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动啊,十年后再次开始制作喜欢的军事模型
以下是机体资料
1937 年 7 月美国陆航订购了最初的寇蒂斯 XP-40 原型机,实际上是把第 10 架 P-36A(Serial No 38-10)的星型发动机换成艾利森 V-1710-19 发动机(艾利森-13)而改型来的。用后机身下的散热器进行冷却。1938 年 10 月首飞。后来对此原型机作了修改,把散热器向前移到发动机下面,外观才与日后的 P-40 接近。军械包括一挺 7.62 毫米和一挺 12.7毫米机头机枪。
虽然 P-40 不是当时美国最更先进的飞机,但可以较快地投产,价格也相当便宜。而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和贝尔飞机公司的 P-38 和 P-39 直至 1941 年才能投入批量生产;而共和公司的 P-43 虽然有与 P-35 相似的机体,但必须等到的工厂扩建后才能投入生产。为了满足法国的霍克-75 订货,寇蒂斯公司的工厂已经扩建过,因此在 1940-1942 年间,寇蒂斯生产了美国战斗机中的大部分。P-40 飞机基于已经批量生产的、经过实战考验的 P-36 机体,所以价格低、交货快。当其他任何一种飞机交付 5 架时,它可能已经交付了 500 架。另一方面,洛克希德的 P-38 战斗机比同时期的美国战斗机,甚至英国的“喷火”战斗机都要先进得多,但要经历 4 年的时间后,才能真正担负战斗任务。所以,P-40 成为美国唯一能大量装备的主力战斗机。
后期 P-40 因战时改装增加了重量,性能有所降低。
这款战斗机曾经随陈纳德和美军赠送物资加入中国空军,他和P-38是中国空军第一次有能力击落零式战斗机,为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的航空博物馆都有该机展出。
飞虎队,正式名称为美籍志愿大队(英文: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简称AVG ),又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华民国成立,由美国飞行人员组成的空军部队,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本
】“飞虎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
陈纳德1893年9月6日出生于得克萨斯州,1937年7月初,陈纳德抵达中国考察空军,几天之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纳德接受宋美龄的建议,在昆明市郊组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他还积极协助中国空军
对日作战,并且亲自驾机投入战斗,迫于日本外交压力,陈纳德的活动逐渐转为非公开,1941年,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7月和10月,200多人分两批来华,队员多半是勇敢,渴望冒险,性格不拘的年轻人,由于形式上并非正规军,他们的战术研究和训练反而得以自由挥洒,不久,他们在昆明初试身手,首战便对日本战机予以痛击,此后并连创击落日机的佳绩,在31次空战中,志愿飞虎队员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战斗机共击毁敌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5名飞行员牺牲,1名被俘,“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名闻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也家喻户晓,
当时日本人控制了中国的港口和运输系统,几乎使国民党政府与外界隔绝,这一小队空战人员驾驶着破旧的老式飞机,尽管经常面临燃料,零件和飞行员的不足,仍不断战胜远比它们规模大,装备好的日本空军,他们空运给养,在缅甸公路提供空中掩护,并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上空与日本人作战,1942年7月4日,飞虎队被编入美国第十航空队,成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的骨干力量,陈纳德1943年3月又被改编为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后来升任少将,从1941年底到1942年7月,“飞虎队”在华作战期间共击落日机近300架,他们中间有24人在战斗中牺牲或失踪,1942年5月到1945年9月,美国志愿航空队以3个中队,数十架飞机的有限兵力,担负中国战场的国际交通大动脉滇缅公路北,南两端的枢纽——昆明和仰光的空中防务,期间还帮助中国运送物资,1943年,志愿航空队改为第十四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人称“驼峰航线”,航线全长800多公里,横跨喜马拉雅山脉,沿线山地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经缅甸到中国昆明,重庆,运输机飞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山峰时,达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峡谷中穿行,飞行路线起伏,有如驼峰,驼峰航线由此得名,飞机飞行时常有强烈的气流变化,遇到意外时,难以找到可以迫降的平地,飞行员即使跳伞,也会落入荒无人烟的丛林难以生还,日军飞机的空中拦截也给运输队造成巨大威胁,在这条航线上,中美双方3年多共向中国战场运送了80万吨急需物资,人员33477人,航空队共损失563架飞机,牺牲1500多人,第十四航空队还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军队的战斗,至抗日战争结束,第十四航空队共击落日敌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
由于与某些政客存在分歧,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陈纳德被迫辞职,飞虎队大多数队员均得到了中国政府的
嘉奖,有十多名飞行员获得美,英政府颁发的飞行十字勋章,近二十年,中美关系改善,抗战史实陆续被披露,陈纳德与飞虎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获得高度的评价,不少幸存的原飞虎队员回到中国,不畏艰险寻找飞机残骸和战友遗骨,由柳洪平创建,
P-40飞机是飞虎队的主要装备,也是太平洋战争初中期美国陆军的主力战机。
这种战斗机装有1台水冷活塞式发动机,流线型机身和机头下方硕大的散热器,构成该机优美的外形,梯形下单翼装有武器,可收放后三点起落架。它的最大速度为552千米/小时。二战期间,P-40主要对手是日本零式战斗机。对比而言,P-40机动性不如日本零式战斗机,但具有较高的俯冲速度。因此飞虎队往往采用高速俯冲,打了就跑的战术,避免与零式战斗机纠缠。
飞虎队的P-40飞机上都绘有吓人的鲨鱼嘴和插翅飞虎队徽,借以打击日军士气。在飞虎队并入第十四航空队之前的31次空战中,以5至20架的战斗力量,共击毁敌机200多架,自己仅损失了10余架。
P-40系列各型飞机曾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主要战场的作战行动,是航空博物界的重要收藏品。二战期间共生产了这类飞机13738架,现保存在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的尚有70余架。
1942年7月4日,美国独立纪念日,美国志愿队(飞虎队——下文不再重复解释)奉命在这天的午夜12
飞虎队装备的P-40
时0分解散。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志愿队这一天仍在空战!整整一天,陈纳德都在发布命令和拟订公文。工作结束后,陈纳德参加了美国志愿队工作结束仪式——告别宴,并通知了凡是能参加晚宴志愿队队员必须前往。各界政要和军方代表都来参加了晚宴,重庆市民像过节一样,为志愿队祝福。晚宴由黄仁霖主持,晚宴开始时,乐队奏起了《啊,小小的伯利恒镇》,一些志愿队队员也跟着乐曲低声唱着。晚会主持宣读着美国志愿队战绩:
“美国志愿队自从成立以来,在缅甸、印度支那、泰国和中国战斗历时7个月,共击落日机299架,击伤153架。美国志愿队4名驾驶员在空战中阵亡,6名被高射炮射中阵亡,3名被敌人炸弹炸死,3名被俘,10名在空难事故中丧生。美国志愿队共在空战中损失飞机12架,在地面上损失飞机61架(包括撤退时自毁的22架战机)……”
在飞虎队建立时,陈纳德根据队员飞机上的标志(飞虎队队员们在飞机上作画),将飞虎队按作战编成了3个中队:第一中队由前陆军驾驶员组成,队长是罗伯特·桑德尔,即“亚当和夏娃队”。第二中队外号“熊猫队”,杰克·纽柯克指挥。第三中队由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驾驶员组成,命名为“地狱里的天使”由阿维特·奥尔森担任中队指挥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