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天宏:友人来电,说今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用了我几年前的一篇稿子。好奇心起,找来试做了一下,对照标准答案,能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数。出题老师果然名不虚传,把作者本人都打败了,幸好我当年没落在你手上。3 O# ]- v/ m; c, M+ v1 @8 a6 @
《中国周刊》总编助理林天宏所说的这篇现代文阅读,是“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的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三篇《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摘自2006年5月21日《中国青年报》。
( J. ]" k" Q, B+ F8 ]据林天宏介绍,自己当时还是《中国青年报》记者,“那时‘**’有个专栏,主要是写民国的老先生”。由于自己很多大学同学毕业后都做了中学老师,因此才得知福建语文题用了自己的文章。 * @2 V Q P3 v# a" S
“一共三道题,第一道是选择题(即第13题),我选错了,后面两道问答题,第一道(第14题)基本上也答出来了,第二道(第15题)答案好像给出了五点,我只答出了一点。”林天宏介绍说,好奇之下,自己就做了一遍,结果发现,加起来15分的题目,自己恐怕也只能得七八分。
. c% \1 M) I! O, n* y! c$ I1 Q更让他感到哭笑不得的,是第15题“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根据门户网站上提供的参考答案:开头用雨中正阳门的箭楼修缮,引出下面文中的话题;结尾雨引出朱启钤故居的杂乱;二者通过“雨”联系在一起,抚今追昔,深化了主题。但林天宏表示,“真正的原因是,我写稿时窗外正好在下雨”。他回忆说,那段时间北京很少下雨,“记者写稿多了,想到哪儿就写哪儿”。 7 d: b: Q- c$ h+ c9 G0 o1 D( p
“出题老师是人才啊”,“听到真相后我眼泪掉下来”,围观的网友纷纷跟帖调侃。这也让大家自然联想到“牛逼的教育体制”,“中国人喜欢自己人难为自己人”,并建议“老师还是选故去作者的文章好了”。3 H2 k( m% _7 [# ]6 v, X0 q; ^
林天宏也颇为感慨:“出卷前问问我好吗?”“出题老师比我想的都多。”虽然以前也听说过很多著名作家也答不对根据自己文章拟出的高考题,但没想到会发生在自己身上。3 ^0 B: _2 e# @' J* `7 I: K
“如果朋友的子女拿着文章问我为什么会写那场大雨,再跟答案相比照,估计会尴尬”。林天宏假设说,更难想象自己的小孩答这份试卷时的感受。至于这次的事情,“当个笑话吧”。 ( [1 Z2 s: w# ^- |
6 q* u: U% V( Z) S& o南都记者 张东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