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张磊为什么把钱给了耶鲁

[复制链接]
查看: 644|回复: 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3 0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薛涌:张磊为什么把钱给了耶鲁
: S. z+ C1 i! S. h/ p, G' \5 R2010年01月12日 07:53凤凰网财经【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26条
% @& q8 S: @9 \+ S9 O8 A进入薛涌专栏主页>>& r+ l3 K' ?, y& p3 G/ v

! k/ s$ H7 J, f+ p: Q7 ]薛涌 旅美学者0 R$ Q/ B% x# H' y4 R
- ]- A' V8 i; H, Q2 R, q3 [* g
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创耶鲁管理学院中国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的新闻,一时间在国内石破天惊。中国网友立即对张磊和他创建的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展开“人肉搜索”。有人极为愤怒:“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甚至调查出他和他的公司在四川地震等事件中并缺乏表现等等。张磊吃里爬外的形象跃然而出。
0 ~& r5 F2 }- \" }& o0 M- v
6 B8 d5 Y. x# O2 ^! S( @6 \  C: q我们夫妻二人都在耶鲁接受的博士教育。读到这则新闻,心里实在非常复杂。老实说,如果我们有张磊的能力,也许确实会优先考虑给国内捐款。几年前耶鲁就有毕业生在《纽约时报》写文章,说自己就能捐那么几十万,给了耶鲁,不过是往满满一大桶水中加一滴而已,无关紧要。但是,如果同样的钱给了非洲,不知道能救多少条人命。你会怎么选择?2 t( t* W. F( U8 v3 @
4 G) C1 |$ c' q% S$ e
但是,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经历,又对张磊的行为感到理解。二十多年前我们结婚时,妻子在北京是个“黑户口”。她被分到外地,我们不愿意两地分居,索性“黑”了。代价是没有工作,有时还为临时户口操心。后来决定出国,两人一起学英语,考托福。1993年我们正处于弹尽粮绝的状态,她接到从耶鲁寄来的一个厚厚信封,打开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被录取了,两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给支付了,另外给将近一万的生活费,整个三万多美元!有生以来,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钱。
- m. {$ r, ~9 t, D- C$ i. x1 @- h5 [9 [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有这笔钱并不一定能出国。出国要有护照。按当时的规矩,大学毕业服务不够一定年限者,出国必须有海外关系,还必须支付大学的“培养费”,把账还清了以后,就可以扫地出门了。于是,我们全家紧急动员,先找到在台湾的姨妈开证明,然后到街道派出所开证明,记不请跑了多少地方,当然也送了不少礼,其中颇有些差点前功尽弃的惊险关节。最后,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按照国家开出的帐目,把大学四年国家在她身上花的钱全都还清。再向父母借了些钱买机票,一下子就飞了过去。半年后,我也跟去探亲。我毕业后为国家服务十年,不用缴纳大学的培养费。但是,我去探亲,按规定必须辞职。而这又是一场有惊无险的奋斗,比如找地方存档案、在一堆“不行”、“不办”的声音中绝处逢生等等。我还记得最后办成的那一刻,跑到单位要最后一个文件。窗口一位冷冰冰的小姐把盖好章的一张纸往我面前一仍,甩过来一句话:“你从此和我们没有关系了!”
6 v4 r  Q1 z6 N/ \
& _# N. `) Z* L6 z: E% T4 K: g我到了耶鲁探亲,人家对我这个“家属”则无微不至。比如,我只需缴一点钱就有了医疗保险,白拿了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卡,使用健身房等等设施,还能在旁听两门课。总之,除了课松一些外,和正式学生也没有什么太大差别。我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表现,被教授看中,什么也没有考就被录取到硕士课程。日后一帆风顺,直到拿了博士,而且六年下来一直拿着全奖。除了正常的奖学金外,学校还给各种钱在夏天让我学英语、学日文,甚至送我到日本学了整整一年。说“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难道还有什么争议吗?& L! f! T4 v, }5 O
3 I- z) {" ?% l( u+ ]" w- X5 ~
张磊的经验是什么我不得而知。但是,从中国上大学、工作到耶鲁读书,一个人直接的感受往往确实就是“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张磊的捐款,在耶鲁从校友中拿到的捐款中只是很小的一笔,在美国并没有太多新闻价值。在中国有新闻价值的,是这一行为所显示的教育模式和中国是多么不同。
, w% y  O9 P. M! j% p/ h1 _! f1 k* H; F( t' \# ~; Z" @$ u+ t: ~
第一,美国的名校,特别是常青藤,现在大多靠校友吃饭。这些学校只要发现人才就去招募、争夺。你要是穷光蛋,学校就把学费生活费全包下来,而且还会毕恭毕敬地说:“感谢你到我们这里来读书!我们的校园因为有了你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入学后,学校对你无微不至。特别是本科生,有时让我感到学校活象个惯孩子的父母。比如,大学生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中国的大学对待学生的恋爱经常有各种“不准”。美国的学校竭尽全力为此创造条件,甚至在招生中采取倾斜政策,保证男女平衡。一位美国学生告诉我: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的孩子,刚离开父母心里空落落,大学就要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迅速填补父母在孩子心里留出来的感情真空。如果你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配偶,那是学校最高兴不过的。大学所期望的是:你们夫妻一辈子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是在哪里组成的,都会把大学当成自己的家。日后家里有需要,你当然会把大笔的捐款拿出来。当然还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家”读大学。: W6 r8 D1 E; X, v1 ]% x! T" b
9 f" v/ g8 Q1 n# [0 V. a. }
第二,学校靠校友,对毕业生也就非常恭敬。比如,我们毕业后,学校总把校友刊物免费寄来,系主任每年写信报告系里的情况,学校在我们的居住地区有活动总要通知。耶鲁选校董,也每次都把选票寄来,并且反复通过电子邮件等通信手段督促投票。要知道,校董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校长就是校董事会任命的。谁进董事会,又要由校友投票决定。2002年著名华裔建筑师林璎当选耶鲁校董,就是受到校友协会的支持。我们夫妇当时虽然博士都还没有毕业,但已经有了硕士学位,以校友的身份投了票。这大概是我们作为外国人在美国行使的唯一一次选举权。所以,我们拿的并不仅仅是一张耶鲁的文凭,而且是一个当家作主的权利。学校要是惹你不高兴,你也可以通过校董事会施加压力。
3 ~  w  Q/ L. Q- t$ ~" ~! @! P8 `9 U8 u3 b
张磊究竟对中国捐了多少钱,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他给耶鲁捐钱,则不过是人家大学经营模式的日常运转和效率而已。你现在就是给美国名校缴足三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培养你还是赔本的。何况许多学生是人家倒贴钱请来的。这么赔钱培养学生怎么赔得起?人家学校牛就牛在这里:我们的教育能够保证你成功,而且保证你成功之后会认识到是我们的教育改变了你的一生,最后你会捐钱来感恩。如果你毕业后收入低、欠的教育贷款还不起怎么办?许多名校(特别是法学院等)的作法是:全免!理由大致有两条:第一,在我们这么优异的地方毕业后,你放弃高薪而从事低薪的公益事业,那就算我们学校为社会作贡献了。第二,如果你真没有技能拿到高薪工作,那一定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对你说“对不起”还来不及,怎么会追着向你要钱呢?
+ h6 M' z! k0 ~3 X5 T; @9 I+ u$ \& [8 l- o3 A
张磊的行为,应该促使中国的高校好好想一想。我们要是一天到晚和学生算培养费、惩罚不能按期还贷的学生,怎么指望学生象张磊对耶鲁一样对待自己的母校?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0-1-13 08:05 | 只看该作者
换了一个商业化的教育事业就不是这样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13 09:01 | 只看该作者
普及知识技能和普及文凭学历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13 10:21 | 只看该作者
哎。不办。。。。多么刺痛人啊。。我也听过这样的。。。。。。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啊。就算人出去了。国籍变更了。人家还是中国人么。。。有什么心里不舒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13 10:31 | 只看该作者
换了我也一样给耶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13 10:38 | 只看该作者
唉,说什么好呢?
) w6 Q; ^3 n9 n5 V9 A对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已经麻木了......
9 g( r. i( m5 ?$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13 11:42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文章……" c$ F' Z  a3 K2 Y( _
美国“人民日报”么?2 d+ y" Y' a# `+ [# L) U9 I
你可以写一篇洋大人是如何关心寒门学子的,我同样可以找10篇TG是怎样关心贫困学生的;你可以找10篇类似杨元元那种被遗弃的学子,我也同样可以找100篇洋鬼子怎样蒙骗中国留学生,压榨他们的血汗的……0 m7 U% O' }( S

! ?0 Z; e0 p  `0 ?, [' A可以信,但不能尽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1-13 11:54 | 只看该作者
常青藤是常青藤,总共才那么几所,有特点也不难理解。当然,学术成就学校也是沾光的,这属于双赢。
" m- V. H8 S2 O( {7 h8 I要知道,赚留学生钱的学校还是占大多数的,这在哪里都一样。+ C! j* y! I8 E: k
4 K8 H5 O6 O# \7 c
本熊个人呢,只要有恩,就会回报。 所以本熊十分赞同,夹生梨超版的见解,有恩必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1-13 15:14 | 只看该作者
一句话,5 _: f* m# l9 w: o' O' }5 I- }4 x

$ E& k0 m2 a2 o4 G7 x别人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13 15:29 | 只看该作者
嘢~~~撸~~~% A$ b% T& e) @( }- h
- N3 B" p: l0 u1 `# k2 U8 u
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不想知道,因为我所知道的外面的世界都是中国人告诉我的,中国人会告诉真正的世界么?或许会,或许不会。
; ]6 j# G/ P$ Y/ r" h. r0 [
" T: g; ^- E. I( Z8 f- h$ f. T我还是老老实实玩我的自行车,做个愚民,直到我真正相信了我所看到的。
: [/ _* h6 e! M8 C9 l& a
" R+ d3 K, K& X5 u  }% M0 ~  E% S                                                                                                  —————— 一个典型中国小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1-13 15:31 | 只看该作者
那真是land of free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1-13 16:2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有些事情在中国不合适,没有办法施行,按大王说的:别人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别人。这个很对,可是现在有些人并不是这么想的,就拿老人倒地的事情来说吧,有人把老人扶起来了,但是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感谢,而是得到法院的传票………………反过来,在中国,如果学校给学生像耶鲁那样的待遇,反过来学生会对学校有家一样的感觉,或者回报吗?我觉得不一定。当他们真的靠学校的学历或者只是把生活过的很好的时候,他们回来回报学校吗?我觉得不一定。说实话,在英国读书的时候,身边就有很多中国人靠签合同骗手机的,有一个甚至就和我同租一栋房子,那家伙临回国前签了9台手机,一分钱都没有给商家,说白了已经是诈骗了………………可是那个家伙一点都没有觉得心虚,还跟我们展示他的战利品…………最后弄得那栋房子的地址臭了,后来我怎么签手机,信誉度都不过,什么都签不下来…………弄得我好几个月没有办法打电话………………说这么多,就是一个意思,现在爱占便宜的人还是很多,所以不要怪中国的教育制度怎么怎么样,有些东西是根深地步的东西,不是说把硬件弄成跟发达国家一样就能一夜之间转变过来的………………还是要慢慢来才能有根本的转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1-13 17:09 | 只看该作者
捐给谁是他的自由,不给谁也不表示不爱谁。人不能活得太扣死扣活斤斤计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1-13 17:12 | 只看该作者
耶鲁不是注册在案的慈善机构,所以其实没办法把给一所大学捐钱和给灾区捐钱相比较。本来就没打算做善事,很多人却误以为这是做善事。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也没捐什么钱给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1-13 17:26 | 只看该作者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很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1-13 17:29 | 只看该作者
不去计较实际情况如何,总之这篇文章的内涵确实值得深思,那就是,科学的教育体制造就人性化的社会秩序,尊重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1-14 03:19 | 只看该作者
国内就是不缺网络暴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1-14 10:5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大学叫兽集体表示这笔钱应该捐给他们用来泡大一女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作战两千(COMBAT2000)成立于新世纪2000年,COMBAT2000品牌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以诚信为宗旨,力求获得广大用户的拥戴及所有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的支持。

联系我们

  • 地址: 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大道起云路1号视联电子科技园A栋711室
  • 电话: (am10:00-pm17:00) 400 602 2000
  • 传真:+86-20-8231-1913
  • Email: sales@combat2000.com

分享到

新加入会员

© 2001-2013 COMBAT2000论坛.粤ICP备14001821号  Powered byDiscuz! X3.2 Licens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