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世纪最著名的5次巷战(转)

[复制链接]
查看: 1965|回复: 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2-6 1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世纪最著名的5次巷战(转自国际企业网)
5 T" g. i1 A( o( C# i战争吓坏我们,巷战又吓坏了战争。
, S" j3 o7 Z: _/ R; F' f1 o0 {
$ C( |9 I- q4 M9 z7 B) f: r: B
* F2 y0 p4 b( a5 q0 ^! w. F  等到战争避无可避的时候,巷战就成了弱者对付强兵的最佳选择。但所有人都心如明镜:巷战真是“绞肉机”,是屠宰。胜方败方,损失惊人。
) _2 d) M! n5 M- M, H. ]4 q, g' s7 O
% M) G# j% y, o, j; u
' t# C4 S  O" r! s  是啊,当一整座城市都在尖叫,你听过比这更毛骨悚然、更撕心裂肺的哭诉吗?/ G( I2 F( v8 i' ~2 {/ u
) t( d, W& s1 W/ w

5 y- `9 y. t# K" ~+ _1 M  格罗兹尼 俄罗斯的战栗$ m5 P' D; i- Q0 c; D  e) Y

3 y' B; u- M$ H3 z$ v! I& U- Q9 u) k# o" Q! S
/ H$ B$ l  u) B9 c* r6 l5 ~9 C
格罗兹尼成了俄罗斯士兵最大的墓地  D9 V' v) w* O- J: q- d
  对抗方:俄罗斯正规军VS车臣武装% r# H. R- V4 |6 p$ h9 s
! P& x7 W( N: }2 r+ w7 z

! R& y8 @& i6 ^$ J# z  时间:1994—1995年,第一次巷战
5 n6 b  G* R( s/ g4 I9 d! `, D

, \; x: g" U  T/ G- r# x6 A  1999年12月25日—2000年2月,第二次巷战! m. D) J, y( ^- p8 d6 ?

5 R2 E: h; i9 o# V, E- b) Y: [. ?+ \: t' ?$ d5 }# Q* ~
  兵力对抗:(俄)12万人;(车)约3万人
+ w( T; g$ u6 @& N. i9 P  p: I- Y! L3 |6 A* E8 a+ }+ A+ Q
. n7 r9 N* W5 J; ]! Z8 C, ^; J
  伤亡人数:第一次巷战(俄)上千人;(车)不详
, c, v# o. }# e
' s% m. s" H( h* S6 l. o; @& {# h/ I
  第二次巷战(俄)1173人死;(车)不详$ U, K6 ]. H- w
1 e' C& R9 ~8 R5 H2 y' o2 S
, F+ w3 j1 x. a. i; N
  评论:原来,一座城市也有它的宿命。既然“格罗兹尼”在当地方言里就是“可怕和残酷”的意思,那么,这个车臣的首府早已注定将成为嗜血之城。1918年才建立的格罗兹尼城,是按照作战要塞来设计的,城内堡垒密如蛛网,易守难攻。所以,这里爆发的两次巷战,堪称越战后最血腥的战役。1994年后,它因“让俄罗斯军队战栗”而闻名于世。" F$ D1 M3 P0 B
1 `6 v9 L+ E5 y3 i4 Z6 W. {
$ }9 Z" A; @* Z" c! n1 {
  早在1994年,格罗兹尼就要了上千俄罗斯士兵的命。据说,杀进格市的一个千余人的作战团仅剩下一名军官和10名士兵活着离开;进入市区的26辆俄军坦克被车臣武装击毁了20辆;俄军的120辆装甲车也损失了102辆;车臣武装甚至将俄军死尸垒成沙包当作街头碉堡——死去的士兵丧失了最后的尊严。5年后,俄罗斯阵亡士兵的尸体再次被污辱。2000年1月24日是第二次格罗兹尼巷战最惨烈的一天。俄军尸横遍野。天特别冷,尸体都没有腐烂,车臣武装踏着它们前进。
+ A9 c! n+ }- T( h* J5 D9 ?3 q
5 r' {5 ?: a5 x5 U9 C+ `) R2 R9 D  自打第二次巷战从1999年圣诞节开始以来,虽然官方报告称俄军平均每天有8人死亡、13人受伤,但报纸建议把这些数字扩大10倍才比较接近真实数字。5 u  [' @& D# s! W# A8 l3 g
8 C, T! h5 w3 V% i% N* G

! x9 n) u  v4 H  是狙击手,是车臣武装的狙击手和一批要钱不要命的国外雇佣兵屠杀了大部分俄军。整个2000年1月,75%的阵亡士兵死在这些屠宰者枪下,他们号称“一枪一命”。俄军士官赫尔巴德斯在他的战地日记里写道:“我旁边的弟兄一个个的倒下去,每个人的脑门上都留有小而圆的弹孔……”1月18日,狙击手甚至射杀了俄军的格罗兹尼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头部两枪、背部一枪,枪枪致命。而那些雇佣兵们,每杀死100名俄军,将得到1万美元奖金。# P6 f/ z+ m* ^0 v
. `) e: ?5 R& z2 }  g! Z. \) k

/ d* A! T! j5 n* g  凶狠、果断、对地形了如指掌的车臣狙击手如星罗散布于整座城市的阴暗处,每个狙击手搭配一个机枪手和一个火箭炮手。这种三人小组杀伤力强、移动迅速、兼具远-中-近三种距离的火力搭配,简直就是城市街道战的黄金组合。事实上,格罗兹尼巷战是一场狙击手的战争。普京总统调动了大批神枪队员应付局面,但最终他还是下令轰平了格罗兹尼才算了事。
1 w8 J2 o' u7 p
+ v) O1 D, F# P$ o0 v3 [3 D2 A2 r2 Y/ t5 t
  格罗兹尼没有鲜花,在那个寒气入骨的冬季,雪花和血花纷纷竞相绽放。美国人说他们打不起代价如此昂贵的战争——以一寸土地兑换一条人命。, m6 z. s& L1 ^% ~+ C2 W
# Z! T1 d9 ]+ u  D+ A
对抗方:美国维和军VS索马里人
/ q  ?. C/ {: E# k$ |! C/ G, \8 _/ L! J9 g2 g$ i
/ [" ^& J  k( d4 B
  时间:1993年10月3日
+ O! E; f( [  w& P
2 Q* Z, b; e& V& U* _7 N1 ^5 Z  B! _# f
  兵力对比:(美)160人(索)不详) X: O( M, a% n" F

+ [% k: L, m; c- s1 J) E. x! O
5 y$ ~9 p$ m4 d. d/ e; O$ T  伤亡人数:(美)18人(索)大约300—500人
7 D: @. X- i+ b+ D: i5 k. U% R; m+ C' |1 Q3 {1 d* o; D

, l7 S+ ^/ n. v: L! _8 x  评论:索马里巷战结束后,很多人只说了一句话:“汤姆大叔也有今天!”但美国人却说了很多——通过他们的《黑鹰坠落》。影片煽情,充满了自我辩解,唯独掩盖了索马里人的仇美情绪和对这个国际警察的厌恶。这场有史以来时间最短的巷战,因富有深意而被铭记至今。
- y2 L: Y7 W8 z( V& e% w( b" |
1 C( E+ i' ?' ^$ ?0 J7 I  n+ g" Y6 x% V- Q" S  s6 D! |3 n
  起初,美国驻索马里维和部队只不过是想逮捕艾迪德——摩加迪沙最大一支部族派系武装的头目(而索马里已处于无政府状态中)。行动刚一开始就意外频频:从黑鹰飞机沿尼龙绳滑下来的过程中,一个游骑兵自20米的高处掉了下来,摔死;接着,另一个士兵被自己的枪托撞得满嘴是血;随后,尼龙绳磨断了通讯兵的耳机线,失去了跟指挥部的联系。艾迪德倒是很快就逮住了,可车队没收到接应信号,迟迟不动。保命的40分钟就这么浪费掉。
8 q& F2 X9 l6 J: u; H; w% |5 E6 a9 w
  U3 n3 t1 F+ h+ H$ @% |: K' |; t. I6 Y* j9 i/ F1 h  R- u8 ~! ?
  听到风声的艾迪德部族和索马里平民已从各街各巷围了上来,切断了美军的退路。美军突然想起,艾迪德在本国深得民心。局势骤然恶化成巷战。9 Y, q0 c& ?$ c2 B5 K& t6 Z, s
! x  `  V3 C- A, g% |; q
% g# T6 F9 z5 ~7 r
  先是黑鹰61号被一枚火箭筒击落。这一招可是本·拉登的亲授。紧跟着,美军最丢脸的一幕上演了:由于美指挥官威廉·盖利逊的拙劣,营救黑鹰61号伤员的车队在距离目标一条街的地方兜来兜去,楞是没找准北。如果不是这些伤兵运气好,被后来增援的队友救走,死亡人数就不只是18。$ v5 R1 g; |1 o9 e# b+ g- s
) {# ^5 D$ l3 f, ]  U. `' p

1 Z( b) }! R- E2 ^" V' n  很快,又一枚火箭筒把黑鹰64号打了下来。受伤的驾驶员杜兰被艾迪德部族活捉,幸亏有人想起用他交换俘虏,不然,会立刻让愤怒的索马里人踩扁。在此之前,2名特种士兵自愿从直升机下来保护杜兰,被成百上千的索马里人击毙——《黑鹰坠落》大肆渲染的,就是这一悲壮情节。  `3 A3 O, S( @9 M

3 B) g$ q- I' }# Y; o$ W" A: A. t0 R
  事实上,乱打一气的索马里人也很悲壮:一些女人抱着婴儿冷静地走到美军车旁,突然举起手枪射进车窗里;男人躲在匍匐的女人的屁股后面,枪口从她双乳间伸出开火;骑着驴和牛赶来参战的平民络绎不绝;连五六岁的孩子们也学着大人向游骑兵射击,左手握住弹夹后,右手要伸至极限才够得着扳机。巷战初始,美军只打持枪射击的男人,但很快他们凡是“会动的都打”。只能这样——美军杀开血路逃回摩加迪沙基地。
  J4 N7 R+ k! D& a$ Y& t, t* e# e0 _
8 V' E- j7 o8 z7 Z
  10月4日,在前一天被打死的索马里人的亲友拖着64号黑鹰里的美军尸首游街示众。暴怒场景通过电视震惊全世界。# P, H2 s) }5 [

# d- J0 h5 \- p" P' X8 H
  j$ L, K% y2 R7 U. v斯大林格勒 绞肉机; A$ K8 S7 r$ d; X9 ]
- y5 v7 V) N+ ]) T6 f% @' O
对抗方:德国军队VS苏联军队; w7 G; V7 L4 d/ |  z4 w& x& f

" ^( @5 W& B6 l: T: A* X& _
4 u6 s9 d! Z/ l+ I9 ]4 |  时间: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6 {0 E- f& w& z5 ]& |' O
1 g7 Q0 o7 A3 j# v5 M. E
& v6 V: [  {7 P0 @: H; t* q, m  兵力对比:(德)101.15万人,各种大炮和迫击炮10290门,坦克675辆;
2 F7 Q. M& s+ ^; X1 |& t
8 k/ Y6 Q5 i9 t" [  C& p  y2 N3 E# I& R/ b  ~
  (苏)110.61万人,各种大炮和迫击炮15501门,坦克1463辆
! l5 G( m$ T2 o0 L  B1 ?0 [& T" ?
, y* r! U( X6 k6 `8 {/ r
" D1 S- j3 d  @$ F  伤亡人数:德军共死亡25万人
0 P% `4 P- I9 ^7 T$ [7 z. j2 E: k/ G
# i7 M( R* O5 P  `/ B3 Q/ e2 y* I
  评论:不管正史怎么说,这场巷战之所以酷烈得举世无双,皆因它关乎两个极权领袖的面子:斯大林定要保住这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希特勒定要在这个终结了他闪电战传说的地方血洗终结的耻辱。所以,斯大林格勒巷战是由大规模的混乱、疯狂、血刃、肉搏和一点点的幽默剪辑而成的。
2 K0 ?0 t1 R# O/ f
6 z) x+ l2 [% y
! E- a# K8 k$ r( |. K" R& r  “报告朱可夫将军!”城南粮仓的近卫步兵第35师师长杜比扬斯基一脸焦急,“情况在不断变化着。原先,我们在粮仓的上面,德国人在下面。我们刚刚把德国人从下面赶出来,他们却又爬到了上面。”1942年10月以来,巷战用一种瞬息万变的方式进入了全面胶着状态。一间房、一个车间、一座水塔、一段铁路路基,甚至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一堆瓦砾,都能引发激烈的争夺战。火车站在双方手中传来递去达13次之多。德军以极大的代价攻下的残墙断垣,到夜间又被苏军抢了回来。5 C, @. Y+ b6 A( Z  N. g4 I
- o9 o% @  i6 F9 {2 Y; m* h* s

$ S# _- h# V6 ]  对死亡的恐惧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势均力敌的双方面对面地拿着机枪扫射,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刀断了就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敌我距离不再是用米来丈量,而是用尸体。就算德军已经占领了十月革命工厂的一半厂房,但另一半厂房里,苏军的生产照旧进行。坦克和装甲车一下流水线马上就开火。
& d* |6 v- v( m  F6 M% |# V' E! `# P- W

. D  }2 R( ]& w: E3 p  11月11日,德军司令保卢斯发起最后一次进攻,只要前进400米,德军就能到达伏尔加河突围。可就在这400米宽的战线上,双方士兵都杀得如痴如醉。他们在瓦砾间摔跤,拳打脚踢,手抓牙咬,犹如恶兽撕搏了4天4夜,直到阵地上只剩下污秽不堪的双眼血红的其状如鬼的苏联士兵为止。
& a+ |8 ?/ d8 Y' I7 ^' ?- ^
- _9 f8 t/ O5 |) d0 M: M/ O4 Z# l' L
  随后的严冬使饥寒交迫的德军更加虚弱,但在军官“红军不留活口”的威胁下仍然困斗,直到1943年2月1日保卢斯被俘。战争结束后,在斯大林格勒和郊区就埋葬了14万德军的尸体。# t/ c6 g* t; d3 ?% Z: B
" f; u) U& y( I9 j$ N; h6 H, M
* y% B4 Q. t/ @* ^! j+ y; r
  苏军并不仅仅靠斗狠赢得这次胜利,他们的近战战术相当出色,士兵被划分成配备齐全的独立战斗分队,每队有三四辆坦克和一连士兵。有一部电影通过一名德国狙击手和一名苏联狙击手的故事描述了这次巷战,其实,狙击只是这场战争中的小儿科。, z; R9 O1 l2 c6 X( v0 C

5 F$ W' C2 l0 W0 \
- A- F1 ^& R7 O' B* A; D" G* n6 k! u对抗方:北越军队VS南越军队+美军
: w3 O! h" S+ N1 c3 X" N( m, F* g% l' z' k  c0 B
: G+ [* d  j4 `; f7 d, W2 f: Z
  时间:1968年1月31日—1968年3月; _8 f8 @6 `$ Y3 P4 g' o1 F) ~9 e' O

! n) ?- O: M6 c" u9 o/ x- w7 s) p- V+ n  X7 ?
  兵力对抗:(北越)7个师;(南越)1个营+(美军)1个师5 |. f. Z+ M! i3 w7 Q1 x

$ y9 p1 b0 l" ~* w  t0 H5 w
# u+ Y# t# N1 ~  伤亡人数:(北越)共6万人死亡,其中死于巷战的4000多人;
- `3 M4 N1 s1 N) c& E/ K2 f* m2 ?8 S6 {+ X
: z8 N: o" ]" S1 m, ?6 o1 z* Q
  (南越)不详;(美军)142人死亡
/ I% X4 ]$ n3 t. J$ `; d, ^8 h
7 p, O$ w/ `, K! z% Q' g
1 I; A. [5 ^$ ]2 [/ x  Y  评论:撒在越战美军伤口上的盐,始终是越南的丛林,而非顺化巷战——尽管舆论总把它当成美国在越南战场上最著名的一次失败。事实上,美军在那次巷战中大获全胜,但这种胜利完全靠非巷战的手段获得。问题就出在这里:顺化巷战不仅证明了美军的确是“巷战弱智”;还证明了美军已堕落为心狠手辣的屠夫。媒体的全程报道暴露了美军的凶残,使本国民众的反战浪潮迅速白热化,迫使政府不得不暂停对北越的进攻。作为北越军发起的“春节攻势”中最惨不忍睹的一役,顺化巷战成了美军败笔的象征。! o) i6 _6 {3 |! y. }, g! f

* n4 N  Y! x  \1 w
6 Z# Y, w  d$ m  顺化巷战从第一天起,就把北越军队变成了扑火的飞蛾。
" E1 W$ g: L/ U1 H+ A3 C% W
' e9 h+ }7 O* B% e9 p8 H, X- o$ ~7 ^
  1968年1月的最后一天,北越5个师兵临城下。毫无准备的南越只留了一个营的兵力驻守顺化。然而,有6000多美海军陆战队员正埋伏于周围的丛林中。
/ E6 Y2 s9 H9 i3 a7 _
3 l  y; ^7 D" ~$ C: \$ Z4 z" @2 A, }* _8 u( V
  攻克城门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这是历史上最恐怖的7天7夜。北越士兵被美军的炮弹、汽油弹和空气燃料炸弹炸得血肉横飞、支离破碎。6万多人尚未入城就已死了5万。“春节攻势”指挥官武元甲和文进勇不得不再调了2个师南下弥补亏空。几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北越军队才攻进顺化城。他们刚刚开始清洗城中的南越势力,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就反攻了——让美军耿耿于怀的顺化巷战才算真正到来。
0 s, P6 [. D: Q. f: K# j% o7 s9 ]. n7 }1 S; q
/ e4 _3 \; t# P3 d- ~
  所有砖砌的物体都成了北越士兵的火力点,他们闯入民居,爬上屋顶,躲进水沟或墙后,整个顺化成了巨大的碉堡。美军一入城内就像掉进铁桶,枪林弹雨从四面八方倾盆而泻,每一步推进都变得异常艰难。美军一次次的强攻总被密集的火力困压于城市边缘。在最近的巴格达战斗中,此幕是否会重演被世人揣度了许多遍。! B' b, P" I' l0 N8 s  E" x
( G1 |1 j( _: a

5 Z; ]2 _: R2 k8 {% y  虽然北越军占尽地利,但老化的武器并没有造成大规模杀伤。一个叫艾尔弗雷多·冈萨雷斯的美籍墨西哥人,因身负重伤仍提着机枪扫灭北越军火力点直至血尽人亡,此一“壮举”煽动起美军的士气。在付出142条人命的同时,美军杀死了4000多北越士兵,尸体铺满了城内的街道。0 [3 t: O5 Q: X" ?5 H
0 y, ?7 F3 N, H; w2 [! `! j" y9 x

0 Z( I/ J6 @; j  战斗持续了3周。到了3月份,终未得手的美军恼羞成怒,通过海上战舰向小小的顺化发射了8000枚炮弹,彻底摧毁了整个城市。北越部队被炸得只剩下第三师。这个师后来号称“战无不胜”。
5 X+ y& t' r4 R+ o+ h  S* z* l7 \8 C) f( V3 k: a" c
柏林城 最大的巷战
1 O# `  J& g, C9 W+ n
- X$ A- E. m$ ?# ~& }$ u" B* }  U; P% ?  C
 对抗方:苏联军队VS德国军队
+ Q# h" w0 h1 T( i9 M2 N
1 V0 ^. q8 a2 E! G$ M% ~" J
  V6 J8 \" _9 y! H. ]+ I  时间: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2日
3 f+ ], @3 Y; f( I2 R
! [8 E/ D' Q1 Y  b
$ Z- j' l6 l  o! B4 q" c. R  兵力对比:(苏)250万人、4万门火炮、6000辆坦克和7000架飞机;
% p7 `) o, A1 Z( X9 J/ R# a% _8 j- q& [: w# b
+ J( |. K6 o2 f' \
  (德)100万人,约1万门火炮、3000辆坦克和4500多架飞机$ Q9 N0 G( G" ~# F

' c3 U* _4 U! O; ^8 s# ]. j% D5 s( p" h6 o2 q" w
  伤亡人数:(苏)共30万人死亡,其中死于巷战的10万;$ S0 P; @& k; v
( z; V1 A% ]! O; h* k7 s+ _9 \
2 Z/ A; @3 @/ K$ v& u* o
  (德)共约60万死亡,死于巷战的人数不详
0 k4 S( H( }/ R' t9 v- S5 a% Q& b5 [6 ?; Z+ X% D7 L( k

0 [4 u" b& s0 F7 u& E# b3 ?  评论:弥留之际,纳粹祈祷上帝再最后眷顾他们一次,让盟军而不是苏联来结果他们。他们心里特别害怕,苏联人正等着算总账,绝不会手软。但上帝让他们失望了。1945年4月15日,苏联人发起了进攻,在柏林城外围?战了11天,一天之中发射了120万发炮弹,40多万德国士兵成堆成堆地躺在尼斯河和施普雷河河畔。其中有很多刚刚被征入伍的15—60岁的平民。苏军没有一丝怜悯。这是场复仇者与绝望者的战斗,谁都无所畏惧。百年来规模最大的巷战开始了。
% R/ J8 \+ F" v/ ]% t. g# {4 i/ r3 p2 `% F' h' d
7 o8 w2 ?$ T  E% w
  绝大多数苏联士兵都是平生第一次踏进柏林城。他们根本搞不清方向,只知道往前冲,结果,蝗虫般密密匝匝的子弹扑面而来,把他们成批成批地撂倒。那一天是1945年4月26日。
- |' G$ q" z& T. j" @* `* l
0 P" b" y0 {$ T; k9 y) Q9 v4 c. v9 z+ `- a2 g6 s" e7 B) K2 y3 |2 E" C
  虽然苏联的坦克群把城内200多万幢建筑物都轰了个遍,但丝毫没能削弱来自废墟的火力。很快,苏联人遇到了一个大麻烦,柏林成了坦克的坟墓。这些长驱直入的庞然大物被暗处的反坦克火箭弹和燃烧瓶炸得稀烂,横亘在狭窄的街道中,阻挡了后面坦克的前进;而步兵没了坦克的掩护更是寸步难行。大街上根本找不到一个德国人。暴露在光天化日下的士兵既无法单挑德军以泄恨,又白白成了敌人的活靶。
3 n. S' u& g7 G* A7 \  x- {, @7 g- W' ]$ _) |$ e

5 [" c8 h- l9 L% g& F% N6 Y& m  后来,苏联人才知道,为了这次巷战德国人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每一栋楼都被加固、改装为防守堡垒;每一扇窗户都被砖头堵上,只留下射击孔。德军甚至发明了一种弯曲的枪管,以对付拐角处的进攻者。整个柏林城已没有不穿军装的德国男性,连十二三岁的男孩也裹着肥大的军服拿起了比他们还高半个头的枪。驻守柏林的,是德军中最精锐、最死忠的党卫军和国民卫队,他们躲在下水道、残垣败壁和屋顶上。由于绝望,他们已经彻底疯癫,变得像日本鬼子一样穷凶极恶。( G2 k! f( x7 q' i2 b& r

* U( |/ ~3 E7 z' W& a8 k  h& ?3 [3 T- d& R! t" e
  然而,苏军也同样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颠狂状态。复仇的烈火烧得他们群情难抑。即使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战友倒在脚下也阻止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朱可夫将军立即调整了战术——坦克大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成数个小部队,与步兵、炮兵和工兵一同组成强击群和强击支队,逐个逐个地攻克德军的堡垒。士兵把缴获来的床垫绑在坦克身上,减轻了对它的打击。他们还点燃烟雾瓶。在烟雾的掩护下,士兵冲进下水道和大楼里,与德军展开了近战。
% x( Z7 u! K" Y- t" m3 Q# v# K( e$ Q
0 ]+ F! S& C+ v8 c/ _  t
, D( j3 G; N* [9 F7 f! O# f" a/ O  那是场怎样的恶战!简直就是一群疯子在打另一群疯子,其惨烈程度比斯大林格勒巷战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苏联士兵在掐死一个德国士兵后才发现自己的肚子已被挑开,肠子流了一地。昏天黑地的厮杀此起彼伏,刚刚在这个防区结束,又马上在另一个防区展开。* K1 B0 b# {) c/ ?: s
1 m% m* \3 |, z' B/ k+ g7 G
4月30日希特勒自杀,纳粹却没有停手。5月2日,眼见大势已去的德军终于在魏丁格将军的率领下投降。短短6天,苏军有10多万士兵阵亡
0 z+ r; F) x9 l" J. ?: P! d, b3 x8 \' p: U) w
$ V% a5 X2 j1 b. _$ W* m- k
战争是残酷的    希望世界和平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4-2-7 04:47 | 只看该作者
好货色!!!, |* B6 H3 x9 o! f0 A2 v! e& d
收到了!!!
3
发表于 2004-2-7 05:21 | 只看该作者
。。。。。。。。。。。。。。。。
阿尔波特.威斯克 该用户已被删除
4
发表于 2004-2-7 05:22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没有巴斯通
5
发表于 2004-2-7 11:31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阿尔波特.威斯克 at 2004-2-7 05:22 AM:( F1 c+ v# E) e6 w$ I+ |, u
为什么没有巴斯通

# [& T' Q' ~0 c巴斯通8是巷战~~~~~~
6
发表于 2004-2-7 12:1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D总来批驳一下摩加迪沙那段,纰漏很多啊。
7
发表于 2004-2-7 13:29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8
发表于 2004-2-8 00:30 | 只看该作者
摩加迪沙那次行动没有抓到艾地德,那个从黑鹰上掉下来的士兵也没有摔死
阿尔波特.威斯克 该用户已被删除
9
发表于 2004-2-8 01:16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Rick2 at 2004-2-8 12:30 AM:
; Z2 s; I9 |; R# e摩加迪沙那次行动没有抓到艾地德,那个从黑鹰上掉下来的士兵也没有摔死
是没死啊!怎么了》
10
发表于 2004-2-8 01:40 | 只看该作者
果然是好野。收到!我要珍藏!!!
11
发表于 2004-2-8 12:59 | 只看该作者
柏林的确惨
12
发表于 2004-2-9 18:09 | 只看该作者
……
13
发表于 2004-2-13 19:51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14
发表于 2004-2-13 21:14 |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4-2-22 00:14 | 只看该作者
残忍=欣喜
16
发表于 2005-1-28 00:2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拜读中!
17
发表于 2005-1-28 08:07 | 只看该作者
“男人躲在匍匐的女人的屁股后面,枪口从她双乳间伸出开火”5 a- p; ?# E& d3 S0 }
如何办到?
18
发表于 2005-1-28 09:00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winhunter at 2004-2-6 14:42:- ^; h) q# j9 x6 K$ w7 k
起初,美国驻索马里维和部队只不过是想逮捕艾迪德——摩加迪沙最大一支部族派系武装的头目(而索马里已处于无政府状态中)。行动刚一开始就意外频频:从黑鹰飞机沿尼龙绳滑下来的过程中,一个游骑兵自20米的高处掉了下来,摔死
4 l$ c* Y' s1 Q9 `
" L  K) b; K& }- L' N
6 \% y' C' w! N5 O; b
Originally posted by 阿尔波特.威斯克 at 2004-2-8 01:16:/ w5 ?9 C* F" b, ]8 Q* E( k
是没死啊!怎么了》
" X! C) e" d: ~5 Y; E
你没好好看贴
19
发表于 2005-1-28 13:27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喜之郎 at 2005-1-28 08:07:
! p( x: C% y6 q; F1 @6 ]5 }6 }8 n! d“男人躲在匍匐的女人的屁股后面,枪口从她双乳间伸出开火”! |+ H5 K8 H/ Q6 e2 j
如何办到?
: N$ U; B1 Y4 d: C0 M

& s0 Z$ W" ^% V2 N8 T非洲杂技!
20
发表于 2005-1-28 14:01 | 只看该作者
漏洞很多呀......细节中的漏洞
21
发表于 2005-1-31 13:42 | 只看该作者
抄收,好东西啊
22
发表于 2005-1-31 14:1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请注意细节.
  w2 n$ M) h0 T( ~2 m! F; a不过帖子很好
23
发表于 2005-2-4 13:22 | 只看该作者
巷战啊~~~比的就是人多。。。。
24
发表于 2005-2-19 12:05 | 只看该作者
真悲壮!!!!!!!!!!9 d( @# @4 o9 {# E! g

$ j$ b$ E* u' P7 {有无相关的电影介绍呢?
25
发表于 2005-2-26 10:49 | 只看该作者
太不错啦!!!!
26
发表于 2005-3-1 14:21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值得赞扬

27
发表于 2005-3-1 15:16 | 只看该作者
“坦克和装甲车一下流水线马上就开火。”让我想到在红警里面敌人打到基地,兵工厂还在生产坦克,也是一出来就打,现实与游戏之间真的不远
28
发表于 2005-3-9 23:44 | 只看该作者
柏林城 最大的巷战9 s: o" A2 y7 q9 {9 p8 i, U( Z
: y. x% g/ a, f7 n7 l8 W
 伤亡人数:(苏)共30万人死亡,其中死于巷战的10万;
: d" O# V) H; p. F; Q+ ~. Y/ K: _' m+ s0 n7 F; U# M

  s. {7 v/ {9 P7 Y9 ]8 w              (德)共约60万死亡,死于巷战的人数不详2 @3 i4 d- d" C, o( @# h

. d  o, |+ r4 u, u# S8 f
4 l8 I: ^$ V! h+ \; P+ jOH MY GOD.........
29
发表于 2005-3-20 01:0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谢谢.真心的:)
金茂NK400 该用户已被删除
30
发表于 2005-4-22 01:48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只能顶了
31
发表于 2005-4-26 19:00 | 只看该作者
拉倒吧; [, F; n2 D: \7 J. \  e) b
美国V索马里也算?
32
发表于 2005-5-15 13:43 | 只看该作者
巷战是让人兴奋又恐惧的名词。打过CQB都知道,有的优势地形防御战术只有“摧毁”的方式才有可能攻陷。可以想象这些战役的惨烈程度。5 d2 P4 u5 s; h# m

5 M' m/ }0 z9 p/ C4 k2 Z2 e# q好帖。
33
发表于 2005-7-15 07:0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台儿庄战役算不算巷战??
34
发表于 2005-7-17 21: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喜之郎 于 2005-1-28 08:07 发表/ R+ ^( R+ {  h
“男人躲在匍匐的女人的屁股后面,枪口从她双乳间伸出开火”. o4 N' g1 y) Q
如何办到?
1 s/ a& Z: E) D( S& ^& k
5 `: |3 T7 |: d

5 f- T( y  v$ Y# j5 z5 L! Z2 Z3 n方法一、趴在枪上,但需在女人身上画上瞄准线以确保命中精度,或者根本就没打算瞄准。
5 N5 L6 U% o" H! e6 Q/ B方法二、女人成俯卧撑姿势,但需注意头部的高度和持续时间,否则容易出现误伤。
: u! J! S+ `# m, P* E: N1 |" i' P方法三、双方协作,女人负责利用枪口的指向进行瞄准,男人负责击发。
: a" }1 r! {, w3 \- y! _6 y以上是我的个人想法,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作战两千(COMBAT2000)成立于新世纪2000年,COMBAT2000品牌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以诚信为宗旨,力求获得广大用户的拥戴及所有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的支持。

联系我们

  • 地址: 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大道起云路1号视联电子科技园A栋711室
  • 电话: (am10:00-pm17:00) 400 602 2000
  • 传真:+86-20-8231-1913
  • Email: sales@combat2000.com

分享到

新加入会员

© 2001-2013 COMBAT2000论坛.粤ICP备14001821号  Powered byDiscuz! X3.2 Licens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