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开门(四人)
$ z4 q# Y2 o* @) i9 ?/ \右开门的走位除了与左开的走位一样的位置外,还有另一种常见的交叉走位法,即先由二号负责的长边与一号负责的短边互换,改由一号负责长边,二号负责短边,这是因为开口位于右侧,右侧的一号直行前进以左侧靠长边时,面对最可能威胁的右侧可以最大的火力压制,但必需是以右手持枪,剪步侧身斜行的方式前进,但若是左手射手时,则不需侧身只需剪步斜行即可,理由在上一讲的搜索前进中说过了,此处不再重述;而除了一号与二号人员的交叉走位外,其馀两位人员的走位与任务都不变,时间与走位顺序都与左开相同。另外,由于单一房间的战术相当的单纯,右开单房走位将省略六人组,而在其后复式房间战术走位上则省略四人组的说明,以六人组主。而房间攻击战术的两大成功要件,一是速度,二是精确的走位与射界分布,但小组之间的默契则更是成功必备的因素,试想,在一个狭小的房间中以真枪实弹作攻击,敌人与队友必需在 0.1 秒的时间内分出敌我并决定射击与否,除了绝对的记清自己与队友的位置、射界外,队友的习惯也必需记得一清二楚,例如有人习惯由左而右, 而有人喜欢 8 字型的搜索,而这些习惯都会影响到配合队员的优先序列,因此队员彼此间的习惯了解与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多人、复杂情况下的战术配合运用,例如下面所要提到的复式房舍攻击战术。 ( G& \- w. {% v; P% d% S
$ l1 I9 z( y2 Q) l* N
复式房舍 / t* V. O; t- ~% |# e
虽然面前提到了单纯的单一房舍,但事实上许多房间是彼此相通的,也有许多大房间里是包含了另外大小不一的隔间,而这些隔间与小房间通常就隐藏着危险,如何安全且有效率的清除且搜索这些复合式房间便成为了城镇作战科目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仍将复式房间定义没有窗户的封闭房间,以利本节的战术讲解,而包含窗户的实体房间战术,则将会在稍后较高级的篇目中作更进一步的介绍。
4 J- X+ I7 g* u x6 B
1 W! d0 \6 g. N$ R; J/ M水平复式房间(六人组)
* ?0 M' ~* e! j6 ^4 w" g2 p8 _此处所提的水平复式房舍指的是水平并排、开口相连且于门后有子门相连结的房间,在此种情况下,有两种较常见的进攻方式,一是以1:5的人员分配模式,留下一人看守入口,其馀五个人以2:3的方式分占左右翼两房;另一种则是六个人全攻进去,但留下一个人在相通的房门口同时对两边警戒,现分别解释如下: 8 D) A" N2 `+ {7 I. J
+ ^% ?" A7 [' t& z3 P8 T0 x
1:5模式 & a1 d2 g+ K8 Y P
由于入口有两个,所以事实上攻击前的人员配置也有完全在同一个门,或分散于两个门的两组人员进攻模式,但不管是那一模式,原则都是不变的,那就是先攻入的人一定要进占屋角的位置,而后续进来的人则是以正屋中心为圆心向两侧搜索接战,并同时执行清除的工作,除此之外,也必需提供适当的火力支援前面走进来的队友进占有利的战术位置,或者是对队友一时之间不能摆平的目标适时的补上一枪,因此在第一种情况下,六人都在同一个入口时,一号先进入,并攻占短边的屋角,而二号则由另一个门攻入,进占左侧房的长边屋角,而叁号则随着一号攻入右侧房,并进占右侧房的长边屋角,四号人员则随着二号攻入左侧屋,但并不攻入屋角而是占住连接两房的门口,同时对两边提供警戒与火力支援,攻占左侧短边屋角的任务是交由五号执行,他是随着一起前进的,而最后的六号人员则是跟着五号的步数,但并不进屋,而是在两个连结的房门口与四号隔墙背对背,提供两房的撤离路线警戒与机动支援的任务,如此便完成了第一段的进攻。便用此种模式的好处是两间房间与两个入口都有两个人进行任务,但缺点是若是只有两个人的话,火力可能会过于薄弱,而照会不到的死角可能会多了一点,因此便有了第二种选择。 5 M9 d& V# O6 u8 _; ^ ?" ~
% c, B2 ?% j* c6 }第二种的进攻模式则是两边房门各有一组人员,同时由两个门攻入,但此时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与前一小节相同,两侧屋内与两处入口各两人,其中有一人在屋外,二是六个人全攻进去,但两个房间所留的总人数仍为五人,第六人留在连结的通道口,担任警戒与机动支援的任务,前一种行动的好处是快速与火力密集,但缺点是彼此之间的支援不够,而第二种的方式在彼此的支援性与速度虽然都顾及到了,但是就单一的房间而言,火力以及人员的安排就略有不足了,至于这两种战术的实际执行方法则是这样的。
4 L& q1 _) i- S% u$ R. E" @/ s8 `. K7 V: W4 }( z# j) a/ l
第一种情况,两边都各有一组人员,同时攻入,留一人在屋外,设右边一组为1、2、3号;左边一组则为4、5、6号,攻击开始时,1与4号分别进占两侧的短边屋角,2与5号则随即进占两侧的长边屋角,而3与6号则一人进驻两房的连结通道,另一人则移动至相邻的房门口,此时的战术情况是两边屋子各有两名我方人员控制情况,而两间房间的连结通道留有一名队员机动支援,相邻的房门口则有另一人员警戒与待命支援,行动的时间大约在叁秒内,战术位置良好,是个理想的教科书范例,但教科书范例通常都不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因此便有了第二种战术。 . N @8 J& d# T, `
" R& g8 D; C6 |5 e0 z/ Z/ }' n3 _" [第二种的情况是将原先留于门口警戒的人员带入屋内,使得两间房间的队员人数成为2:3或3:2,而第六人则仍留在连结的房门口上提供机动支援,如此一来,两间房间内最少都可提供叁个人的火力与战术支援,平均火力相对的提高了不少,而人员总数却仍不变,这是战术上的一个技巧,而其他的房间则必需有其他的技巧来相互辉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