而事实上这两个问题至今仍没有真正的标准答案,不过开启了跨国合作更深一层的意义,因为这两位英国支援的SAS队员,阿里斯泰.莫 里斯少校与贝利.戴维斯中士(Major Alastair Morrison & Sergeant Barry Davies) ,虽然在任务中只是负责架设攻坚梯、投闪光震撼弹与接手被救出的人质,可是装备的细部考量上则有着相当的考究,例如包覆橡胶的合金梯,不但质轻而坚固,且橡胶还同时具备消音与止滑效果,而之所以要请SAS支援投掷闪光震撼弹,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是英国皇家兵工厂首先量产的,而SAS自然是最了解与熟悉,闪光震撼弹的爆炸时间与队员进入的时间必须掌握的恰到好处,否则极有可能功亏一篑,因此这两名SAS队的工作量并不是很大,因但在整个任务的成功评量上却都是相当的重要,可以说是这两人任务成败的环节与跨国合作的新里程碑。 & u7 O O5 m# P* T& f$ w
; ~. e7 A1 y9 Q# x a5 Y
但这次的行动并非偶然,GSG-9小组在出击前经过了完整的训练,所有的队员都了解包括737在内的大部份客机结构、紧急出口位置与路线(反之,亦即进入机内的攻击路线),而何处可以躲藏、掩蔽;何会发出声响、那里容易滑倒,都己相当的了解, 而扎实的射击与小组的搭配行动更是成功的关键,但最重要的,这行动为反恐怖行动立下了成功的新典范,在此之前的反恐 怖行动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人质伤亡,但在此役中,仅叁名人质受到轻伤,而除了舒曼机长与叁名恐怖份子外,整个行动过程中无人质死亡,这是相当可贵的,而反劫机训也从此成为各国反恐怖小组的必修科目了。 ; u$ }( a1 [* r: B1 a0 a
4 u3 K9 c* j# I 为了在反劫机的作业中能表现的正常与良好,大部份的特战人员也必需学习机务与地勤人员的相关技术与知识,方便在恐怖子要 求饮食、航空燃油与发电机车、登机梯车等地面支援时能完美的假扮工作人员直接了解机上情况与伺机反应,而这些知识则能更进一步的帮助特战队员了解整个现场的运作情势,并回报实际情势供指挥官作出最佳的评估与判断;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各国所 发生的各种理由与状况的劫机,虽然我们并不愿这样说,但这些劫机事件确实让各国的反劫机部队多了许多案例与经验,但这些经验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值得安慰的是这些经验让大多数的反劫机标准作业流程(SOP)更加的完善,事实上,顶尖的特战队员或 许会谦虚的否认,但他们大都有能力可以搞定八成以上的武装劫机事件,而将整个事件的冲突与伤亡降到最低,保护人质的性命永远是反劫机小组的第一任务,然後才是制服劫机者,控制情况,然後在承平的日子里继续无止的训练,并希望永远不需要正式 出击,但同时作好所有的准备,随随时准备给予劫机者致命的一击。 ' ?* f6 y# m, W' G2 }6 G& R ! ^* f# F- s- j7 B% _ 7 H; k8 x9 l' q$ L1 ?/ l
公车/火车/地铁 ; O" o' l' g) G/ l; z; E8 [! m) K. Q : ~ A$ ]: A1 z1 }2 s6 f8 Y恐怖主义与恐怖行动的定义是:在不合宜的地方,以不适当的手段 或方法作不应该的运作,诉求(或宣扬)不合时宜或潮流的观念、理想与目的(注二)。因此在以人群密集的大众运输工具或人群集结点,进行以无辜群众作为谈判条件的各种人质挟持、炸弹威胁、化学炸弹攻击等恐怖手段,以人道威胁要求政府妥协的事件时有所闻, 而大众运输工具由於其人员集中性、普遍性、开放性与高伤亡等特 性更是成为最受恐怖份子喜爱的攻击目标,而身为「最佳探戈伴侣 (注叁)」的特战小组成员,自然也将大众运输工具的反恐怖训练列为必修学分了,而除了前面所讲的飞机外,最常用的大众输工具便是巴士、火车、地铁、捷运等交通工具了,这是这一节所要讲的内容。 ' C8 E) b" ^, s% U
: R6 o/ n/ O7 z! R/ H8 l$ I
注二:此处系引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对恐怖行动所下之定义:「恐怖行动(主义)泛指所有使用不正当武力、暴力施之於人、威赫其所有权;或胁迫政府、平民或任何有关部份,以达成其政治或社会目的之行为(Terrorism is the unlawful use of force or violence against persons or property to intimidate or coerce a government ,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 or any segment thereof , in furtherance of political or social objec tives.)」而来,并包含所有国家、团体、宗教派别、组织与信仰所组成之特定份子团体所规划、策动、支持与执行之非法、非世俗所能容忍之一切反社会行为,不论是否直接对其他人生命、财产与行为自主权造成伤害或构成威胁者皆属之。 7 b/ b2 l0 I2 P8 {; m" f0 d j4 H- z1 P- `: ~
注叁:本句的原文是「Best Tango Partner」在无线电通话中,恐怖份子(Terrorist)通常以第一个英文字母T来代替,而在无线电话语中通常以T的代表字探戈(Tango)来表示恐怖份子, 而由於探戈亦是一种双人舞步,只有一个人(指恐怖份子)是跳不起来的,必须要有一个伴(指反恐怖特战人员)才行,而Partner 这个字通常又被译为搭档,这则是另一层意义,指若是没有 恐怖份子,就不会有反恐怖特战人员存在的必要,因此恐怖份子与反恐怖特战人员的关系其实就像拍档一样的,这句话由於一语道破两者间暧味而讽刺的相互关系,又表现了反恐怖特战人员独 有的幽默感,在特战界中一直被当成标准笑话在讲;而在无线电通话中,恐怖份子又经常被称为「T们(T-MAN,Terrorist MAN) 」,但若是恐怖份子一旦被称为T们,大概就得准备为所信奉的真理献身了,因为T们指的也是「被当成枪靶的人(Target Man ,亦缩写为T-Man)」。 + I) V8 {+ x; S& s. H ' B9 s+ F ~& ?7 e) S* Y 在讲到大众运输工具的劫持与救援事件时,一个不可不提的案例发行在荷兰,时间是1977年5月23日,当时一列荷兰火车被九名年轻的男性南摩鹿加(South Moluccan )恐怖份子所劫持,他们全都配备着冲锋枪与手榴弹,当时车上共有94名人质,同时,另外四名南摩鹿加恐怖份子则侵入了波文斯迈德(Bovensmilde)的一所小学,并将学校内的105名学童及4位教师集中看管,并与荷兰政府展谈判,他们原以为荷兰政府与1972~1977年间弥漫欧洲的姑息主义同一路,会以人质安全为考量而答应其政治条件,他们错了。在经过叁个礼拜漫长的谈判过程,其间许多人质己因健康理由被释放,并告知了许多的内部情势,6月11日荷兰政府决 定行动,并派出BBE(荷兰文Bijzondere Bijstands Eenheid缩写,即英文Special Intervention Force,此单位为荷兰海军陆战队下属一支专责救援之特种「调停」部队)小队执行任务,而在过去的叁周里,荷兰人己经利用各种方法正确的了解并掌握火车 内人员位置与恐怖份子所在方位及作息习惯,并订出了佳的进攻 计划(AP),完成了一切准备,只等待命令的下达。 2 K- T- M( a y) u7 w* U' z. T. a, B' r- g1 Q
终於,命令下达了,一对荷兰皇家空军的F-104S星式战斗机以超低空高速飞掠火车上方,巨大的音爆在一瞬间震破了所有的 车窗玻璃,非攻坚小组的队员在车外以全自动火力扫射列车的上方并以探照灯照射列车,压制车内人员无法抬头与起身并看不清情势藉以造成恐慌与混乱,而同时,利用地形与色潜行到火车附近的BBE攻坚小组队员在0453时以定向炸药破门而入,并结束了九名恐怖份子的其中六名,战斗时间是以秒计算的,结束了整个情况,而在突击过程中,两名人质因为恐慌而站起 身导致被流弹击中死亡,是这整个行动最遗憾的地方。但大体 而言,这是相当成功的一次行动,相信叁名悻存的恐怖份会同意这一点,因为他们永远不会相信BBE竟然以这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进行攻坚,而同时也为这个空前行动的直接见证人。 4 ]% \& p% v9 Q/ P9 t% [
" L6 ]# ]' L$ i- P/ ] 至於车内的注意事项,是小组协调行动的最佳表现,任何的车箱内行动几乎都无以单一的个人完成,最少是两个人,但叁或四人则是较佳的组合与选择,主要原因是为求责任区单一化,由於车 箱内的座椅等物不但容易阻碍闪光撼弹的威力,也是恐怖份子埋伏的好地方,而绝大部份的座位走向与走道都呈垂直状,也就是说,藏在座椅下是一个非得走到旁边,否则不会发现的死角,但发现时,往往也太晚了,因此队形的安排上第一人负责正面的突发状况,第二人则负责两侧的座椅,这是两人组的配置,叁人组的第二、叁人则分别负责左、右侧,四人组的话则第四人断後, 而时间的搭配则是另一件要注意的事,小组之间的整体行进速度与个人搜索方位皆需良好配合,而选用的武器则建议是手枪,.45 手枪是笔者个人的建议,不过笔者的许多美国「同学」则偏好大口径的转轮手枪,可能与他们平时执勤用顺了有关系,而大部份的欧洲特战部队则喜爱9mm自动手枪,但一般都会改用平头弹、中空次音速弹头或PT弹,以增强第一发撞击力,而且也可避免过强的穿透力误伤车外的掩护组队友;使用手枪的另一个理由则是为了行动的敏捷性,虽说有许多紧致型冲锋枪也有相同的敏捷性, 而且也可切换至半自动射击与手枪有着完全相同的使用条件,但不知为何,大部份的训练中,此时都会要求或建议队员改用手枪 (每组至少一人),可能是为了让队员熟悉使用手枪吧,不过笔者个人在杀人屋的多次测试结果,使用手枪时,在时间相同时,命中率与分数都会比较高,但其他人则有不同的结果,笔者一个身 高5??(152cm)的美国原住民同学,使用MP5K的成绩则硬是比手枪高出近一倍,但他手枪的射击成绩在静态与各级运动射击也都有 85%以上的命中率,所以这倒不是固定的使用手枪或冲锋枪就一定比较好;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公车反恐怖作业都能顺利完成使命,本文写作同时(1999年6月1日)希腊便传出公车遭挟持事件,而结果是人质一人死亡,多人受伤与惊吓,歹徒当场死亡,虽然这并不算一起定义的恐怖事件,但却使人们不愿面对的不幸事件再添一椿。 5 ~( _$ h/ p6 H4 Z% L1 K: R
# @3 L! B4 q+ M; K d% p
在此处有一点要与各位提醒的,前面所提的使用枪械包含了多种不同规格与口径的弹药,对後勤与平行流动支援上(指队员间的弹药互换或支援,笔者注)是很不方便的,而FN的新产品,使用 5.7X28mm的SS90弹药的P90冲锋枪与57(FIVE SEVEN)手枪,据称则能有效的解决弹药统一的问题,其尖锐细长的弹头能完成大部份突击步枪要求的任务性能需求,而短小的弹筒则提供不至於过强的动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穿透力,而P90超紧致的短小体积与50发装的高备弹量,也给这给前卫设计的武器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事实上除了FN与GIAT的各种宣传展览外,FN的美国公司还与多个美国警方单位提供免费枪械弹药与训练的的促销手法, 而FN训练营的教官们(多为退役特勤人员、警官或情治人员)也正想尽各种可以将P90的性能应用於各种特勤务需求与战术,而美国的 FN训练营也己经有针对P90与57手枪而设计的课程推出,就如同美国的HK公司也开始将G36步枪列入美国的HK训练营课一般,或许这些枪厂的作法只是单纯的为了促销其商品,但也得产品争气才行,否则备弹量以百发起跳的凯立克(CALICO)滚筒冲锋枪为何就 没如此的声势呢?作者: 街边仔 时间: 2004-2-22 00:35 标题: 特战讲座-高级篇(5)特种技艺之反恐怖作战部份(下) 第四篇:高级篇(5)--特种技艺之反恐怖作战部份(下) # k+ f$ y5 T: H1 a4 h 教室/办公大楼/立体建筑 4 ]4 G* o7 p2 }/ I. @& L 6 b) e9 r; ~1 \9 s" w 在所有的恐怖行动中,发生次数最多与最难搞定的,应该算是建筑物内部的人质挟持事件,为了应付建??物内部的各种情况,反恐怖小组甚至还发展出近距离接战准则(CQB,Close Quarter Battle)、近距离射击要领(CQS,Close Quarter Shooting)等特种战术来应付建??物内部的反恐怖作业,而射击训练也由原本的精准射击发展到快射(Quick Shoot)、突射(Twins Shoot)、反应射(Action Shoot)等各种高级技术,至於各种攀爬、垂降与破窗、破门技术与相关工具更是现代反恐布小组的必修课科目,而且还是必需以高标准过关,虽然各个小组都受过相关训练,但实战经验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我们今天要谈的就是一个实战案例,而且非常的有名,你不必需要是特战圈内人或军事专家才会知道这次机密的行动,它为世人所熟知的作战代号是「王候门(Prince's Gate)」 - E( \ k f6 Y, t8 {; Z
, D6 b: y6 z: ]8 |; B. R 时间是1980年四月叁十日,六名来自於伊朗阿拉伯解放教义派(Liberation of Abraistan,注一)民主革命阵线(Democratic Revolutionary Front)武装恐怖份子,他们配备了捷克制的天蝎式冲锋枪(Scorpion submachine gun)'比利时制的白朗宁自动手枪与苏联制的的手榴弹,挟持了位於伦敦市王候门大道16号上伊朗大使馆内的二十六名人质(稍後四名人质因健康因素而被释放,人质数降为22名),要求释放被囚禁於伊朗境内的92名阿拉伯解放教义派同志,并将他们安全的运送到指定地点,若不能使他们的要求得到令他们满意的回应,那麽被囚禁於使馆内的人质就得死。 4 u6 s6 Z- C* o ; v* m9 W. Z: }- I& w 注一:此一组织的发源地位於伊朗西南方一处盛产石油的省份,位处战略要冲,油藏颇富,但由於所信奉的阿拉伯回教教义与柯梅尼所主张的回教基本教义派不合,自柯梅尼上台後便多有不满情事发生,据称美国中央情报局曾暗中资助供其进行反柯梅尼的行动。 6 N0 M; A& _2 v" `7 O8 \% S
2 W; Q5 z% h" e+ i
在得到消息後,位於伦敦的各警务相关单位立即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警戒、封锁与情报收集,并由谈判专家与恐怖份子们保持联络与安抚情绪,虽然在现场的单位包括了伦敦市警局的D11狙击小组(D11 Police Marksman)、C13反恐怖小组、与苏格兰警场技术支援处C7特别分遣队小组成员等菁英单位,但一来没有得到上级明确指示,二来,他们都心知肚明这不是他们能应付的一场秀,他们在等待更有资格的主角登场。而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内,位於希尔福德(Hereford,注二)的特种小组也收到了关於此事件的完整报告,并完成了出动的初步准备,呼号为红色小组的B小队(由一位上尉与24名队员组成)并交由於麦克.罗斯中校(Lieutenant Colonel Mike Rose)统一策划、指挥。罗斯中校在得知情报得拟定的第一阶段的立即行动计划,目标定於在同一时间内制服恐怖份子、解救人质与对五十个房间进行扫汤,稍後又将此计划修订为审慎突击计划,改由多点同时攻入使馆,将人质救援、接战清扫恐怖份子改以较慢的速度行动,但考虑不引发恐怖小组的警戒与触发警报,红色小组人员显然不敷调配,在5月2号小午(事件发生後第叁天下午)原先的红色小组加入了呼号为蓝色小组的A小队(同B小队的编制)合组成为此次行动的联合派遣小组,在此同时,谈判仍然在进行着。 : q& ?1 M0 o# k# E1 m& P% e4 x ( Q. s4 s% }+ M3 \ 注二:此处为SAS各军刀小队(指训练完毕之单位)进行循环训练的交替中心,亦为各小队进行反恐怖训练的主要训练地,而永远有一个小队在此执行全时待命(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随时枕戈待旦,准备衔命执行反恐怖或人质救援的全球性派遣任务,但由於大不列颠王朝的衰败,现在的任务区(AOR)己缩减为大英国协会员国与提出协助要求的友好国家。: `/ U; t3 @7 z
. m* o) N$ m: \% v
在警方的谈判专家与恐怖份子谈判的同时,由MI5(英国第五情报处,主要负责国内情报收集与反情报作业,笔者注)也源源不绝的将苏格兰警场技术支援处C7特别分遣队小组所收集的情报给这两个SAS小队,协助制定攻坚计划,同时在伦敦市内的里金斯公园营区(Regent's Park Barracks,主要是御林军与禁卫军的市内驻点,笔者注)也建立了一处大使馆的全尺寸模型供队员们进行演练,并准备各种装备,其间包含了各种尺寸与规格的爆破装药,供突击行动进行时爆破门窗使用,而首相柴契尔夫人也将英国国防部、MI5、MI6(英国第六情报处,主要负责国外情报收集与反情报作业,顶顶大名的007情报员即隶属此单位,笔者注)以及SAS的高阶主官们共同研议此一事件的处理方式,而又同时必需兼顾人质的安全与政府的政策不会相抵触,会议在着名的眼镜蛇室进行(CORBA,Cabinet Office Briefing Room ),时间仍不断的前进,会议仍未有结论,但事情发生了。7 X! E$ J" o2 W
0 M6 c) W: h( u
迫使英国政府下定决心进行救援行动的主要发生於5月5号(事件发生第六天),由於英国政府无权要求伊朗释放革命份子以满足恐怖份子的要求,而恐怖份子亦不满事情迟迟无进展,恐怖份子首领昂.阿里.莫罕默德(Awn Ali Mohammed)向警方提出了最後通谍,若是再无法得到任何可肯定的回覆,便要开使枪决人质,1980年5月5号下午13:31,使馆内传出了叁声枪响,而傍晚18:50又传出了叁声枪响,随後使馆的新闻参事阿巴斯.拉法沙尼(Abbas Lavasani)的尸体被抛出使馆外,而事後的检验证明他是在下午的那次枪击中死亡的;当尸体被发现後,警方的现场指挥官,伦敦警务处长(Police Commissioner)大卫.麦克尼爵士(Sir David McNee)立即以电话向眼镜蛇室汇报了所有的现场情势。并建议将现场的指挥/管制权移转给SAS,到了当晚的19:07时,麦克罗斯中校得到了高层的许可,下令SAS的两支特遣分队执行「宁禄行动(Operation Nimrod)」,行动的指令是命令特遣分队??密的进行救出人质的动作,并准许SAS队员采取一切必要性的手段来确保此一秘密行动的遂行,但事後却发现事与愿违,因为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不但全程录影,还以同步的方式向全球数以亿计的观众进行转播,成为特战史上唯一同步公开於一般大众面前的「秘密」行动。 ( P. I" S% U: Z2 `& I$ X7 W7 y. a2 U* k
1980年5月5日19:23时,SAS小组己完成全面部署,八名队员(第一小队)以两人一组的方式由大使馆後方屋顶垂降而下,由二楼後阳台的落地窗与一楼的後门进行强攻,原本预计以定向炸药装设於门窗上破门而入,但不幸的,墨菲定律(意指任何计划好的事,到头来一定会出错之意,英语系国家常用的谚语,笔者注)发挥了作用,一名队员遭绳索绕住在四楼的窗口前,一时无法解脱,若使用爆破方式将会使这名队员受伤,但若对这名队员进行救援,则所发出的声响则可能让使馆内的恐怖份子发现而使行动功败垂成,SAS当机立断,让那名队员挂在那自己想办法,其馀队员继续行动,但改由铁锤破门而入,并以闪光震撼弹进行清除的动作,然後SAS的端着灭音型MP5进行屋内进行救援与接战;同时,另一组八名人员(第二小队)则从正面垂降而下,依原计划的使用定向炸药炸开了二楼的窗口,再由阳台栏杆的交界处爬入进了阳台,先投入闪光震撼弹,而位於楼下的行动支援组则以镇暴枪发射CS镇暴瓦斯枪榴弹,就在闪光与声响配合着呛人的镇暴瓦斯,身着黑色连身服与SF10防毒面具(含防眩镜片与CS瓦斯过滤片,一般的防毒面具无法有效的防止CS镇暴瓦斯被吸入,包括目前大多数各国所使用的现役防毒面具,SAS所采用的SF10型防毒面具是少数几款可有效阻挡CS镇暴瓦斯的现役防毒面具,而防眩镜片则保护SAS队员不受闪光震撼弹的影向,笔者注)的SAS队员以最大的速度前进并撂倒所有挡路的恐怖份子,除了事前分配的各个房间外,主要的目标是二楼的电报室,因在早先的监听(由烟囱放入的麦克风与其他探测器材等等,由C7技术支援处所收集的情报)中得知人质主要被拘禁於此房间中,而此时另外的八名队员则由一楼的大门口强行快攻进入使馆,此时红组的24人己经全部进入使馆内进行任务,而路线的安排则使所有的房间与重点位置至少都会有两组队员各检查一次的机会,而蓝组的队员们则有一半负责警戒待命与清除大使馆外到一楼建筑物安全,并确保撤退路线的安全与畅通,并随时准备进入室内支援红组的作业,另外的一半则在安全的距离内以镇暴枪发射CS瓦斯弹进入室内,掩护红组的进攻行动,并以各型的枪枝随时狙杀暴露位置的恐怖份子,计划相当的慎密。 . c7 M: k* J( b' a% q% ]9 c( \ 7 O9 L) ?! d0 w: I* ^ 但墨菲定再次的发挥效用,由二楼後阳台攻入的第一小队中两人组的队员在前往电报室的路上与一名恐怖份遭遇,前头的队员立即扣下MP5的扳机,但竟然无法击发,而当时这名恐怖份子正以拿着白朗宁自动手枪的右手想拉开左手的手榴弹插销,SAS队员立即由右腿的枪套掏出同为白朗宁公司的高威力手枪向恐怖份子射击,中弹的恐怖份子後因痉挛而使手中的白朗宁走火,击中了自己的大腿,但致命的一击则是由SAS队员所开的枪,那枪正中脑门;而此时电报室正传来人质的惊叫声与令人担心的枪声,恐怖份子开始杀人质了,这组队员继续前进,在电报室口的CS瓦斯与浓烟中(闪光震撼弹与CS瓦斯弹的爆炸已经引燃了窗户造成火灾)又有一名恐怖份子被辨识出来,就在这名恐怖份子冲出电报室的同时,两名队员同时开枪,这名恐怖份子立即被打死翻身倒在地板上,手上还握着一枚苏联制的手榴弹,但已有一位人质遭到杀害,另两位人质受伤,人质救援行动第一阶段完成,但肃清行动继续,这组队员打开另一扇与电报室连结的门,又丢了一枚闪光震撼弹,等待震撼弹爆炸後进入,但这是一是空房间,於是这组队员便停留於电报室,守卫人质的安全,而持手枪的队员便趁此时退掉了枪上的弹匣,换装了另一个全满的弹匣,执行警戒任务;而同样第一小队的另一组队员由一楼後门进入大使馆後,清除一楼大厅、通往二楼的楼梯口与各个房间,并负责人质救援成功後,掩护人质与护卫小组安全离开(就是断後啦),而就在一楼的大门口与另一名恐怖份子接战,事实上是他们己对楼上清除完毕後,确保通路通畅时遭遇的,当时这名恐怖份子正打算由一楼大门逃逸,但正准备回二楼通知同伴时与SAS红组队员撞上了,那也不用客气,一个MP5的点放,这名恐怖份子还没搞清楚状况就了了帐,第四名恐怖份子则是躲在叁楼一处走廊尽头的房间里,虽然并未明显的表示出敌对行动但也清楚的表示投降的意思,而且在一片烟雾中也很难看清楚手上有没有武器,所以红组队员还是送他去与其他叁名同伴相会了,而第五名恐怖份子则是在房间肃清过程中被「搞定(注叁)」的,而第六名恐怖份子则混在人质中一起被救了出去,由攻击发起时起算,破门窗而入,接战、歼敌、救出人质、逐屋肃清、确认後全体队员撤离现场,一共只花了17分钟,而且没有任何人胆敢质疑SAS的行动效率与能力,因为BBC全程转播,而且以多机远镜头特写记录了每一个屋外的镜头。 9 u ?5 y8 y. h) C& d9 ~- A" O& V
+ w& i5 e* t8 p9 \: t
注叁:在特战小组的无线电习惯语中,若是在恐怖份子无所悉的情况下把恐怖份子撂倒时,会在无线电上通报「CONTACT(接战)」,若是正面遭遇,而探戈也发现特战人员正交火时,则会通报「TAKEING FIRE(交火中)」,若是无预警接触恐怖份子(例如转角处)而接战时则会通报「TANGO NOW(与恐怖份子接战中)」,但不管是那一种情况,当探戈或T们被放倒後,无线电上必需通报被消灭的恐怖份子人数,以使其他队友了解目前状况,因为特战行动一般都会进行情报先悉工作,预测要消灭的目标人数,因此通报被消灭人数对现场指挥官而言是很重要的,而被消灭的通报用语则是「GOT IT」或「DONE(搞定)」,这是指单一的,若是超过一个以上的恐怖份子被搞定则会通报「TWO TANGO DOWN(两个恐怖份子放倒)」,反之,若是我方人员受伤或倒地时亦需通报,而用语则是「MAN DOWN(人员受伤倒地)」。* x m# x6 s4 Q0 i7 m2 f- A
9 n7 p8 }* P- |
就王候门行动的任务规划与战术执行细节上,可挑的错误实在不多,而这除了SAS的平时训练够扎实外,在里金斯公园营区预建的大使馆模型中多次的实兵操演也居功厥伟,虽然有许多人认为这种事前彩排的演出不算真正的军事行动,1982年的英阿乌克兰群岛之役的英军特遣舰队指挥官,海军上将山弟.伍华德(Admiral Sandy Woodward)即是一位,在1982年5月10的作战会议中,伍华德将军要求SAS??密登陆西乌克兰岛,侦察敌军状况,并将岛上的飞机全部炸掉 ,但SAS要求给予叁个星期的时间进行侦察、敌情分析与事前演练时,伍华德上将当场表示了他的不屑,并要求五天内执行任务,虽然伍华德也同意SAS不失为英国最精锐、最有效率的部队,但对SAS以一个礼拜侦察、一个礼拜分析研究、一个礼拜反覆演练的作法,虽可算是精心策划、钜细靡遗、胜兵先胜的成功之道,但「说穿了一点也不稀奇」,不过由於SAS的任务需求通常都要求不得失败,而事先演练则相对的提高任务成功率,算是一道保险,而对SAS队员与等待救援的人质而言都是必需的。 7 H3 i& ]6 f, J0 E+ H' O3 f" } F& t' A! C4 y8 d
以一般的观念而言,英国人的行事风格应该是较高贵、优雅一些,而且还会有着慢半拍的下午茶悠闲,不过这些印象颢然都不适用於SAS身上,SAS执行任务时快速、粗暴、不顾形象与分秒分争的特色,让所有曾经交换训练的他国特战队员留下不凡的印象,至於那些探戈,则没人知道他们的想法,因为至今仍未有人能留下一口气说出最後的印象,至少SAS的可知行动中,除了指名留下活口的任务外,在数十次被外界知悉的各类行动中,对手都是在事後数??体,没人在任务过程中知道SAS是如何执行的,除了SAS本身的低调外,所有与SAS进行过交换训练,或由SAS代训的部队也都采用了类似的低调态度。而SAS的另一项传统则令笔者个人激赏,曾经有退役SAS队员犯案,而由现役SAS队员负责结案的事件发生过,有点类似中国武功帮派的清理门户的作法,但大都是以心理战或过去同袍的情谊来晓以大义,兵不血刃的结束事件,因为所有的SAS队员都知道,不管你有多强,你永远无法一个人对抗一整队SAS同僚的,而且行动指令下达後,任务是一定会被达成的,因为当初你也受过同样的训练与指令。 - I: }" G2 z2 s( s5 u9 P 8 C, Z" e, e8 ?# q9 h 9 O/ e2 J k! X% M u2 X6 b$ N V* a2 ^% B" D; P: o3 r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曾经提到SAS的基本训练超过二十八周,课程范围涵盖全球的气候带,而事实上单就室内接战与反恐怖训练上也都有超过6周的课程,而且不包含在基本训练内,基本训练只是证明你的体力、智能、反应与意志力足以入门应付日後的进阶与高级课程,而反恐怖就是在高级课程内,包含了房舍攀爬、门窗爆破、反诡雷/陷阱、紧急医疗救护、徒手博击/格斗、CQB、CQS、心理分析、心战喊话、谈判学、侦??技(含各类侦??器材操作技术)、火场求(逃)生、房舍小组战术(含进攻、攻坚、人质解救、撤退、掩护、接战、清敌、战场清扫与相关装备运用)与跨小组战术,另外同时间内,对於个人的各项战技与体能需求则以交替循环的检定方式维持水准,在完成了SAS的全套训练後(平均为6~8个月,视各人情况不同),队员可以选择留在SAS或归建原单位,但在SAS需要时则必需接受SAS的徵召,若选择留下来则每次留队以两年为期(一般士兵与军官,部份专业士官与士官长不在此限),两年後有权选择新单位,除少部份高级业人员外,SAS不会把完训队员留在队上超过5年,他们希望受过训练的队员能愈多愈好,然後回到原单位,把SAS的精神与训练方式带回去,藉以提升一般部队的水准,顺便刺激SAS更上一层楼,而军官则以通过SAS训练为荣,视SAS的伞章与学员编号为永生的荣耀,笔者有一块由冬季制服上拆下来的SAS臂章真品,但并不完全,因为编号被剪掉了,是在伦敦的一处跳蚤市场买到的,因为原主人虽然已经穷困潦倒,到了连军服上的臂章都难逃被变卖的命运,但编号是他的,谁都不能拿走,或许这是身为一个特战队员最後所能维持的自尊与自傲吧,与这枚SAS臂章一起的是一枚海湾战争的英军识别章,还有跳伞长布章与一枚列宁奖章,至於一名SAS队员为什麽会有列宁奖章,这可能永远是一个谜,就让这个谜陪伴这名骄傲的退役SAS队员吧,或许这与那些回忆是他所仅有的了。行笔至此,见新闻提到空降特战部队与陆战队特勤队都将在1999年11月解散,成为历史,不知道这名英国退伍老兵的故事是否会重现於台湾,我想会的,在5、6年前笔者就曾与友人在台北市的一处二手市场,买到一整盒的勋章,那些勋章的主人是一名曾任阳字号舰长的海军上校,除了各类服务绩效章与忠勇奖章外,还有率领敦睦舰队到友邦访问,友邦所授予的各式勋章近二十枚,而我们全部仅以台币一仟伍佰元买下,其中还包括一条大授带,我们不知这位舰长是否过世了,但卖的人显然是他的後人,而当我们问及这些勋章的证书时,那名状况不是很好的先生拿了一张垫底的卡纸,问我们是不是这个,那是一张服役满二十五年的荣誉状,真不知这位上校若知道会有何感想;更不知这些受过高度专业训练的特战队员在那些该死的政客恶搞後,心中有何想法,我们不想去追究这些问题,唯一可以肯定的,要再组成这种特种部队,只怕再花上十倍的时间与百倍的金钱都很难办到了,钱可以花到国外买一些贵的不像话的二线装备,却不能留给这些人员的训练与维持一支质精而强悍的小型部队上,叁忆美元的金援,可以维持一支精锐部队的开销好几百年,而且比核子武器安全而更具威胁,是最符合经济效益的和平维持法,而这可算是对精实计划作了最佳的解译:把「精」锐的特种部队裁掉,以充「实」不相干人的口袋的「计划」,简称「精实计划」,唉,窃钩者诛、窃国者候之日不远矣。 % p1 M$ v% G! X, {+ y
; q( v- g# ~3 ]- k+ U2 h 王候门行动的意义相当的重大,对英国、对全世界、对特战圈或恐怖份子来讲都一样的影向深远,首先,对英国而言,这清楚而明白的宣示了英国政府绝不与恐怖份子妥协的决心与魄力,6名恐怖份子中的5名遭SAS队员在行动过程中击毙,若不把藏於人质群中的恐怖份子算入,则SAS的歼敌率是百分之百,而BBC的转播更是无保留的将SAS扎实、精准与冷静的行动力表露无遗,或许有些许所谓的人权主义会认为SAS太狠了,竟然完全不留活口,关於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这些人权份子自己本身或是亲友遭挟持时,再请他们发表高论,至少对绝大多数的英国人而言,能拥有一支如此高效率的精锐部队,真是天佑吾皇,身为大不列颠子民也深感於有荣焉,此役不但将英国的国际地位再次提高,对国内所凝聚的向心力更是无法计算;对全世界而言,这表示与恐怖份子周旋时,姑息妥协将不再是唯一的处理方式,唯然此举可能会对那些遭挟持的人质构成威胁,但若是少数几名人质的牺牲可以换来恐怖份子不再犯案,那还是应该去做的,当然,不论是人质、特战队员甚或是恐怖份子,任何生命的伤亡都是不能被视为值得或是可接受的,但是大爱与小爱之间的抉择从来就是这麽困难,人之所以为人异於禽兽就在於人性的发扬;而对全世界的特战部队而言,SAS的作法可算是为大夥出了好大的一口闷气,对付T们本就该是如此,而全程的公开转播则清楚的对探戈们表示:「搞清楚状况,掂掂自己的斤两,别来惹我们,否则你会怎麽死的都不知道。」但影向最大的则是那些恐怖份子们,这表示好日子不再了,予取予求的时代己经过去,各国政府不再是唯唯诺诺的软脚虾,而当自已信若圭臬的真理却不能被世俗所接受时,宣扬与实践真理竟是件如此地痛苦,会思考的恐怖份子都会重新衡量日後的作法,若真的是不会思考的恐怖份子,那我们就会用MP5来「点化(放)」您,拜拜了,T们。: m5 K" |8 |. O" r B, H
" I& G& V) } I' Y 当然,王候门行动也并不是那麽样的完美无缺,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麽会有队员卡在垂降绳上,无法动弹还差点毁了整个行动;再来,MP5为何会有无法击发的状况,差点就丧失了第一射击时间,还好恐怖份子够逊,不然不是得再赔上一位SAS队员了吗?事後的报告指出,出问题的垂降绳并非SAS指定的专用配备,而是一般店内临时买来的应急品,而MP5则证实是一般性的机械突发性故障,所幸这两个明显的失误并未对任务造成实质上的重大影向,但从王候门行动後,SAS只使用马洛索具公司特别为SAS订制的绳具,另外对枪枝的日常保养则订出了另一套更高标准的程序,不过此役後,SAS就极力避免一切可能会曝光的机会,回复了惯常的低调行事风格,就1980年至今已知的军事行动中,上述问题都不再听闻过了,而所有与SAS有交换训练的特战小队也都吸收了相当的经验,将此类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 E( L/ t- X* O9 X9 C1 y# u. ?, P' N
' ]( l1 Y7 D- \; x
而王候门行动的成功自然也不是偶然,尽管在行动一开始就因队员遭垂降绳牵绊,而使原先预定使用定向炸药破门而入的计划生变,但SAS立即改用铁锤破门而入,而卡弹的枪枝也立即改由手枪递补,继续的执行任务,并在一幢4层楼高,有50间房间的大使馆内以24名队员完成人质救援与歼敌的任务,而且是在不确定是否有安装诡雷、遥控/定时炸弹或其他机关的情况下,以短短的11分钟完成人质救援与护卫撤离的第一阶段任务目标,而又以六分钟的时间对整幢大楼进行再次的肃清与检查行动,整个行动是在浓烟、巨响、闪光与火灾的环境下执行整个行动,平时在杀人屋内演练过千百遍的训练此时发挥了作用,高压、强力且快速的逐屋清扫战术则让SAS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仍能游刃有馀的发挥战力,全身黑色的含头套罩衫连身服与SF-10防毒面具所带来的形象,无声快速如鬼魅的出现在硝烟火光之中,随之而来的就是无边的地狱,他们是死神的代言人,令恐怖份子坐立难安的索命使者——SAS。虽然有很多人对英国政府将SAS派往北爱尔兰执行任务的作法有意见,但不可否认的,那些IRA(爱尔兰共和军)、UVF(北爱尔兰志愿军)、PIRA(左翼爱尔兰共和军)、INLA(爱尔兰国家解放阵线)与ULA(北爱尔兰解放组织)等革命同志们在知道SAS要来时,总是会安份上好一阵子,至少,对大多数北爱尔兰民众而言,有几天安静日子好过,总是一件好事吧! " G0 D6 t8 E4 v) }) ? ( q- w* j8 g z7 U( x很多所谓的专家在事後质疑SAS是否使用武力过当,需要全部格毙吗?我们在这里要解释一下,首先,SAS并不是冷血杀手,他们所得到的指示是安全的救出人质,其馀的都是其次,再者,在现场混乱的情势中,即使恐怖份子放下武器,也不能肯定是否是缓兵之计,是通报其他恐怖份子作出杀害人质、触动机关或引爆诡雷/炸弹等危害人质安全的作法,或者自己引爆炸弹,而一个好的恐怖份子就是死的恐怖份子,因为他不会再伤害别人了,但最重要的,当恐怖份子一旦开始伤害人质後,我们就应视为恐怖份子已自动放弃国际公认的日内瓦公约与波茨坦宣言等人权条例所保障的所有权益,而应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讨回公道,也就是说,恐怖份子如何对待他人,我们就如何的回报恐怖份子,笔者个人以为无论是恐怖份子或一般的杀人犯都一体适用此原则,请记住本节开头所讲,一旦对政府、个人之财产、安全或行为自主权造成威胁皆可视为恐怖主义及行为,任何受侵害的个人、团体或政府皆有权为保障及护卫本身而作出反应,而笔者认为还可以再加上一条,任何防卫之行为与措施皆视为当然。但不管如何,王候门行动与SAS的表现是一项表徵:一个民主自由政府并不等於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政府,一个安详和乐的社会并不是无条件的容忍为非作歹的乡愿之都,当恐怖份子以流血来恐吓大众时,自己也必需付出血的代价来换取血的教训,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永远是对付恐怖主义及其行为的最有效法则。 ; C( {* i6 e4 b6 T( Y ; y% i6 b B) y3 h) k7 s0 R8 Q $ z% w5 a2 f8 l: x( P" N) Z
1 E* r& ?8 t+ s3 J2 l# g 其他反恐怖作战 + y$ t, @3 c+ w! g# V ?3 Z Y$ C2 v$ Z0 {" p 当然啦,反恐怖作战绝不仅止於单纯的行动作战那样的单一性,举凡恐怖份子及其组织的情报??集,或针对其组织的反情报作战,或者直接以绑架、喑杀等直接方式对恐怖组织进行直效攻击,或以反情报人员(用句老百姓的说法,就是卧底啦)以诱发的方式,将未成熟的行动事先爆发出来,而使恐怖份子的计划成为可控制、且伤亡最小的折衷式作法,或者乾脆让计划胎死腹中,甚至成立另一个性质相近的虚构恐怖组织,拉拢意欲打击的恐怖份子,瓦解其实力後,该组织会自然萎缩、消失、灭亡,而投靠过来的恐怖份子则视情况加以处理,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种作法不够正道,但如同所有的世事一般的,见多就习惯了,而且请记住一条特战部队的最高行事原则,那就是没有原则,任何可以帮助作战胜利或任务成功的一切作为,不管那有多下流、卑鄙、奸险、狡诈,只要能达到目的,就是特战部队的作战方式,反正知道这回事,永远只有你自个儿的夥伴,跟再也无法开口的好恐怖份子,因为他们都死了,特战行动是不留活口的,记得吗? 9 t% K/ H+ t" m" q; Q! i $ h8 O2 q0 I) M 等等,你一定会觉得为什麽我如此不留情,一定要把T们赶尽杀绝,不留活口呢?唔,这麽说吧,医生把肿瘤割除以保病人性命,所有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因为这是为了健康,那麽为了一个城市的安全、社会的安定与群众的安心,采取必要的手段来维护,这自然不能算是过份的事情,所以若割除肿瘤是必要的那就得割得一乾二净,才能无後顾之忧,对付恐怖份子也是,话说到此希望你会了解我想说的意思。+ n8 D J1 j; e$ ^! ~
" D' x2 w$ h$ A7 x/ n P
除了前面各节所讲的,反恐怖作战几乎可能发生在各种地点,特别是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水坝、核能电厂、原油管线加压站、核子武器存放处,发射井,生化工厂、病理学研究室,油轮、电力公司、钻油平台...等太多太多可以被恐怖份子视为重要目标而意图攻占的地点,而另外,由於人质永远是最有价值的谈判筹码,因此任何可以伤害人质安全的设施与地理位置,也都自动的成为恐怖份子的攻击名单上打上红勾勾的优先地点,例如自来水厂、都市的加油站、瓦斯储气槽与学校等,而前面所提过的车站、机场等大众运输要点则更是第一优先,事实上,所有生活上的必需设施都可能成为恐怖份子的攻击目标,要杜绝恐怖主义,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列宁式的和平:「乾净、澈底而完全的把敌人消灭掉,才是真正的和平。」 6 r' Y1 ~4 F, z
6 t% z& @4 g& t- ? W* w# C; W- z4 k
至少,绝大部份的恐怖份都是了解前述道理的人,所以他们的攻击目标一定都是重点中的重点,在此我们例举叁种攻击目标来解释特作战的反恐怖战术,它们分别是油轮、钻油平台与水坝。 8 R' e6 q4 |' k; H2 y& R4 J1 B+ v0 Y" I 3 L6 K- x- l2 ~7 A2 j! z* Z& m2 F& C油轮' ~5 |: v: m9 T4 @( H5 ~
# D; t0 z' X E1 G( N8 I% Z 最喜欢把油轮当作攻击目标的恐怖份子,理应首推日本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坏蛋怪兽魔斯拉了,依电影公式它都是由海上破坏油轮,再把港口边的储油槽、储气储弄到峰火连天、爆炸不断,然後才会进到东京都玩一玩,最後超人家族才出来亮像。不过,由於日本的油料及天然气等资源几乎全部仰仗进口,他们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而近年来除了能源与经济的损失外,更多的人会担心环保的因素,油轮成了一个巨大的挟持目标,而且由於船员难找且又良莠不齐,恐怖份子要混上船去,实在是太简单了,而自动化的现代油轮排水量动辄数十万吨,而船员人数往往才不过二、叁十人,而只要在机舱与驾驶舱都有人值班,就可以控制与驾驶油轮,而且还不怕你攻击,就怕不把油轮击沉,那他们就没得玩了,所以这个苦差事依照惯例落在特战部的身上了。 ( f; M) \7 a: J6 O
C4 J5 p1 a! { l0 q+ B; F
油轮反恐怖作战可以由水上与空中两方面进行,不过由於空中必须由直升机定点盘旋把人员放下去,滞空时间过长,容易被恐怖份子发现与攻击,这是原因一;而油轮大都是行驶在浩瀚大洋上,远远超过直升机的航程外,除非有海平面移动式载台将直升机带入航程内投射,否则的话,直升机是甚少使用於油轮反恐怖作战的,最常用的还是小艇,而由侧舷攀缘而上,大部份的大型船舶都会在船身上设计方便登脚处,以方便人员在清洗船身、领港人员登船与维修时使用,而这些地方同时也会成为特种作战人员的??船处,比较困难的地方是小艇与油轮的互相移动上,油轮的体积与质量都很大,一个对油轮不痛不痒的浪,可能是会把小艇打翻的浪,而油轮航行时的舷波与油轮的碰撞等都可能会导致小艇翻覆,如何控制小艇不被油轮撞沈成为油轮反恐怖作战的第一课。 " q( w, p( P. r3 Q; U4 a
! J. O r O' A 第二课是攀爬,虽说船体本身会有登足点,但有时候又不是那麽的方便或临时找不到时,队员们还是得自个用绳索或绳梯攀上船体,这时体能的重要性就出来了,凌空爬上湿滑的绳索或绳梯,同时得克服风浪与船体的摇摆与撞击,还要小心身上的装备、枪支、弹药别被撞坏了或走火,实在是有给他高难度,不过虽然是个烂工作,但总得有人去做啊(笔者注),在这里有个不成文惯例,几乎大部份的登船作业都是由左舷登船的,原因有二,大部份的人都右撇子,抽烟的话也会右手顺手丢,当面对船首时右手顺手丢当然是站在右舷,一下就进大海了,安全又方便,因此由左舷上船撞见抽烟摸鱼船员的相对机会就降低了;第二,大部份的特战队员也是右手射手,面对船尾时,整船都在第二象限,正好是右手射手的枪口警戒反应区,一举两得,所以大家都少有例外的遵行此惯例。 ( @5 Z# T" w) W/ M1 ~% [6 I( T; T, c0 s: I) Y1 A
笔者注:原文是That's a dirty job. But need someone to do ! 这是特战圈中常用的自嘲语与笑话,因此也有许多特战队员自称是清洁队员dirty worker,除了说明工作内容很黑暗外,也暗指这份工作会把身体弄得很脏。! [% x9 h# I1 J9 }9 Y6 ~5 _
! @0 V# t. p' u9 E' S6 r( i3 R
不过一但上船後,後续的工作就是另一个挑战了,虽然油轮的结构几乎都一样,除了船艉的船桥外,整船就是装油的空间,只要攻占船桥的上层结构与下层甲板的轮机室、主机舱与机工房等重要部位就得了,攻占的序列是:船桥、通讯室、轮机舱、机工舱与住宿区,但在轮机舱的作业要注意立体攻击,因为大部份的机舱都是多层甲板结构,而这些甲板往往都是以格状栅栏或穿孔钢板作间隔,也就是说,上下层是可以彼此看见的,而且各种管线、蒸气、高热与噪音则又增加了行动的困难度,而且还得小心走火、流弹与跳弹的问题,因此大多数的武器与弹药选择是H&K 的MP系列冲烽枪配合次音速中空铅心软弹头或PT弹最常见,而手枪也是另一个常见的选择。此外,上层甲板的作业与立体大楼作业要领相仿,请自行参阅前面章节。 ; b; L3 `/ }) ]( i3 t; ?% { " q. ~; S" k7 G, y: N4 l$ E 油轮反恐怖作战的特色之一,就是小组成员中一定包含拆弹人员或生化专家,油轮恐怖行动都针对原油扩散,或利用原油的包容性进行生化污染,因此生化控制与拆弹是油轮反恐怖作战的後段目标这点是不会错的,此两类人员同时必需具有特种小组的战斗与运动能力,所以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就现有特种人员训练出第二或第叁专长的人员进行任务分派,而同时负担整个小组的战斗任务。 # ^- c) W M# ?3 J9 X * j! V+ m [- \) a+ Q4 a; ?钻油平台9 o% T7 _6 ]. t4 \0 q" N
0 I' N, k5 h. l9 P% X) ?
钻油平台的反恐怖任务内容性质都与油输相当的接近,但最大的不同则是接战的方法,或者说是进入的方法,虽说都是攀爬,但爬油轮比较接近爬山,而攀爬钻油平台则比较像是每年农历7月半的宜兰头城抢孤,一根根滑不溜手的大圆柱还得爬上去,真是难上加难,而且还得一鼓作气,不然挂在那儿不上不下的可就更难过了,因为基於同样容易被击落的理由,大部份的钻油平台反恐怖行动也甚少是经由空中突击的,而钻油平台所在的位置虽然都位置直升机的航程内,但直升机的起降受天候影响甚钜,适合突击的天候与天象都恰巧不适合直升机飞行,所以还是坐小艇爬柱子吧。 1 e9 F f1 a% h' [. I/ Q
" i D( H3 i- d; {
钻油平台的重点在於主动力室、通讯中心、储油区与钻口,攻击序列就在情报得知恐怖份子主力部署点作重点突击,或是分散兵力同步进击,但上述位置一定得到手是绝无疑问的,应注意事项与作战技巧及人员专长配置都与油轮行动同,此两类行动还有另一点相同的,那就是这些地方从未真正的被恐怖份子占领过,但各特战队伍还是苦练不习,为了这种可能从来都用不到的技巧,而进行操练,或许这也是恐怖份子不敢去攻击这些地方的原因吧。 ) `& v c; A' s. E7 b* P1 W % k1 k8 c6 _; F |. O水坝 7 P9 @9 J5 l- k1 w. g" t; _ + Q" L' @7 C% c1 {3 A 其实攻击水坝的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算得上是正确的军事行动,当时的盟军自称这是「战略上必要的手段」,不过反正胜王败寇,我们也不追究历史馀灰,唯一肯定的,不论就战略、心理、民生与恐吓的角度而言,这都的确是非常重要的目标,恐怖份子们自也不会放过(虽然,好像也从没有那个水坝真被恐怖份子下手过)不过「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水坝的反恐怖训练依然是各特战单位重点训练课程。 3 ~; j% D3 O2 p3 P/ E: J2 `/ L - }) J- T& O8 v* i/ N 水坝的任务需求是体能、耐力与反应,武器则以近战武器为主,但需加装灯具与防潮装置,服装的需求以防潮、暗色系为主,弹药则以弹头碎裂型式为主;另外,拆弹人员与生化专家依然是任务需求人员,另外有一点要切记,请穿着长统、软底、防滑的战斗靴,我们来一一分析为什麽。 + o9 c% {& m: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