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BF写的《V字仇杀队》观感。充满争议和矛盾的影片。加威威。

[复制链接]
查看: 921|回复: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17 1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篇影评只有看过《V字仇杀队》的能全面理解。

    看过《V》的观众对主角说法不一,叫好叫差的不计其数,更是有喜欢崇拜的,也有不知所云的。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也有自己的看法,就是觉得V是一个争议和矛盾相互结合的正义化身,作为政府的角度看,又算是个恐怖份子。理由若干,以下列举一点个人观点,仅供拍砖或朝我扔枪(最好是进口的)。

    1、说他是正义的化身呢,就算忽略杀人的话和反政府的话,他动辄就炸建筑物的做法确实不妥。没砸到老百姓,砸到花草也不好啊!何况在最后公然毁灭欧洲资本主义和人文建筑的代表之一——“大本本”,那行为可真不是个“正义超人”(蒙面超人)干的啊!就是恐怖主义!

    2、他是邪恶的吗?推翻一个伪善的、蒙蔽世人的、掩盖罪证的...近似于希特勒的政权又是一件造福于民的历史工程。忽略突然无政府状态而带来的不可预见的混乱,其凭一己之力、隐身循形、穿梭各处地在短期内干出种种“执法工作”,并凭“超强”人格(强吗?)和挖掘世人内心意志的能力,迅速召集百姓成为V来参加暴动(应该是实施暴动),那真是一个强啊!!(顶V啊)

    3、教唆后的2人组。V一直在寻找他的继任者,不要求能飞檐走壁,只求能继承V的毕生收藏和财产,以及对V的全权认同和合伙作案。从影片中得知,在娜塔丽波特漫之前,V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好在没选上的人还没有出卖V,可见成功了一半啊)。而最后的娜塔丽不但完全培养成功,继承了V遗留的一切,并很好的完成了任务:让V同学、车车和几车厢炸药一起送大本钟和国家政府化为朵朵烟花,消失在僚世界上!让我们为娜塔丽同学——V妹妹鼓掌!!啪啪啪...(汗啊)

    4、舞台话剧。现在的中国、甚至世界上能够去看《V》这样一部较花哨电影的观众,大多都是新生代,罕有那种喜欢莎士比亚般舞台剧效果和柔情婉转台词的人士,当然除了《V》漫画原著的拥护粉丝。当时在漫画中看来不过分的人物行为,在现在非粉丝非欧美观众的国人眼里是怎么表现的呢?V的出场仪式是在一小巷里,对3个恶警一番2分钟的教育和抱怨后将3人处理(脱裤、撞墙、扔人、持械殴打),之后就对女主角展开了沙翁台词+苏格兰口音的出场介绍和理念叙述。因为是出场式外加影片刚开始的缘故,这段一人对白可谓是超长超另类(我以前真还没%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6-8-19 23:08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V》拍得很不错~`不说画面~不说动作设计~不说影象效果~~```整部戏还是很不错的~

首先他是以V来表示一个思想,V并不是一个存在或者不存在的人。他是每个人民在长期的压迫、欺骗以及丑闻中所诞生出来的特有思想。影片一开始,就是讲述英国的“火药事件”,当然是未遂。V的存在价值是相对于电影里人物生存的环境来说的。因为世界上任何一场战争就没有正义或者非正义可言。V在电影中的行动是相交于电影里的政府来做的,也就是以暴治暴,也就是“枪秆子里出政权”。如果把V放到现在任何一个和平国家?他就百分百成为了恐怖份子。不论是炸国会大厦也好,报仇也好。而且在电影中,他也不断在重申自己是为了纪念以前的那次未遂的“火药事件”

其实最后那一个镜头,在广场上许多居民穿着V的服装走到国会大厦前,他们不是等待着看烟火表演又或者希望看到毁灭性的一幕。而是希望看到新时代的来临。也就是V自己临死前说的,那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未来。人类不可能不去进步,但是电影里的政策却是来限制人民的进步。用安全以及保卫人民的口号,换取人民的绝对服从与沉默。但是当政府的弊端暴露出来,当政府的无能暴露出来的时候人民还能再绝对服从?绝对沉默吗?

不能!

但是服从了那么多年,沉默那么多年,大家的浅意识告诉自己,反政府?玩命?我才不要呢。从电影中每个家庭中收藏的自己喜欢的艺术品以及植物可以看出,人类的思想是永远无法制止的。绝对的服从与控制换来的只是加快政府腐败软弱的脚步。这时候V站出来了,让大家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说实话,这是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可能是我瞎想出来的,但是我确实觉得这电影的内涵比电影本身的内容更吸引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8-20 08:15 | 只看该作者
影片自始至终,并没有表现正义与邪恶。而是以V的复仇贯穿全片。正如片名,一个片名几乎就概括了整部片的主线。

毕竟是美国人画的漫画,英国观众看的时候笑料很多。对英国文化片面的了解,自以为是的以“英国国骂”来烘托高潮,结果在欧洲确达到了搞笑效果,反而让欧洲观众以为V和副元首的对峙才是高潮。

另外不光开场,通篇也没有一个说苏格兰口音的。。。

V对当权者的反抗,纯粹出于个人恩怨,而给人民思想上带来的解放,是副产品。整个看起来,人民也是被V利用的工具。
漫画发表的80年代中期,正是美国青少年流行叛逆的时代。所以作品充分的表现了当时挑战权威的观念。也是由个人英雄主义过渡到机会主义的时期,也体现在作品中V和民众的互相关系。

漫画作者对整个故事背景以及时代的设定,主要是受英国作家George Orwell在49年出版的小说Nineteen Eighty-Four影响(这部作品也是02年的电影Equilibrium以及HL2的一个著名MOD的前身)。漫画套用了小说中反乌托邦社会状态的背景。比如CCTV监控网络,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成功的一个科幻设想(10年后的94年,英国内政部正式启动了CCTV监控网络方案,于2002年达到了当初设想的每14个公民就有一部监控摄像机的目标)。

影片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V和副元首对峙的压轴台词,被BBC评为06年最影响青少年的引言之一。
“Beneath this mask there is more than flesh. There is an idea, Mr. Creedy, and ideas are bulletproof.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作战两千(COMBAT2000)成立于新世纪2000年,COMBAT2000品牌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以诚信为宗旨,力求获得广大用户的拥戴及所有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的支持。

联系我们

  • 地址: 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大道起云路1号视联电子科技园A栋711室
  • 电话: (am10:00-pm17:00) 400 602 2000
  • 传真:+86-20-8231-1913
  • Email: sales@combat2000.com

分享到

新加入会员

© 2001-2013 COMBAT2000论坛.粤ICP备14001821号  Powered byDiscuz! X3.2 Licens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