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为什么很多优秀游戏在中国被禁——论来自游戏的丑化

[复制链接]
查看: 748|回复: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15 0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中国游戏玩家论坛

  前一段我们公司流行一句话,每每午饭前,晚饭后,亦或者有人问自己在干嘛的时候,总会听到一声颇为响亮的回答“我在炸天安门”呢,于是“今天你炸了天安门没有”成了同事间亲切问候的话语。我想,只要是接触游戏多些的玩家都会知道,这是因为那段时间正流行的《命令与征服之将军》。

  于是引出了今天这个题目:《论来自游戏的丑化》。

一、论游戏带有政治色彩不等于丑化

  我以为,出了那么多以过去和未来为故事背景的游戏,游戏开发商偶尔尝试一下以现实各国为故事主人公,虚构出一个哪怕不贴切实际,甚至带有政治色彩的游戏并不能代表这款游戏就是在恶意的丑化哪个国家。

  95年《大众软件》的游戏排行榜上曾经出现过一款由多名玩家分别发展自己的军队,然后对战的即时战略游戏,名为《红色警报》,不久名字被隐讳成了《红XXX》,再往后则被《大众软件》直接取消了这款游戏的排名资格。原因是《红色警报》的剧情模式虚构了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斯大林的指挥下挑起世界战争,而德法等国组成盟军与其对抗的故事背景。

  奇怪的是这款游戏在中国被禁的同时,在俄罗斯正大卖特卖。让我很不自然的联想到一本名叫《丑陋的美国人》的书,在美国人看完拍手叫好的时候,台湾则把这本书列为禁书,以至于到现在美国人敲破了脑袋还没想明白,一本揭露我们民族劣根性的读物,我们自己都不紧张,你们又紧张个什么呢?

  可见象《红色警报》这种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游戏虽然把前苏联塑造成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家,并把斯大林描写成一个撤头撤脑的战争贩子,但是他并没有对前苏联进行什么丑化——至少这款游戏没有在俄罗斯被禁,说明俄罗斯人不认为那是对他们的丑化。

二、论游戏带有明显嘲笑色彩才是丑化

  虽然《命令与征服之将军》在故事背景方面和《红色警报》类似,然而《红色警报》与《命令与征服之将军》却大有不同,在《红色警报》中,苏联军队在进攻时拥有火力强大的双管坦克,防守时拥有威力不凡的电尖,而且在战争后期还会有猛马坦克以及原子弹。而盟军则只有价格低廉并且威力平平的单管中型坦克,以及在战争后期意义并不大的全屏。

  客观的说,一个玩《红色警报》的人绝对不会认为前苏联是个贫瘠而落后的国家,相反就我的实际接触,绝大多数玩家在当时而言对强大的前苏联军队都情有独钟。我想,这也是俄罗斯人不认为《红色警报》对他们有什么丑化色彩的原因之一。

  而在《命令与征服之将军》中,中国部队的落后自不必多说,在第一个片头CG炸天安门中,仅大量戴着草帽留着辫子,还挑着扁担的中国人在“猪肉”、“当铺”等繁体字的店铺周围被炸死的情形就足以证明了游戏制作者对中国抱着怎样的态度——对中国彻底的丑化。

  在《fifa》系列足球游戏中,虽然中国队历来也被编排成能力值倒数的国家队,但中国玩家勉强还可以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我们的国足实际水平确实不高,在认可了这个事实的基础上,纵游戏中的中国队去战胜巴西、法国等足球强国,实现中国国足不可能实现的夺取世界杯冠军反倒成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如果《fifa》系列里把美国队的能力值设置得象巴西一样强,再把巴西的能力值设置得和中国队一样弱呢?我敢肯定巴西人民会集体起诉EA。

  因此我认为,只有不符合事实的在游戏中把某个国家描绘得落后,丑恶,让人玩过以后会充满鄙视,才算是丑化。相反,符合事实的描述一个国家的能力,但把一个国家作为游戏剧情的主人公,哪怕是个充满野心的反派人物,最多只能算带有政治色彩,往轻了说,那也许只是个玩笑。

三、论游戏是否丑化还要看开发者的意图

  前段时间中国《魔兽争霸III》的玩家集体写信给Blizzard,愤怒的指责《魔兽争霸III》的资料片《冰封王座》中的中立英雄对中国有丑化色彩。那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拥有醉拳等带有中国武术色彩的特殊技能,但是身着却是日本的武士服,还穿着木屐,而中国玩家则恰恰认为这是一种侮辱。

  对此Blizzard的回信说,他们没有刻意想伤害哪个国家,如果中国玩家认为这是一种侮辱,那么他们将在下一个版本里改变该角色的形象。于是在《冰封王座》的第二个升级版里,大熊猫又变成了穿着中国衣服的形象。

  其实这件事也的确如此简单,Blizzard的副总裁Bill Roper在上海开新闻发布会演示《冰封王座》的时候,我曾去参加。Bill Roper在介绍这个英雄的时候说,Blizzard的工作人员十分喜欢中国熊猫和日本武士这两样东西,所以在游戏中将两者进行了结合,而大熊猫的全部技能制作,全是因为成龙的电影所激发的灵感,可以说,《冰封王座》中的大熊猫就是成龙。

  倘若Bill Roper所说的是真罢,那么大熊猫这个英雄形象除了因为制作人员对中国熊猫的喜爱以外,应该还有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的含义在其中。但为什么实际情况却与他们的意愿背道而驰呢?打个不太贴切的比方,要是跟一个身体健全的人讲瘸子掉进粪坑的笑话,会迎来的是笑声,但如果是跟一个瘸子还讲这笑话,迎来的肯定是嘴巴。中国曾经受日本人的侵略,并且至今为止绝大多数中国人还对日本人恨之入骨,把中国的国宝穿上日本人的衣服,这其实不就等于是又让我们看见了赵微穿日本国旗么?——尽管赵微不是国宝。

  另一个方面,或许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开发者的用意是善意的,伤害不是故意的,那么即使对某个国家有了一些侮辱,却也不能叫做丑化。虽然不是每个游戏开发商都会坦诚的告诉你他开发时的想法,但也有判断的方法,看他是否在下一个升级版里对这些有侮辱色彩的东西进行了更改。倘若他没有改,再扔去狗屎也不迟。??

四、论对丑化现象的捕风捉影是不对的

  其实类似以上几个例子,丑化了某个国家的游戏在游戏发展史上大量的存在着,但其实有许多游戏并不是真的丑化了谁。国外对于游戏中存在的丑化现象的讨论我没见过,但在国内,捕风捉影的例子不胜梅举。

  98年《三角州特种兵》被禁,虽然网吧里还有许多玩家在连,但是不免也都有些愤愤。说是在《三角州特种兵》的某一关里,有中国的飞机被击落的情形,言谈间不免切齿。我曾询问是哪一关,你有没有打到那里,而回答清一色是,听别人说的。

  这之后不久又一款第一人称大作《彩虹六号》被禁,玩家依然愤愤,说是在《彩虹六号》中某一关剧情描述六个中国忍者绑架了某人藏在紫禁城之中,玩家的任务是杀死六个中国忍者并营救那名人质。这一关是的确存在的,但我不禁又有些差异,《古墓丽影》系列里也有劳拉到中国盗取宝物的任务,却又为什么没被禁止呢?

  我当然至今还搞不清楚《三角州特种兵》里是否有架被击落的中国飞机,以及《彩虹六号》被禁而《古墓丽影》热卖是否因为劳拉硕大的胸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玩家对于游戏中的丑化现象的态度是绝对没有一个原则的。更多的因被丑化而表达出来的愤怒其实不过是来自个别人的怂恿。

  譬如说《提督的决断II》中因为光荣把二战的战争贩子描绘成民族英雄而遭到中国人的抗议,两位拒绝给《提督的决断II》汉化的光荣天津员工因此成为了英雄,还被中国某游戏开发公司请去做部门主管。但其实呢?中国玩家究竟有几个玩过《提督的决断II》?其实那两个人不过是因为不努力工作被光荣开除,而后为求一碗饭吃而表演了抵制光荣的闹剧罢了。

五、论我们为什么会对丑化有这样的态度

  说了这么多,中国玩家对游戏丑化现象的态度已经可以看出一个端详。中国玩家,或者说中国人因为历史上有过太多的伤痕所以搞得就象惊弓之鸟一样,而中国人盲目的自尊恰恰又让自己不愿意被别人通过任何形式揭开自己的疤痕。当然另一个原因是游戏作为新兴的娱乐事物,在青年人中拥有太大的流传性,在游戏中被丑化的中国很有可能导致游戏玩家——这批青年人对历史甚至人生观有错误的理解。

  对游戏中存在着的哪怕一点点玩笑,或者即便是丑化都采取坚决禁止的做法,甚至是捕风捉影的把一切有可能存在丑化现象的游戏都拒之门外的行为,本质上都来自于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缺点的恐惧。我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被其他国家鄙视或者嘲笑,但是看了这许多游戏之后我却不得不问,即便是丑化如《命令与征服之将军》,却又真的对我们有多么大的伤害么?

  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对错,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处理事情,看待问题,自然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于我们而言,《命令于征服之将军》一类游戏不免因为不符合中国实情而被我们判入侮辱的范围。但于美国人而言,你又怎么知道中国在人家眼中就不是这么个样子呢?

  若说因为《命令与征服之将军》在全球的发售可能会影响全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倒也确实有七分道理,但世界上又有多少人会通过一款游戏去看世界呢?难道因为《指环王》在全球的放映,所以美国现在就过着《龙与地下城》的生活么?何况,如果在许多美国人的眼中《命令与征服之将军》就是现在的中国,这也至少可以让我们了解来自别人真实的目光。所以,所谓游戏中的丑化现象,更多的还是来自中国玩家的自作多情。

六、论我们应当如何去面对别人的丑化

  在面对丑化的态度上,中国应该是最为独特的一个国家了。也许因为我消息闭塞的缘故,所以我举不出太多其他国家面对游戏中丑化现象的态度事例。但是在我印象中,中国人通过电影,电视等形式去丑化外国人却是家常便饭。看看外国人如何面对我们施加的丑化,也许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启迪。

  中国武打片的开山鼻祖,一代武术大师李小龙的颠峰之作《精武门》,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下,通过,痛打日本人,勇闯日本武官,最后宁折不弯的迎着子弹跳起等行为刻画了民族英雄陈真的形象,并且用了大量类似汉奸贪生怕死的吃下“东亚病夫”牌匾等细节作为陈真英雄形象的反衬。然而这部片子的最高票房记录却是在日本创造的,并且当陈真踢下“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招牌的时候,剧场里的日本人集体鼓掌。甚至李小龙因此而成为了当时日本人心中的一位偶像。

  另一件事是李小龙在拍摄《猛龙过江》时,请来了世界空手道冠军,并要求对方按照剧情需要在影片结尾出输给自己。那位空手道冠军不屑于中国功夫,表示不同意,于是李小龙用比武的形式将对方打败,并最终让心服口服的空手道冠军同意在影片中输给自己。《猛龙过江》上映的时候,所有人都对李小龙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由这两个事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观点:一、对于所谓的丑化,首先是要正视他,如果所丑化的确实是我们的缺点,那么我们应该虚心的接受,并对他们的丑化抱以掌声——这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进步的根源;二、对于莫须有的丑化,我们应当把他看做一个玩笑,没必要牵扯太多的精力去愤怒什么,游戏中的丑化改变不了这个世界,而你的愤怒却也改变不了游戏;三、对于无中生有的恶意丑化,我们应当用事实予以还击,而不是用同样的方法去丑化别人,因为只有事实的威力才象李小龙的拳头一样有力。

  至于因为盲目的自尊而引起的愤怒,我以为不但狭隘,而且只会引来更多的丑化,快扔了罢。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4-11-15 11:59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年看过一篇报纸的报道,说什么玩具店卖日军军舰模型,还说“大和号”说明书上说是“伟大的战舰”云云,结果一番口诛笔伐,那时正是《提督》大出风头的时候,批判这类文化是当时的潮流。当时我就纳闷,击沉日本海军数十战舰的《1943》不就是日本自己出的吗?为什么出名小气的民族都可以面对这么大的“侮辱”,而我们堂堂文明古国却连一点点的涉及都不能忍受?
3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6 03:36 | 只看该作者
唉~~介个素有历史遗留原因地~~无奈ing~~~~
Rick8401 该用户已被删除
4
发表于 2004-11-17 10:52 | 只看该作者
zf这么lj害得我们玩家跟着受罪
5
发表于 2004-11-18 13:49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很好,深表赞同
6
发表于 2004-11-27 12:21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中国文化监管部门一提到国外关于中国的产品就紧张,然后忙不迭地赶紧查禁,
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怀疑它们的脑子还停留在文革后期时代
7
 楼主| 发表于 2004-11-30 01:27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老大~~~ZT(转贴)啊~~偶那里有那么厉害啊
8
发表于 2004-12-4 01:5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种事情还用得着讨论吗?看看现在的dvd市场就知道了,好片子近不来,进得来的片子有卖不起!看看国外网站上一般一张dvd也就20美元左右,但是到了国内动辄三四百元!为什么?一头是国内的文化禁令 培养了中国无比强大的盗版市场,另一头是看到如此毫无秩序可言的市场老外没有了任何积极性!这样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现在中国的碟片市场纯粹就是一个畸形市场!我可以这么说在中国盗版dvd的普及率至少在99%,而且我说中国有那么1%的正版dvd已经算是乐观估计了!
9
发表于 2004-12-5 13:49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James.B.Shi at 2004-12-4 01:55 AM:
其实这种事情还用得着讨论吗?看看现在的dvd市场就知道了,好片子近不来,进得来的片子有卖不起!看看国外网站上一般一张dvd也就20美元左右,但是到了国内动辄三四百元!为什么?一头是国内的文化禁令 培养了中国 ...

文化禁令是一方面,消费水平也是一方面.20几美元对外国人来说并不算贵.就象我从九龙打车去香港要花300元.中国的收入太低,要按发达地区的价钱,那谁受得了.其实盗版DVD在美国一样受欢迎,但盗版也要卖8美元左右.在美留学的朋友,知道怎样发点小财了吧?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作战两千(COMBAT2000)成立于新世纪2000年,COMBAT2000品牌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以诚信为宗旨,力求获得广大用户的拥戴及所有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的支持。

联系我们

  • 地址: 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大道起云路1号视联电子科技园A栋711室
  • 电话: (am10:00-pm17:00) 400 602 2000
  • 传真:+86-20-8231-1913
  • Email: sales@combat2000.com

分享到

新加入会员

© 2001-2013 COMBAT2000论坛.粤ICP备14001821号  Powered byDiscuz! X3.2 Licens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