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4-12-17 16:00
|
只看该作者
昏暗中進房技巧
' I* _+ @( `0 W y8 T適用於日間戰鬥的搜尋技巧裡,拐角搜尋及衝房行動是兩個最基本的項目。在黑暗環境裡,若能夠巧妙運用手上的照明工具,上述兩項技巧仍是房間搜尋的最有效手段。) a, I3 Y; n9 H6 E- q
! L8 z* W+ T8 e' [& {/ y
2 ?. j7 q5 ?/ J9 U9 d, A0 s) w$ l/ p1 Y- A$ b! k* g
1. 在本頁的例子裡,犯罪份子為了逃避兩名特警隊員的圍捕,利用黑暗環境的掩護藏匿在房間內。特警隊員雖然得悉對手潛藏在室內,無奈未能確定他的埋伏位置。相反,對手卻預估到隊員若要進入房間進行搜索,必須越過房門範圍,因此可以鎖定及瞄準該區域,從而掌握戰鬥優勢。特警隊員若貿然衝入,將要冒著極大風險。3 d! z" W$ R# k% t' H
" o0 U* X' f0 d$ a9 D4 O. l: y
; m! z; X( @& T; ^9 Y5 C
, Z& ]( j# g, J' x0 B# t1 ^6 N2. 在此不利形勢下,特警隊員只能留在室外,利用照明工具把搜索光束投射進室內,以拐角搜尋方式,朝著一定方向,逐一掃視房間內每處地方。$ Z6 Z: O1 p5 Q4 J3 E
2 Y& ]' i2 L$ y3 c
1 ?" h7 N. T1 y, U- N% j% u& E0 M$ _% t( S9 ?2 I8 ~2 G: {2 N
3. 對手為著避免遭搜索光束鎖定,必須往同一方向規避,這麼一來由特警隊員操控的光束便發揮著驅趕棒的作用,從而令對手陷於被動境地,隨著房內可供躲藏範圍逐漸縮小,最後迫於無奈只好退守到房間末端,受困在那搜索光束不能覆蓋的死角區域內。過程中為防對手洞識意圖,搜索光束會不斷閃爍,並在一狹窄角度內作上下左右晃動。
* [3 s" j1 d5 r& t- } l( J1 E: e9 [( X7 C8 ^; P
% V) O8 F% Y' Z; z6 |0 u. Q. ^
$ c$ V2 w2 e# R6 J' Q
4. 當認定對手已被困於死角位內,隊員意識到進門時機來臨時,前鋒迅速將搜索光束轉移射向房門範圍的地板上,由近而遠地查明前方的機動路線。9 q: k, m" e- e* x8 Z2 r" ~0 ?
b* e/ q- m# d+ j& z# z
4 T5 R1 b2 R5 N6 w" a1 u3 {5 x
! \, j% B; c- c# Q, M5. 熄滅搜索光束,趁著這漆黑一片的瞬間,前鋒趕快越過危險的房門範圍,沿著剛剛確認暢通無阻的路線,迅速掩至房間裡的另一端。
1 ]) j% i3 X5 i6 B前鋒的衝房行動,必定會吸引對手的注意,但在黑暗的環境下,對手只會瞥見一個飄忽的黑影,不足以成為射擊目標。% @9 [- i5 M8 X8 I+ W$ x
/ s, ^" c' r3 W* w7 j. |
/ X, z. N! f/ r7 E2 |0 F- A( v/ G, z F. m* K
6. 就在對手持槍追瞄前鋒隊員的當兒,掩護手緊隨前鋒掩進房間內,並立即將搜索光束照射向死角區域,使對手原形畢露。由前鋒開始衝房行動至掩護手重開光源射向死角區域,整個過程不應超過兩秒鐘,防止對手有充裕時間向前鋒射擊或伺機逃離被困角落。1 C5 k& H* }* Q
對手遭意想不到方向射來的光束照射著而無所遁形。此刻他除了感到驚訝外,只能有兩個抉擇:立刻向光源方向展開攻擊或迅速找尋掩蔽。& S) R3 h4 u: G
若對手選擇攻擊行動,前鋒可在黑暗中開火將他解決掉。如果對手忙著找尋掩蔽,掩護手的照射光束可緊隨其後,將掩蔽位置鎖定,前鋒亦可乘此空隙爭取更有利的射擊位置。/ p# b# L! q6 P! S* G% f% Q
- i) S3 U4 k- Z! E) K. T2 L* l$ z* t/ n' T5 W& ?8 r5 {
" D+ h4 e0 o1 j6 T+ H4 A.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q: ?1 \) o, `$ M) Z2 F# G1 E4 `* P
) L0 _' x {7 `& Z+ X
7 @/ p7 w% R& D! A% J5 _0 \. }
我們遂決定把《GO!GO!GO!》第三輯定為狙擊戰術專集。狙擊手是一個同時存在於特警部隊和軍方特種作戰組織的崗位,雖然有著相同的訓練和裝備,但行動準則和擔負之角色卻截然不同,要在一本戰術手冊內涵蓋此兩大範疇,對編輯工作無疑是一項挑戰!
' \: f: r1 }/ Y8 e# Z" {' X; o4 O( F J- K' U0 r6 K8 C
8 p M/ W0 j. J! _1 T' `" U# Q/ F4 b J3 Z4 t" {
寂靜的狩獵者
4 h6 Q* \$ \. Z. \4 [8 {4 `7 f. n0 n狙擊手向來予人的感覺是富傳奇性的。對成員要求嚴格的戰鬥技巧,加上特殊和艱苦的訓練、精準的武器裝備,使狙擊戰術充滿著英雄主義;單打獨鬥的作戰方式更使狙擊手增添上不少浪漫色彩。難怪狙擊戰術這題材的書刊一直受到讀者的青睞。
7 u1 \9 k. C2 Y7 u儘管狙擊戰術有這些特殊之處,但在軍事範疇裡卻非獨一無二的。海軍作戰艦艇類別中,素有「寂靜狩獵者」稱號的攻擊潛艇,是無論在戰術運用和戰略意義上都與狙擊手起著相同效果的武器。
# a! w5 |1 g0 l2 q/ G冷戰過後,世人剛從大規模核戰威脅中走出來,卻又一頭栽進日漸猖獗的地區軍事衝突及恐怖活動威嚇的泥淖裡。面對這種新形態的挑戰,無論軍方或特警狙擊手,在任務中擔負的角色將更多元化;發揮的戰術作用將更形重要。趁著這關鍵的轉折時代,對狙擊手及其戰術作出探討,及推算未來的發展,是最適當不過的時刻。
3 W* [/ q- M& m' d與人們一貫的想法不同,潛艇與狙擊手的相似之處,並非在於他們都是執行偵察、偷襲等同類任務,而是在本質上有下列四大共通之處。研究這些戰術的共通點,可讓我們對狙擊手的角色和戰鬥技巧有更深入和透徹的瞭解。' e" p8 X# T: n- q
編繪:陸子峰 tfluk@mail.vpress.com.hk$ L" K6 ~/ g0 l5 J
; L/ x6 S$ a) D' t1 j5 O/ m0 t
}- y5 l) ]0 ]( ?; ]) r* g& N: f隱蔽性好3 f* q% M! @" H) j5 Z: f9 y
潛艇的最大特點當然是隱蔽性好了,這是任何武器載台無法比擬的,即使現今鬧得甚囂塵上的隱身艦艇,也無法與潛艇的隱蔽性相較量。潛艇活動在黑漆漆的水下,深不見底和阻截探測電磁波的海水,成了潛艇逃避敵人耳目的天然屏障。加上現代潛艇的噪音愈來愈小,一艘潛艇若關掉主機,靜靜地躺在海床上,是任何現代偵潛手段都無法探測到的。許多時敵艦被潛艇發射的魚雷擊中,仍不知潛艇所在的方向,更不用說發起反擊了。
9 T" [6 T- _- P2 N深入敵後,單人匹馬面對敵人環伺,狙擊手同樣是要以隱蔽作為防禦手段。在接敵階段,隱蔽可防止敵人覺察其存在;發起攻擊後,隱蔽則可逃避敵人追擊,安全退出敵區歸來。訓練課程裡,如何利用環境條件來隱蔽進軍路線和狙擊據點、甩掉敵人追蹤及各種反狙擊行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內容。
8 d) X4 H2 U2 `6 g
/ O3 |8 b, {- h0 G* B4 j: _2 y, A. l" x' Y
5 i8 J. t1 ^4 ]) }9 g1 \" V0 h" S$ g突擊力強
8 R( g3 J4 e7 v7 U2 H- t. b攻擊潛艇不像水面艦艇般滿佈各類火砲導彈等武器,儘管近年先進的攻擊潛艇已可發射巡航導彈,但絕大部分仍以魚雷為主要攻擊手段。武器選擇少和火力彈性低都無礙潛艇的戰鬥力。高強的滲透本領,使它能靜俏俏地避過敵人的重重防禦,直達目標近處展開攻擊,將魚雷的破壞力完全發揮貽盡。4 g: e) l+ k' d+ Y! c8 K: \
現代潛艇一般裝有四至八個魚雷發射管,假如管內的魚雷對單一目標實施齊射並準確命中,那麼,即使是排水量達十萬噸的超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也將被擊沉。事實上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種艦艇可以經受得起這樣的重挫。/ P$ f+ S% {; {' J
在武器運用上,潛艇與狙擊手有異曲同工之妙。狙擊手配備半自動狙擊步槍作主要武器,雖然缺乏自動武器的猛烈持續火力和面殺傷功能,但藉著狙擊槍精度高和有效射程遠,狙擊手可獵殺一般單兵武器射程以外的敵有生力量。大口徑的「反裝備狙擊步槍」甚至可以摧毀敵人的流動導彈發射車、雷達天線等重要設施,與其他步兵班用武器比較,其費效比要好得多。) y% R5 C7 |7 j$ N
獨立性高# F5 D$ j- |6 R! L3 ]- g. v
潛艇水下續航力大、自給力強,常規潛艇儘管無法與航程無限的核潛艇相媲美,然而科技日新月異,已使現代先進的常規潛艇作戰半徑超過五千浬的驚人距離。隨著空氣再處理、高營養食品製作與冷藏等技術不斷改進,常規動力潛艇的自給力大幅增加,一次帶足給養,可在水下潛航3-5天,未來配備斯特林引擎的潛艇更能長達15天,可以遠離母港、補給船隊而獨立作戰。
# H# x: w, U. `% [" q6 p' S狙擊手通常是單獨或以雙人小隊編制執行任務,他們帶備所需武器彈葯和生存物資,無需友軍的支援和補給,深入敵區向目標地帶滲透,加上武器輕便、彈葯消耗量少,機動和保障極為方便,可以長時間有效地執行偵察和狙擊任務,被敵發現的可能性小,被打擊和殲滅的風險就更低。這種靈活且獨立的小隊作戰形態,令敵人難以捉摸其動向而感防不勝防。
! L! r2 b' F5 K- W9 Y M3 T$ r具阻嚇性' M) R' k5 G# B. N: o; C4 Y: |1 l
潛艇因為具備上述的特點,從而引伸出這樣的戰略效應:軍事衝突中,交戰的一方如果宣佈在敏感的海域部署了潛艇,即使對方心存疑惑,也絕不敢等閒視之;縱然是子虛烏有,卻由於無法事前查證,只有在船隻遭擊沉的時候,方能確定到底有否潛艇活動,可是這已經太遲,且代價實在太高。潛艇的存在,會迫使對方行事步步為營,處處受制肘,如果不能趕快把它找出來,會因此而變得束手無策,最終甚至要從戰略層面上,重新評估勝算的多寡。
- S# ?; V8 f" L6 l5 O1 U二次大戰中,盟軍為了消滅德國的潛艇,曾投下不成比例的龐大兵力,平均一名德國潛艇水手可牽制二百名反潛人員!狙擊手是地面部隊裡唯一可以產生同樣戰略效應的崗位。只要讓敵方指揮官意會到他的存在,一個精銳的狙擊手,許多時即使未發一槍一彈,已可以牽制對方一個步兵連甚至更多的兵力。令敵人作出部署決定時,不能忽視這個會影響戰果的潛伏因素。& _ s* Z, R! G% `8 B
狙擊手之狼群戰術
, l ^" K% @: L9 F [, G6 Y納粹德國曾在大西洋上,運用有名的「狼群戰術」,將潛艇的威力發揮得淋漓盡緻,幾乎令盟軍的海上運輸完全中斷。研究這方面的戰史和日後的反潛技術發展,對如何在軍事衝突中有效運用狙擊戰術,可帶來不少啟示。
: \% u1 R* a& O8 o0 E4 C「狼群戰術」就是潛艇密切協同集群攻擊的理論,其要點是:在敵方運輸船隊可能經過之海域,布置潛艇戰鬥群組成的巡邏網。當一艘潛艇發現目標後,就發電報給潛艇指揮部,指揮部收到消息後,當即命令附近的潛艇一同向目標靠攏,等到夜幕降臨,集中起來的潛艇便在水面從600米距離附近一齊像狼群衝向獵物一般向目標發起魚雷攻擊,使敵護航兵力顧此失彼,力求給運輸船隊以毀滅性的打擊。\r
& u. B+ m* J2 e( H儘管狙擊手是單獨行動或遂行小隊戰鬥的兵種,但從「狼群戰術」的成功戰例來看,戰爭中大量部署及使用狙擊手,將狙擊戰術提昇為主要作戰手段,是絕對符合現代特種作戰趨勢的。
1 G( ?/ w2 \6 h- y隨著地面部隊裝備「數字化」發展,供單兵攜行之全球定位儀和資料鏈傳輸裝備的出現,為狙擊手遂行「狼群戰術」鋪平了道路,指揮官要有效指揮和控制分散行動的多個狙擊小隊是切實可行的。在部署過程中,指揮部與狙擊小隊保持密切的訊息及數據聯繫,並可從多個不同方位上,持續蒐集最新敵情,再透過電腦訊息處理系統,把情報拼揍成一幅清晰的戰場圖像,準確掌握敵部隊的行動和意圖,然後在關鍵時刻和決定性地點上,適時地集結狙擊小隊,從多個方向對敵發起狙擊,這樣不但霎時間給敵人造成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態勢,挫敗其士氣;還可藉狙擊手的滲透特點,將前線轉移至敵人心臟地域,令對方疲於奔命;狙擊小隊化整為零、神出鬼沒的作戰形態使對方找不著目標,無法形成反擊重心,被迫處於捱打狀態,從而達到消滅敵人和保存自己之目的,最終導致瓦解敵整個作戰行動。. z$ ^7 Y& J1 U. ] O
大部隊重火力攻防戰的傳統戰爭方式正逐漸淡出戰場,代之而來的是高技術條件下的特種部隊作戰。狙擊手的角色日益吃重,將令反狙擊戰術有更迫切發展。反潛戰術守則裡,有一條金科玉律:要對付敵潛艇,最有效的方法,是派另一艘潛艇去幹掉它!同樣地,反狙擊的最得力者,仍是狙擊手,因為只有狙擊手才能瞭解狙擊手的想法和意圖,進一步準確預計到他的下一步行動,從而給予截擊。可以想見,未來的典型戰爭將會是敵我雙方特種部隊在隱蔽中互相角力,而顯現出來的是狙擊與反狙擊戰鬥!
+ c& ^ ?; B6 S7 W# J+ T$ A$ n; U$ ?) e; f2 R2 s4 J
( r: o5 t9 W! A4 k" A2 Y
% W) @3 E; n; L q9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6 l, i( G4 z/ `![]()
# s$ c$ T! _1 c; T- u* I3 _
; N- o2 Q& C' `% |* P與敵遭遇
" `- d: U( _' w' ?+ [' S/ ?3 b狙擊小隊一旦遇上敵人,唯一的應變手段是趕快脫離接觸。為了培養良好默契,平時要對不同形勢和不同方向的接敵情況進行多番的演練,以便任務中萬一遇上這危險情況時,可以不假思索,本能地在最短時間裡作出應變。
. {, a0 @8 V7 r如果狙擊小隊在敵人還未察覺前便及早發現了對方,他們會立地紋風不動,若有時間作出反應,便會移動至最接近的隱蔽處,直至敵人離去為止。若不幸被迫要與敵人展開週旋,狙擊小隊會按如下戰鬥程序脫離:& o" t' h" y' {) H5 u' E, s
& T* c6 M% Q' R+ F# K, x0 Y
j1 D# [/ U; z
2 z, a( u& B- j; V @" H" G1. 觀察員會以自動步槍向敵掃射,發揚攔阻效果。
" d* t8 v4 o& h3 X5 K+ a u2. 狙擊手朝觀察員與敵之間的地方投擲煙幕彈。
6 i7 \6 A/ J: `% ?8 q% s7 n3. 趁著煙幕未完全發揮遮蔽效果前,觀察員向敵人發射或投擲破片手榴彈。
/ E! y% a: V! S9 f4. 狙擊手則向敵方最具威脅之目標作瞄準射擊。9 {2 c8 E, _) r
5. 然後觀察員在煙幕掩護下朝狙擊手位置撤退。. c/ S( q& T+ m1 G1 u
在互相作交替火力掩護下,狙擊小隊退至敵人無法直瞄射擊的掩護點。若戰鬥中兩人失散了,便要自行退至前一個歇息處重新集結。 Y' q, J6 Q& b; f" X' D
% _& ^) I1 v2 d8 G4 ~3 ]5 q& h; e2 G) X3 N- D' m! h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 G1 X- U; N: E9 s1 H3 D0 J7 W+ X4 K! f
) F; g7 {8 G* n9 T8 ~5 r) D9 ?
2 u9 t8 H$ X6 X w! j/ D
8 U/ X% f/ m, v _* `9 Q5 A街區地帶
# u7 ~0 R( c- K& p0 Y建築物是良好的掩蔽體。在街區戰鬥裡,完好無損的樓房許多時都惹來敵人的注意,即使沒有發現狙擊手的蹤跡,也會成為炮擊的目標。因此那些曾受炮火洗禮,甚至已完全被催毀的頹垣敗瓦,往往變成狙擊手藏身之所。
0 q, z6 q* d0 j. x戰區裡一些空置建築物,敵人棄守前可能已佈下了陷阱,目的在阻止後來者占據,對欲設置據點的狙擊小隊來說不啻是個辣手障礙。遇上這情況,小隊要暗中對該樓房觀察一段時間,若發現偶爾有當地人出入或兒童在嬉戲,那便可以放心了。0 X1 A4 r* Z8 r
一些距離敵人據點或行軍路線十分接近的樓房,是對敵監視和狙擊的理想地點,無奈敵人也會因這些畔鄰建築物近在咫尺而深感威脅。因此敵人每感覺有不尋常動靜時,為策萬全都會先下手為強,向這些可疑的地方逐一開火掃射,實行所謂火力掃蕩(recon-by-fire)。由此可知,選擇隱蔽據點其實是狙擊手與敵人鬥智的遊戲,理想的藏身之所應該是既符合各戰術要求,卻又被人忽略了或甚至超乎人們估計的地方。
* J3 c+ q$ T' v/ F緊急撤退計劃! h& S$ b9 v: f: b: Y
對埋伏在建築物隱蔽點內的狙擊小隊來說,一個緊急撤退計劃非常重要,因為樓房基層向街的門窗是出入的必經通道,容易被敵人控制。縱使任務中狙擊小隊沒有被發現,他們在撤退時一般會另找一條路線和出口,不會循原路離去。
+ ~- g3 @1 l! D; Q" ?' p一旦據點被發現,敵人必然先封鎖全部出入口,切斷狙擊小隊的撤退路線,使之插翼難飛,然後才展開清場行動。針對這種不利情況,緊急撤退計劃都是預先設定一些非常規的逃走路線,使狙擊小隊能夠突破包圍,安全撤往預定的「集結點」。" Y% S4 n' q: q: D8 q
所謂「非常規」逃離手段,關鍵在於捨棄原來的進出路線或敵人預期的必經之處,狙擊小隊會從樓上窗口放下繩子,以垂降手段迅速撤往街上,又或在緊貼畔鄰建築物的牆壁上預先裝妥線形切割炸藥,在危急關頭將牆壁炸出個大缺口,然後穿越隔壁的樓房遁去。
) B. Z. E- u0 Y3 W" ` U5 s# O: U0 ^% P/ ]% j
F1 N. a1 s0 e S) M- r2 }
& S5 ]! N, D% U. Z) a
1. 這是史太林格勒的二次大戰紀念遺址,這建築物是當年蘇軍狙擊手的埋伏熱點。數量眾多,外貌千篇一律的窗戶,是狙擊街上德軍的理想據點。
% K0 }2 t3 r" T: a. R! O2. 垂降街上和爆破牆壁是兩個迅速且可靠的突圍手段,但必需事前作好安排。; r0 H0 v, p3 n$ V1 }( K
d3 ?' |7 A1 s, u, h9 ?
" b# i2 V+ u* J9 w6 `
- j' T" p$ y4 T6 K% u
% ^5 x/ W. @ f8 c7 U* Z- Z
--------------------------------------------------------------------------------
$ D! i3 _# V% z5 x; _5 O% e6 Y
% }) B; j+ S, f3 P: ]
8 b9 ]- k, z2 m# V- w. p1 K3 C3 q; M- i9 Q, J! h/ ]( k' f' Z
3. 都市迷彩圖案是由不同深淺的灰、黑色塊組成,但只能在凌亂的殘垣敗瓦中才產生掩蔽效果,於未受破壞的完整樓房或街區上,都市迷彩沒有任何偽裝作用。 l8 \* F8 u7 p! K, l; ^. a* V
4. 狙擊小隊若沒有配備都市迷彩服,可將身上的叢林迷彩服內外反轉穿上,讓原來衣履的灰或灰綠色權充都市迷彩色,不失為一個急就章的方法。
9 n2 e9 L. u/ l! \5. 埋伏的地區若非無人地帶,附近偶爾會有民眾出沒,此時狙擊小隊改穿上當地居民的便服,或許有更好的「掩蔽」效果,即使在樓房裡走動或撤退時給意外瞥見,或許仍有機會瞞過敵人耳目。5 ]0 j, I$ C# a- H4 x# C- u- z
6. 這是從目標處往外望之街景。( I& W" G) V2 j' D: [& T1 P
A. 近距離的隱蔽點雖有利觀察,但容易被發現。
$ K: G6 d7 ~4 _" \! v% Y4 G; XB. 塔頂是熱門的觀察點,必然是敵人份外關注之處。/ U% \, \ k5 _8 r+ O
C. 較低樓層的受關注程度較少。/ X& Z* O3 b4 |* Y2 j
D. 在天空背景襯托下,狙擊手一舉一動都容易被瞥見,因此天台不是首選的隱蔽點。
/ m" U0 B& V/ Q# G# f! a2 IE. 孤立的窗戶特別惹人注目。
% m; u4 C, `# u( z8 n& z/ M tF. 斜向著目標處的窗戶容易被敵人忽略,是理想的觀察點。7 K- F# l% N8 [3 p
G. 低於目標處的窗戶不利觀察敵人,沒有戰術價值。
1 M: y7 M0 X! X9 H3 }) c, @H. 建築物上一些裝飾性的縫隙、氣窗,是敵人意想不到的觀察點。
: j7 W1 i/ d7 c. yI. 屋簷下或走廊深處的窗戶受陰影掩蔽,不容易被發現,是絕佳的狙擊手藏身之處。# Q7 T- g& n3 b9 e5 `7 o
- N2 ?7 v, U1 [/ g6 }1 c: K1 T
% P9 M9 F. y/ ?- c) i$ D( Q" z6 e# w
% N: X4 b0 f$ `( ~, k/ ^" ~+ l
) A& h! f, T2 i+ @$ T( U3 J
! }0 {2 i; Y7 c/ E$ k8 g- e
--------------------------------------------------------------------------------2 K5 Z- V) ]8 V; ?* |
0 Y; h$ C' Q9 D g) |
; A* T& D2 f" A* F1 [# _! |
; Y( B, y4 W- o7. 除非該樓房上多數的窗口都已打開了,否則不要以這些窗口作觀察和射擊。相反,若是該處的窗戶一般都是打開了的,那麼便不要刻意把據點處的窗戶關上,以免惹來懷疑。
6 w6 U& s8 Z$ B8 I2 T' ^% {8 @8. 通花窗簾布或薄紗令街上的人無法瞥見屋內情況,但隱蔽在室內的狙擊手卻仍可監視外間的一舉一動,甚至透過窗簾向外射擊,因此是良好的掩蔽物。
Y7 J! b& r% z' Q9. 在刮大風的日子裡,應先把窗簾釘好或加重物固定,避免大風把窗簾吹起。
1 f% |5 I$ R' x6 X5 ?3 P/ a10. 許多建築物都有前後相對的門窗,可讓陽光完全穿透,在室內走動很容易形成晃動的剪影,預防方法是在兩扇相對門窗間掛起兩幅遮擋物,例如偽裝網、帆布或毛氈,任何時候該兩幅遮擋物都不可同時打開。% n& [/ m E ~% S; F/ |
11. 切勿清潔佈滿污漬的玻璃窗,只需用酒精清理出一小塊僅供眼睛窺探的小面積便可。7 }- d+ C8 W0 W& H1 @( E2 v
12. 用玻璃切割刀在關閉了的玻璃窗下方切割出一小角作射擊孔,缺口要成不規則形,才不致引起敵人懷疑。
2 z# y* B+ y& @* S+ ?) J+ G& p13. 如果有多個窗子可以瞥見目標,那麼不要選擇對正目標的窗口作埋伏處。與目標成一夾角的窗口可給狙擊手多一點掩護。小心不要呆在同一個窗子進行持續多次的射擊,應該不斷轉換射擊點。飄忽不定的位置,使敵人無法有效還擊。
. p) s) @2 c* ^# P; }5 K# o14. 靠在窗前容易暴露蹤跡,把槍管伸出窗外更是致命的錯失。7 ? c* W7 D, t5 G% X1 m
15. 狙擊手應把射擊位置退往房間深處,直至完全隱沒於陰影裡。3 A3 r* w0 p7 P& m" r) B# P" {2 y
16. 在既潮溼又寒冷的日子,槍口火葯氣體會形成十分顯眼的白煙,槍管內沾滿潤滑劑也會產生相似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