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了一下,找到这个
音频毒品”英文名称叫I-Doser,也可称作“听的Mp3毒品”。
1 ], w( n8 w3 P4 u2 U) P# O3 g0 ~7 `" U$ }& ^
音频文件成“毒品”?最近,一种叫“音频毒品”或者“可听药”的音乐正在互联网上流传开。这种音乐很另类,没有主歌副歌,奇怪的旋律,有人说像是烧开水,有人说像是刮玻璃。根据心理专家解释,这只是一种催眠,一种暗示。* V' X# Y2 o; g3 o
. U K' p) j9 z
号称“听的药”“音频毒品”好火& ]/ H& w; M, O( _5 n
) o3 B( N7 {& `% z 百度百科的“音频毒品”词条显示:英文名称叫I-Doser,也可称作“听的Mp3毒品”。它主要通过控制情绪的α波、使人处于清醒和梦幻之间的θ波以及令人紧张和兴奋的β波等各种频率,可以使人进入幻觉状态。
) P, Y; F; N# j7 R
8 m( @" |9 I' ^+ K4 a" ~" f, U+ g 根据资料显示,这个被称为“I-Doser”的音频文件,最早源于意大利,目前主要在韩国互联网上迅速扩散。近日,在我国某些网站论坛上也出现了下载链接,并迅速被传播。; F) u3 \ T9 |+ h* @
& h1 Q" {1 |/ r# C
今年2月,韩国某网站出现了一些奇怪另类的音乐,被冠以了“抗抑郁”、“镇静”、“止痛”、“刺激”、“催眠”等称谓。这些音乐因为有着一个古怪的名字“音频毒品”而走红网络,并细分为消除不安情绪、消除抑郁情绪、类似毒品、镇静剂和促进性欲等十大类别。据网站介绍,类似“毒品”的类别共有28个文件,可以提供体验吸入可卡因、海洛因和大麻等毒品后的感觉。点击相应文件,就传出可以使人出现类似吸毒幻觉的10~45分钟频率。1 m. F6 [+ `8 p$ D2 B
9 V2 d' r5 a8 `/ m6 N
免费提供听“音频毒品”的网站短短6天就登载了150多条使用后记,每条的浏览次数高达100至1000多次。但是,网站根本没有介绍是谁、如何开发以及是否经过医学验证等问题。
7 E: x4 T: C8 u' o* W/ ^3 |
6 `9 h/ o9 D' U: Q& ^. ]* H9 F 记者体验) E7 M2 \8 J5 z4 e. Q
$ U9 n8 {& @4 {6 k 烧开水刮玻璃听得毛骨悚然' H" B. l' J' x8 ?2 Z* v
7 ^5 O) J2 _$ s! L 不少网民对这种不断传播的“听的药”感兴趣。被称为能产生饮酒和服用毒品、壮阳药效果的“药”尤其受欢迎。一位网友称,开始以为没什么效果,但之后从脚尖涌上一股寒气,非常清爽,倦意全无。但更多网友表示下载试听后没有任何效果,专业医学人士则认为完全没有医学根据。
; h8 U3 u/ }8 r; s
8 g' x H* d! x# L* h; P) r1 B 昨日,记者在百度上输入“音频毒品”,用时0.001秒,就搜出了4750000篇。在其中一个文件下面,网友cageguard留言:听完我变得很疯狂,有非常刺痛的感觉,我的心几乎要从胸腔里跳出去。”而网友rombomb420则用英文留言:这对我来说真是太可怕了。不少网友还把音乐下载到博客中,让更多的人试听。
: x0 m) Y8 d8 d% S [( l8 h+ S$ K7 Z
这些音乐到底是怎样的?记者打开一些进行体验。这种音频没有什么调子,也没有什么规律,有的只能听到“叽……叽……”声,很高,像是用叉子使劲刮盘子,让人毛骨悚然,浑身起鸡皮疙瘩;有的则像是烧开水时的“嘟……嘟”声,越来越快;还有的像除草机的声音、马路噪音……不过,有人也会觉得这种声音听起来比较舒服。
# a! a; M0 k% {/ ~6 y" _, j$ Q7 B; {
有网友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催眠,因为听这音乐的前提是要让你“闭上眼睛,双手整齐地放在一起。”甚至认为音乐取如此名字是为了炒作,吸引点击率,而音乐本身是不能让人上瘾的。
O4 h$ u5 t! l- A2 q& m% N) a( o9 P& G
心理专家
5 K4 c& F3 c4 o( x( T* u0 f" ?5 h9 E0 Q2 P: z- I2 f! c
若是消极暗示可能用以致害
0 j+ ]; r5 L& K, d* _: }' M* M
8 ]! R. U, J3 C$ _8 \: Z6 E 这种音乐是否如网友所说,其实是一种催眠?记者咨询了著名心理专家、四川大学心理学教授格桑泽仁。格桑教授告诉记者,他的电脑里也下载了几段这种音频。他认为,这些音频其实只是一种催眠,一种暗示。“100个人里,可能只有20个人会被暗示,他们听这些音乐,就可能会有感受。”格桑教授介绍,在他听过的音频里,基本上都是长音,那其实就是一种暗示。而这些暗示有的人听了可能会难受,有的人可能会舒服。! H0 Q3 B! |% B- R6 t4 e1 t
. A2 l. P/ S+ b+ ~6 ~
格桑教授认为,网友出于好奇或追求刺激、释放压力的心理,上网下载收听类似音频。他说,这些可能都是网友用来释压的一种方式,而说是“毒品”,他认为有点夸大。
& l: s3 R3 [9 U2 a( t* z
6 |' K S9 o" s9 t* P6 I “音频毒品”是不是真的会上瘾,会害人,格桑教授表示,如果是积极的暗示,就会有积极的效果,如果是消极的暗示,那么就会有消极的效果,所以“音频毒品”是有可能被用来害人的。1 O" M& o+ `: w4 h8 ^- D
7 p4 h0 {# M' U3 F' J( E( c G
音乐的世界很奇妙,一个个音符组合,可以影响人的情感,使人的情绪波动。在“音频毒品”走红网络之前,流传着很多例子。
! Z$ k9 W/ ~8 `- X. g4 ^2 I0 z' k s ^/ n$ T
自杀音乐:《忧郁的星期天》1933年,一位匈牙利作曲家在失恋两周后一个下雨的星期天,在巴黎写下一首名为《忧郁的星期天》的曲子。传说数百人在听过此曲后自杀。该曲被称为“魔鬼的邀请书”。精神分析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该曲对听者具有极为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听者在此前生活有过挫折等经历,较易引起共鸣,萌发死念。' H1 k) _$ e% n6 N3 h8 V9 i
, ]! {) X/ b2 q( d# } 产蛋催奶:很多年前,科学家就已证实,鸡听多了音乐会下蛋。根据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奶牛比较喜欢慢拍音乐,平均来说,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与听“甲克虫”乐队的快节奏音乐相比,每头牛每天会多产大约0.73升奶。
4 X, i( F/ k/ ^# F6 N R
1 }! l* D: N& _6 C4 @ 音乐治疗:即用音乐对疾病的医治、缓解或刺激。现代的音乐治疗起源于美国,再发展至世界各国。在中国,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都先后开展了音乐治疗。第E日记者肖莹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