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售精贴「GO!GO!GO!」特警战术技巧手冊(转)

[复制链接]
查看: 1072|回复: 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17 1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 I; r- s0 r3 V9 J' r, Y7 R# R在昇平社會裡,特警部隊是唯一可能與我們日常生活和環境沾上「關係」的重武裝部隊,其硬朗作風、速戰速決的戰術和「矇面」隱者式裝備,經過新聞媒體的報導和電影的渲染,著實增添了不少的神祕色彩。
! \* B/ I* i" Q, k3 ?% o「GO! GO! GO!」特警戰術技巧手冊系列的出版,就是要揭開這神祕的面紗,將特警部隊的組織、戰術和任務特色逐一介紹給讀者。
! e: j3 t) g7 k  {「GO! GO! GO!」特警戰術技巧手冊是第一本完全以特警部隊戰鬥技巧為題材核心的中文書籍。編寫過程是透過搜羅大量有關的資料和各類戰鬥教範,仔細研判後再進行選取、摘錄、求證和翻譯工作,然後以淺白的文字演譯出來,再輔以大量的彩色插圖,務求讀者能從圖文並茂的版面裡,分享我們努力的成果。8 ^6 Q0 S( R/ Y, }% q( N
4 Y' l' A# T! \2 ^0 u6 O
转身战术动作
# m6 h  ~5 ]) I9 t7 k0 B
( k. ~, d( c. R( u: g0 E0 y# u( s2 s& J5 R& v
特警隊員執行任務中,甚少會待在一個地方不動,為了進行搜索、攻擊和拘捕等行動,必定會保持機動。過程中為了安全及對突然出現的威脅能作出即時反應,身體必須時刻保持平衡,俾能隨時進入射擊狀態,兼且要「眼到槍到」,槍口永遠朝著眼睛監視的方向。
9 m, t/ b0 `* }# U在掩體之間機動時,不妨以輕快的腳部進行,但除非受到攻擊,否則切勿奔跑。當接近潛在威脅地帶時,改以靴底離地拖步方式前進,要避免雙腳交*的步法,因為這會大大降低身體的平衡,不利於操控手中的槍械。! H( c$ `) x6 F/ `9 y, d
$ c9 G" U* M- {; L! g& v

8 ?/ T- [: \; u+ R  _6 x左转身90度! ^) r# W. W/ t* \; o* j

# I6 Z* Q2 ^/ h! Y
% F7 d# l* m5 n- x' O3 f1. 射手感覺身體左側方向上出現威脅。
5 P8 H$ M" U  A6 |( s2. 開始改變身軀方向,左腳稍往後放,腳尖朝向威脅處。
% t- g' g) n7 j1 e, D3 e+ P3. 扭動雙腳的腳尖,令身軀進一步面向左側。
+ ?( ]. e# j' V7 K5 \4. 雙手同時擺出選定的射擊姿勢。4 ~2 Z; o/ \- C  ?$ c' L
180度轉身  p- {9 q% _2 V2 u8 l- N
9. 射手感覺身體背後受威脅。
, u& M9 h5 H$ E+ B9 f* m10. 開始轉過身軀前,左腳橫越右腳,向右後方踏進一步。: l! a- Q$ f2 h
11. 扭動上半身,雙腳的腳尖轉向後方,眼睛、槍口瞄向目標。
) [# l2 h7 V, K% s12. 雙手擺出選定的射擊姿勢。
9 a0 f1 ]* b4 B- `3 U- b2 }  Y4 S0 `$ U/ H0 r: H- P% q
5 `/ g6 g$ U/ D
( \# c* M' W: J6 Z0 g1 o
! U" D+ y! F# C4 x
右转身90度  A& X9 T4 [* z9 {+ G; [! N

% f2 @: P3 ?8 F( U& D2 M5. 射手行進中,感覺威脅來自身體右側方向。
8 K7 M" c8 C! j  J6. 開始扭動身軀時,右腳向左後方後退一大步。- D4 m2 ]' x0 ]% R/ X$ G( _5 a# K. @
7. 頭部和槍口轉向目標。. u8 ?! J* H% R( n- d
8. 雙手擺出選定的射擊姿勢。
$ e1 V. s- j6 F1 q3 I拖步方式前進5 E$ I$ v3 [& w; e
在推進過程中,當射手感覺威脅已經近在咫尺,戰鬥隨時發生,便應採拖步方式前進,令腳步放慢,身體保持平衡,以便能對預期中出現的威脅作出最快反應。一旦要扣動扳機射擊,穩定的姿勢可使武器得到身體有力的承托,令射擊效果更理想。% L: k; q. c- L0 k

/ E2 G! x3 N8 _
8 K! L3 C" w5 A! c, U; Q9 |; B5 y& j' B1 E% v3 o* u
13. 左腳的腳尖向著前方,踏出一小步,步距與肩同寬。左右腳掌互成90度
* R! p0 s1 |  f2 T8 N14. 右腳小心地跟進,直至靠近左腳,但互不碰觸。要避免右腳在拖步時與地面磨擦而發出聲響。. N1 _! g6 I9 G: E; Q
15. 身體重心和姿態保持略向前傾。重複上述步法。
$ K$ R8 m- O3 q8 x+ `5 t; C* c& `. c0 I  H% D( _2 }+ i

4 y% d( U" U4 G5 U: N/ @1 S6 o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Y8 b$ a5 q7 {/ G  A8 g  m; p" ?
; S, G  W) Y# t$ T- l: J5 [
0 p7 T% K  B! F0 ?5 }) ^0 H2 J
& A: {7 l5 u" b7 z3 o# @% t霰弹枪1 G+ N7 o2 o7 i/ D4 f( u

" m9 b  E" z) p/ k4 I: l5 \
* ]! O+ u1 ^1 R8 j5 l% o' a" l' ^提到霰彈槍這個槍械名詞,許多人腦海裡就會浮現出持槍者雙手緊握長槍,槍口爆出巨響、火力強大,可以輕易把混凝土牆轟出個大洞,攔腰將人撕開兩截,或將頭顱轟得無影無蹤…一幅所向披靡,好不威風的圖像。不管這些從電影警匪片裡得回來的印象有否歪曲誇大,總之霰彈槍的大口徑槍管和槍手的持槍紮馬姿勢所產生的震懾力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很多時無需進入戰鬥,已可令對手軟化下來。8 o; m6 v  F- T! N7 D7 x& A8 I/ R

) T; i8 H$ `, i
* |! y- ~. h! h: E  }% {8 i; a4 {霰彈槍其實是一種短射程武器,原因是霰彈所爆發出的鉛珠群在拋射過程裡,散佈面隨著距離增加而迅速擴大,以致當超出25米範圍外時,準確度已不足以擊中一個人形大小標靶。在實戰裡,這意味著鉛珠誤中旁人的機會便大大提高。& s8 ~! [4 y/ J' Q3 c. p
5 h# ^, d" R# X+ e: n  A
( F3 O$ \5 f( C% H  {% N
不過,只要在有效射程內,特別是從槍口至10米距離內,鉛珠群強大的威力足以形成一個圓錐狀的殺傷空間,以00號鹿彈為例,12顆鉛珠在近距離上足以完全貫穿人體,或甚至將肢體扯掉,效果就好像同一刻被12顆9mm手槍彈擊中!許多身材魁梧的歹徒被手槍彈命中後仍可負傷而逃,但遭霰彈槍轟擊後,則鮮有能夠爬起身來。除了衝鋒槍外,霰彈槍的制止威力和震撼效果是其他類型槍械無可比擬的。
, \7 V  \  T1 V+ C# j0 y
3 p' C9 q( Q6 r5 S7 K1 O
& M. E9 a/ l* b8 g" L不單只此,霰彈槍還有許多優點,它的霰彈彈道擴散特色,令射擊時只需要作簡單的瞄準,並且無需直接命中目標,可透過其他反射面擴大鉛珠散佈面積,從而提高命中率。" R( o/ d7 H. e! K3 r

; p6 g% q0 ^) d7 j
) F/ G+ N, }; p4 c, ?" L# j) j例如匪徒最懂得躲藏於汽車後方,作為掩體負隅頑抗,由於特警部隊配備的小口徑武器無法完全貫穿車體,遇上這種辣手情況,可能會使包圍的隊員一時束手無策。! }% Q4 N1 j7 ^: o1 K

* R# V" k( {! U- X% ]2 x! l0 f6 k/ d+ `" y" [# n
此刻可將霰彈槍瞄著車底地面發射一至兩發鹿彈,鉛珠群撞擊堅硬的地面後,隨即穿過車底空隙反射至車體後方,由於鉛珠散佈面擴大,擊中匪徒腿部的機會很高,雖然不足以致命,卻可令匪徒即時失去反抗能力。
* L& @7 O* y7 M# w! h# h( r6 p
5 \, l3 V0 F8 b- a* p; o" U* _. Z% N/ m* z9 H# ~2 q
霰彈槍使用起來較手槍容易,要訓練一名新血掌握熟練的手槍射擊技巧,起碼要耗掉數千發子彈和漫長的訓練時間。但任何新手即使在忙亂中拿起一支霰彈槍,都可打出成績來。$ o- a3 A( q1 M
2 r( r' Z* m2 _% }; ?

. C0 G9 c/ n$ E2 P& R- Q霰彈槍作為警用槍械已經有超過一個世紀的歷史,自50年代開始,雷明登870型12口徑唧筒式霰彈槍的流行程度,使它嚴然成為各地警政單位的「制式」裝備,時至今日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執勤巡邏車裡,都會放上一挺這型號的霰彈槍。+ T! Y, o2 A3 p7 R

2 \* W* Y* g& T& ~4 S' H! W" t% a& J+ q8 t# ~( `/ O$ [0 S2 a! G1 M5 E' J
霰彈槍固然也有它的許多局限之處,霰彈槍雖然是短射程槍械,卻不適合作室內的近距離戰鬥(CQB)武器,笨拙的槍身和長度,使射手在通過狹窄的走廊或門窗時會感到礙手礙腳;突出的槍管也令射手在拐過轉角處和推開房間門時,容易被埋伏的對手借勢糾纏起來,或索性出其不意一手把槍奪去。
- w5 R8 K( q) i. X4 M% Y+ I# Z$ m% x( J

; I" N8 s4 k! |# @由於霰彈槍的殺傷面特性,無法作精確的瞄準射擊,因而不適用於有人質被挾持的場合;相對較少的容彈量(一般只有5發)亦限制了它同時接戰數個目標的能力;雖然某些型號霰彈槍俱備半自動功能,但強大的後座力影響了它次發射擊的速度和準確性。4 a$ u! r' J) U/ o
! q; i5 _' S3 w0 t2 A- }+ m9 W3 X

) k0 z. }* [  x) j3 k# H在特警部隊組織初出現的年代,霰彈槍曾經是部隊裡的主要戰鬥武器,但基於上述的使用局限性,其戰鬥角色早已經退讓給衝鋒槍了,但這並不意味著霰彈槍從此在特警部隊的武器庫中消失。6 X, U) t  @5 m

) b2 `/ y4 J+ k1 b" @+ s- @
0 W! h5 z3 @' f, z- l8 C! X' l今天,在特警部隊裝備裡,霰彈槍被作為「工具」的角色多過它被作為「武器」的地位。霰彈槍可配用的多樣化彈種,使它能擔當多元化的戰術任務,例如發射催淚彈、震撼彈或在不便使用炸藥的場合,作為轟掉門鎖的破門工具,這些都是其他類型槍械所不能勝任的。
5 n5 R9 ?* I8 X' n4 m
; R5 W( M# s2 ?, P; |
0 E* j- f7 t# }; ^1 _9 j. w( x作為鎮暴、特種戰鬥和彈葯投放等特殊任務的槍械,霰彈槍仍有十分重要的戰術價值,在特警部隊全面性射擊訓練課程裡,霰彈槍的戰鬥技巧仍然是必備的科目,因此在這章節裡,也將會從霰彈槍的戰鬥角度,全面介紹有關的技術。4 l* I: b) u+ N* c: G" S( n
/ L0 V1 o5 s1 I6 D  ?
( P* K5 _/ Z( U0 f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6 W5 |$ q+ z) Q: y6 w1 Z/ L$ K; A- H* W3 t8 M! m7 ?

* o# J8 \1 L, c4 O( ~4 G4 B& u$ J$ j  e2 T- V1 D
[ Last edited by 玩具 on 2004-12-17 at 16:53 ]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15:55 | 只看该作者
紧急更换弹匣程序
6 B9 S8 B. ]/ C- c5 T; O- U1 s; k; J* G& h, p
& ^7 j+ Y! a0 a0 ^6 D& g
當槍中子彈用罄的情況下,緊急更換彈匣程序:+ I9 v, g4 s" k. _0 s+ A: |
1 K/ M9 @" O2 o2 p
9 }3 N2 |8 j2 ^. m2 W$ O" Y
. V& i2 p% P$ _7 z4 ]0 t2 U
1. 最後一發子彈射出後,滑架被鎖定。1 M' Q; `7 r" k$ v7 R5 @: J

7 s0 b& I8 P: L" b& f: ~
5 y- J/ u+ B0 |- u8 k2. 左手從彈匣袋內抽出備用彈匣,掌心壓著彈匣底部,整個食指緊貼彈匣的正前面,其餘手指環抱著彈匣。* L: H+ w3 J. q" Q' U; W' h1 }

2 \) ]6 n- U( S5 c; D, W" G" ]8 f3. 整個緊急更換彈匣程序裡,雙眼和手槍都要保持「盯」著目標。
* j6 Y" w* _: d" Z* k% s
, \8 \4 d5 F: v  n3 i' ^2 [  B+ O% o$ C$ Q, x3 \; C
4. 右手拇指按動槍柄上的彈匣制,讓槍中的空彈匣自由落下。
  c3 n3 Q7 m+ y3 R4 A7 ^" V2 l* R, V; \
8 z  N) N! Q9 ~# A8 o9 \" x$ u- E3 L1 B% o* u" x  R
5. 不要試圖將備用彈匣垂直向上推入槍柄內,由於眼睛要注視著目標,彈匣頂端不容易「瞄準」槍柄上的彈匣槽口。" T; L+ Z4 O5 V/ F+ g& \6 D* }" o

9 D# D0 Q) g$ [) A$ Y& `, k" i) e8 b
6. 因此要先以左手托著彈匣水平貼近手槍柄,彈匣後端抵壓著彈匣槽口,然後將彈匣水平向後拉。
9 }5 h2 q+ h* Q8 R# z$ s
; ^% h( C; x% Y: T1 `8 v. x7. 當「感覺」彈匣頂端對正槍柄上的彈匣槽口時,扭動彈匣,以掌心水平托著彈匣底部,向上將其送進彈匣槽內。- p: h" t1 X/ R7 N2 x# w
8 M1 T# ~0 I8 X, b( p& w* T+ V

, Y' F$ N% j$ x5 O  u% h- r9 }/ c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E0 O: L* |  L/ x( b

  u* r, N. f: Z* l3 m: _0 d' A5 E3 O1 I( O7 x4 l$ \4 g9 D

: T! v/ g8 v$ {4 |' {特警战术技巧
, F% l. M% a2 `( S9 C) z" K! i* a4 p9 U7 o1 A3 }

( O$ R% ~( J4 z) F5 y射擊技巧和戰術技巧是特警訓練課程裡的兩大範疇,任務中兩者起著相輔相承的作用。
# s* Q9 ~  ^1 L" R射擊技巧包括各種槍械的射擊、緊急排障和上彈等訓練科目,在《GO!GO!GO!》第一輯及本書上半部份已作詳細講述。) @5 Q, k# l) ]( E  F

5 C+ o: A2 R1 c$ t
  f$ \3 Y1 A- `戰術技巧的內容較廣泛,以執行方式來區分,有個人戰術和小組(攻堅隊)戰術兩大類別;由功能來分類則涵蓋了指揮通訊、偵察搜尋、徒手格鬥和小組衝房等領域,其中的近距離戰鬥(CQB, Close Quarter Battle)更被看成是特警部隊最具代表性的看家本領。訓練過程裡孰重孰輕,需按部隊性質及崗位角色來決定。0 l9 [! o7 S5 \9 `$ I1 Y( z

' P8 }: j) Y  h
/ }( e1 e0 M5 i8 V' W6 [# Z! }) O9 @4 q; y% p6 ~# c
传统的训练模式
6 B! }, C( S% S$ f6 z
) W. @) }  x1 D' H# Z" ?& ]( Y) _& w4 z. W% M1 j
特警部隊組建之初,傳統的看法認為要在戰鬥中獲勝,首要準確擊倒對手,因此十分強調射擊技巧的訓練,將槍械喻作隊員的第二生命,能夠正確有效的使用手中槍械,意味著已掌握了致勝之道,這亦可解釋了為何許多軍警訓練中心裡,雖具備了形形色色、多種多樣的戰術訓練設施,卻仍以射擊靶場為訓練的主場,而射靶訓練仍是課程裡的核心科目之原因。) q: j5 ~) F8 M, ~
「射擊技巧重於一切」的訓練概念沒有顧及到戰鬥環境的複雜和敵我互動的特性。靶場裡的標靶是死物,只會放著任人射擊,縱使裝上了機動裝置,活靶的移動軌跡仍是可以估計到的;但戰鬥中遇上的卻是活生生而且狡猾多端的對手,為了自衛會千方百計隱蔽起來。任憑隊員槍法如神、百發百中,都不可能僅憑射擊技巧,便能幹掉躲在掩護物後方的對手!兼且還要隱蔽自己,提防對方找機會進行反擊。
& y9 U  z& }  s2 i$ p' k即使射擊技巧發揮了預期的效果,準確命中目標,但若事前不曉得運用適當的戰術技巧來確認目標身份,特警隊員仍有可能因錯誤攻擊無辜者而事後要面對法律的裁決。傳統的訓練只強調射擊,忽略了特警部隊「不以殺傷為目的」的本質,倒過來反而突顯了射擊技巧的侷限性。
9 ]* @! h) q* {: R( d5 A特警部隊不發一彈便成功制服持械悍匪並救出被挾持人質的消息近年時有所聞,戰術技巧所起的作用因而逐漸為人所認識及重視。0 T# c. k/ w9 B' @

0 y# J/ M+ c+ ?6 m. m
" G& Q* Z, u  y% W- c, [$ ~  [9 H5 h7 t! P5 P& ]: t
----------------------------------------------------------------------2 [: E2 `9 H4 W7 B/ g
) s2 c5 Y% z, t( w3 x# m+ {

7 |% l; Z% N1 j+ s: z4 r
* T0 `5 c7 H- Z$ V7 K從大自然獲得啟示$ w. c- W  u( j: E4 X$ W7 X
翻開人類的科技發展歷史,可以發現許多重要的創新和發明的靈感,都是受大自然的生物型態所啟發而成。. D( m5 D! M0 Z% m; {4 R$ Z
在億萬年的生物進化過程裡,數不清的生物型態在不斷改變、不斷演進,物種的出現和消失,完全按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律進行。能夠存活下來的,都是歷盡千錘百鍊,經過大自然的洗禮,証明經得起嚴酷考驗,值得人類在創造過程中用作參考及模仿。
$ _0 v. p" P/ r4 I, t# k特警戰術技巧中的攻擊和防禦竅門,許多都是借鑒於弱肉強食、不斷重複著獵殺與防禦的動物世界。其中不同種類動物間的視野結構分別,就是個典型例子。以探究其進化成因作為本章節的開始,可以讓我們在摸索戰鬥規律、生存技巧方面,獲得莫大的啟示。
6 H8 ^& x+ Z9 N以獵食方式來分類,動物族群可分為食肉和食素兩大類別。獅子、老虎等食肉動物必須透過捕獵手段來獲取食物,故此性情凶猛,強壯有力,屬於攻擊性動物。
4 {5 q6 g/ B& M. l食素動物以植物為生,無需進行捕獵,因此性情溫順,但由於要防避食肉動物的獵殺,必須警覺性高、動作敏捷、奔跑快速,屬於防禦性動物。
& V7 Z' g% D: s
$ }8 f' X1 _- k5 C
! W: H6 K+ J& x
* }- z6 O+ _" a3 K' n! g( B动物环视能力
$ W' k; p3 x2 d  M: z7 _' g% o! J
8 U7 z; u& b* O: L" y/ m4 p: J4 l. W
; {( D  _: P7 y$ J防禦性動物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雙眼都是分開看東西的,他們看到的物體,在輪廓上和我們所看到的並沒有分別,可是他們的視野卻比我們的要寬闊得多。
# [6 v2 H6 D9 w) B4 f' \( x
6 _& d/ ~+ a+ `) K
% z9 Y" l- Y, _+ Q) X5 W( d就以兔子為例,不但能夠看見前面的景物,並且不必轉動頭部就可以同時瞥見後方的東西。他們左右眼的兩個視野,在前後方都能會合在一起!我們很難偷偷地走近兔子而不把它嚇跑,就是這個緣故。
/ k3 a/ s+ a; l4 i. e
3 C3 @) e' e; o& t& N) U  k0 M  d9 ~# H, o4 h
大部分有蹄類和反芻類動物都有這種全方位環視的能力,即使如馬匹、馴鹿等動物的雙眼視野在後面不能會合,可是只要稍微把頭歪一下,就能看到後方的東西。這樣看到的物像,當然是不很清楚,而且難於判斷距離,但在警覺性方面卻很敏銳,即使在四周很遠地方出現任何異動,都不能逃出它的視線。
7 b' y3 s. M: n( H2 R$ k2 o: G9 e# C# q
: _1 v+ N5 u& O  J& Q3 v
至於那些強壯凶猛,靠獵取其他生物來維持生命的食肉動物,卻沒有這種環視能力,皆因荒野裡沒有需要防範的對手。可是它們具有兩眼視野差不多能疊在一起,集中注視東西的能力,這就使它們能夠準確地估計距離,捕獵時只要一跳就可以撲到獵物那裡。從防禦性動物最終都進化至具有環視能力這一點,讓我們看通了戰鬥的本質且領悟到:- Q% |; w% p* y1 W7 a# `1 q! ]

8 t% d) p, D- W+ \' H: {  I% |. D/ \' }. N
.要贏得戰鬥,首要保存自己;& U* w, Z" q1 W  s  l2 g
.要保存自己,必須避過襲擊;
$ v* H, [+ N! W% ?/ D! Z% |.要避過襲擊,便要時刻對四周保持警覺!
' G: w+ ?- t/ l+ X3 ~6 l* K
+ r6 F: K, y0 a: s- K  U3 w
5 u7 {" i( w% d) {. w
8 }$ v4 L% Z- j4 }* Q2 S5 W5 ^, R0 ]4 U% Q" M' v
1. 兔子兩眼視野角度相加起來超過360度!! p* E! r2 c2 ?6 T
2. 馬匹屬有蹄類動物,儘管視野無法完全覆蓋後方,但只要歪一下長長的脖子便可瞥見後方動靜。% W0 u; }4 F+ Y0 [
3. 獅子、老虎和豹等貓科動物以捕獵為生,沒有威脅的對手,因此不需要環視能力。' y9 X& l  r" Y
4. 人類的視野不足120度的環視能力,卻要防範自己同類的襲擊。
! d: e% C& c* G# t' ?- S& _) g+ C4 u- @6 \

0 z) i5 B  R# M' R% ~9 r  j
+ c* B. o9 E; N! g1 M9 w个人和小组技巧
( u. U: D$ }) C# m
' w1 D, x9 K" _5 x: H1 d
, G1 H8 G$ {: e( U. K人類進化之初是以捕獵為生,雖然具有食肉動物相同的視野特徵,但卻並非如它們一樣沒有威脅的對手。自有文明以來,人類不斷自相殘殺,戰鬥對手都是自己的同類。沒有全方位環視能力遂成為不利於防禦的先天缺陷。8 C7 w4 x/ o/ n

( G  T0 F9 c; {% u( z. j# N3 m' F* d6 W" f  c
幸好人類是擅長分工和組織的群體動物,特警部隊的小組戰術就是藉著各隊員負責不同方向的警戒任務,戰鬥中發揮全方位防禦、互相支援和集中火力等優勢,以彌補單人匹馬不能兼顧多個方向、不利於防禦的事實。
- {4 l1 F7 Z& b& _
& [/ t( K& X# O9 A  T* ]/ S0 S/ s$ b. N, V. I4 Y
隊員的個人戰術技巧則著重利用環境因素發揮隱蔽掩護效果,並透過巧妙的戰術機動,對四周形勢保持警覺,是小組戰術技巧的最基本組成部份。  v. x( \! k: }# C8 m
! ]5 c6 ~4 P- P: I5 y
正确认识战术技巧/ l" I+ Z: K! B; \0 O1 K' `0 S

; x2 o1 [8 G* d" l$ Y4 G: q' L1 b5 D8 H7 A! {
特警戰術技巧的成功運用,加上新聞媒體一些不乏誇張的頌揚文字,令公眾得到一個印象,認為戰術技巧能克服戰鬥中一切障礙和威脅,只要正確掌握便能立於不敗之地,甚至把它渲染至有如無敵的武功,是特警獲至勝利的不二法門,有這些誤解皆因對戰術技巧認識不深所致。
- B, y3 b. {& a7 @5 H8 R, s2 [- E8 b+ T+ q! y. w/ k
$ M, V" n- W" F& V2 i  q! X* Q
特警戰術技巧雖然都是從過往戰鬥和反覆演練裡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經驗,再經過系統化、程序化發展成的戰鬥手段,但在一些向來心思周密,行事謹慎的讀者眼中,可能只是「理應如此」的普通常識 (Common senses),不是什麼絕密的秘技。+ N8 N6 X# L- i/ P. \9 X6 T
8 n: I, Q7 b2 Z7 b" @
% B4 s4 X5 N. B, R
戰術技巧的價值在於使隊員預見危機所在而知所規避,把行動中的風險降低至可應付程度,並能首先發現對手,掌握戰鬥的主動權,從而提高成功達成任務的機會率。但天下間沒有必勝的戰術技巧,畢竟戰鬥中不可預測的因素太多,不是任何一方可以完全控制的。
( c5 j& ?$ O, ]& x7 Q" }# g5 P8 K: a9 N, u# l% M
5. 防禦者即使頻頻回過頭來四處張望,同一刻裡亦只能監視全方位視野範圍的三分之一!兼且觀察範圍愈大,洞識能力愈弱,因此只能把視線集中在「預期」威脅會出現的方向上。這可解釋了何以在出敵不意的地方進行偷襲,許多時都能獲得成功的原因。
+ T% m: R) \! |7 X" ~* o- Q  _0 a5 W; O/ f
8 \& }" S1 x1 y7 `9 [
6. 要使小組戰術有效發揮,各隊員間必須存有默契,才可將警戒範圍平均分配,不致於在某些方向上出現重疊監視,其餘方向則被忽略的情況。警戒方向有主次之分,在預期威脅出現的主要方向上,採取主動搜尋,及早發現的態勢;次要方向上則嚴守掩護、戒備的原則
) L6 z0 |, M. @" A3 s+ s
# u; A$ K: X, G, {* O
0 w2 p2 S0 B2 Z) s% Q% u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 k6 t4 {) E2 j3 a
" R- W; O9 D$ @: z1 J" z
2 z  [9 w0 R) ~- u' }/ i# g: N9 W, {% |; i3 W
双方视角关系2 a; x# h& X3 H  \4 u& x; L1 K

8 V9 v( L! G4 n& @4 X; W. v- n6 @! F. ^8 A4 O, p3 g$ M/ Y
認識「拐角搜尋」過程中,隊員、對手之視野範圍及與牆角之平面關係,有助瞭解整個行動的戰術原理。: v" n- J# D; }( D
! m, g, O6 |0 h8 }5 A

3 ]. @& q- a9 l* G- N; J圖1裡A為擔負搜尋任務之特警隊員;B為擋著隊員視線之牆角;BD為牆角後方之牆壁。
0 k) z( D3 l7 i9 C; U* l( I$ o: r
0 }5 r9 c7 V. m) S  u- l
5 ^7 _9 M( L1 U7 L5 Y從隊員右眼A經牆角B延伸出去至視線盡頭處C,成一抽象之「視野臨界線」。
  L0 m; j/ T" y! a& g& ?& |: C- m& J( _% w2 d6 Y
0 y3 R6 L( W# o0 k. n3 [+ j
CBD所形成之三角形地帶即為欲查明之隱蔽區域。2 l2 o; H2 I6 H# g4 e

+ _) {' E4 U. l1 c& f; s% Q* ^& f- @! o7 ?* n0 h% V7 Y/ }
「視野臨界線」ABC右邊的視野不受遮擋,一切動靜均在隊員A的監視之內。但同樣地,暴露在此區域之隊員右邊身軀亦大有可能被藏匿在隱蔽區域(CBD)裡之對手瞥見而仍不自覺,因此對隊員A來說,「視野臨界線」ABC右邊是危險區。" i, r+ j  i# i' n
; Q5 d# P- C8 C" d
  G) N- r# d) K: e. C
「視野臨界線」左邊的視野雖受牆壁遮擋,但亦因此令隊員A的身軀不虞被發現,除非對手把頭探出隱蔽區域(CBD)來偷望,但這樣對手便會行蹤敗露,因此對隊員A來說,「視野臨界線」左邊是安全區。
1 Y" G& n, p4 C1 ^1 ]* \4 m* O
0 Z4 Q/ g! a+ C* s; |9 Q, z( R
4 x) B3 F+ q. [, ]% a
; d7 R; ?  u0 y( K圖2代表對手所見到之景象。由於隊員A之右邊身體進入了危險區域,所以在他發現對手之前,便被首先瞥見了。3 x6 W1 ?3 G+ x  f

: V& ?- L5 ]! y
$ V: _9 u% K# e# i
% G# ?# d; r+ b; P2 Z/ o# _/ V/ S4 T9 ^
  拐角射击姿势; j( M; F4 C4 I+ u
+ P  q: y! l" A8 a8 @
7 S2 B8 @6 ]+ y
既然暴露於危險區內之身軀皆可能被對手瞥見,那麼著重左右平衡對稱的「對等三角射擊姿態」便不適宜於「拐角搜尋」時採用。隊員需改採類似「韋法式」的射擊姿態,槍口與右眼同處一垂直面內,並盡量避免右肩、右臂及腰間裝備暴露於危險區內,從而保持隱蔽效果。
6 T; P, u/ F9 Y' t& n即使對手同樣採拐角射擊姿態,在牆角另一側展開行動,雙方亦只會同一刻發現對方,從而打成平手。
- L6 y3 l: G, Q5 L1 a: D" R7 a# B) Q. J% }& @

# I0 o) g6 V. E. S有關「對等三角」和「韋法式」射擊姿態的箇中技巧,請參閱《GO!GO!GO!第一輯》第76、77頁。
4 G3 @  w" m# l: j! {. J: Z* p* W- Y/ y; ^1 l
# J# Y+ {& e" @3 g1 G
; K8 P( |4 `( E. F2 n
3. 對等三角射擊姿態
8 d: l' w: _5 i9 S( B$ a4. 拐角射擊姿態
3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15:57 | 只看该作者
拐角搜寻技巧
! z; }: M: E3 R3 N8 ^5 t5 {9 S- U% m9 l* o+ B3 d7 j6 I, x

" l  O6 @8 ~' d; I「拐角搜尋」過程中,隊員以牆角B為軸心,謹慎地一步一步朝著危險區方向作圓弧運動,隨著「視野臨界線」ABC的不斷作反時針方向偏轉,「隱蔽區域」BCD的範圍持續縮小。1 {6 T$ w7 _9 _5 i
1 b0 u: ^! l, w
6 j: P$ Z- g: j/ d
若該區域內真的有對手潛藏著,那麼當隊員運動至某一點上,必然會首先瞥見對手露出的蹤影,儘管那可能只是鞋尖、手腳或衣服的一小部份,但卻已達到「讓對手看到你之前,搶先發現他」之目的。( p9 x; Q& `0 b( E+ F$ {: P8 n
" K! s) i/ |) N% h  O
4 M" ?6 c; ^& F9 p
只要隊員避免暴露於危險區,免除了被瞥見的可能,對手便會被發現而仍懵然不知。
) F! ^* U6 K# b7 M
' `$ f0 L; r/ G( _- Q/ y$ f% y
; c6 r& |( n2 k( U0 X/ B: P  J
5. 從這平面圖中可見,隊員A暴露在危險區內的身體面積大幅減少,從而令對手無法搶先瞥見。6 e7 V& J* P( ^6 T/ ]
相反,隨著「隱蔽區域」BCD的面積不斷減少,最終會令對手肢體暴露在「隱蔽區域」外,被隊員發現。) M1 K8 n, `4 Z
' v* g. Y5 `4 v2 H) h" D, m

2 U: _5 Y1 J3 B* ?6. 隊員A運動至某一點上,瞥見對手的縱跡。
" L2 v+ t# a: G
8 |: H9 v* t! k# J) i9 k8 k- i3 N, g5 [, h4 n# I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1 @) I& a' ]) I2 ?( m  D; x0 \6 L! Y
5 W3 x2 `) F" K; [! k. T
) _4 A1 F/ {3 N3 t* _

1 i+ Q; P3 c6 L; E5 E, ]$ _) V) ^" n, i, q$ L9 t. ]. N4 t. l  u
1 U- w. w! x' L( j( r0 O
小组搜寻战术" E7 y6 G- M& g0 x  z6 }2 f- h
4 x4 B3 ?' z9 K7 k8 I& }
$ s9 g* r; i3 L/ Q
特警隊員以小組方式對目標建築物展開搜查行動,毫無疑問較單人匹馬來得安全有效。( A' Q. U$ |) s' F! K* R$ C
搜尋小組的優勢在於把每個成員的實力加起來,產生「一加一多過二」的效應,使小組整體戰鬥力作幾何級數提昇,能夠率先發現對手及避過偷襲。要達到此目的,隊員必須:
! X7 E) w0 J: G
6 ^0 [+ w9 W: H* j( I1 W
; t1 ~$ ]% l- G. m1 N.互相密切配合,有默契和一致的行動目標;
' |4 J8 e1 ~0 H.有充分的溝通和可靠無誤的信息傳達;7 I" N% }( g$ h. v5 }% f) \" R
.分擔不同的掩護方向,達成全方位警戒。
3 B9 i; |$ v; K% w- i1 e9 @7 h
  p6 m  b6 Q; N" s8 W& _; w; |
3 H6 t- I' c3 B# g6 m6 u4 Z5 Y  A$ {, ^4 {8 @" n  a' d
如果搜尋小組的運作未能滿足上述三項要求,那麼小組結構將變成徒具形式,表面上把隊員揍集一起,實際仍是進行單打獨鬥而已,結果可能是被對手逐個擊破!  Q: C0 U% Q- ?5 }4 o4 H8 q9 |9 d
3 g/ Q% ?/ x; ~9 w

' l; z5 y: c7 K* |) g# Z/ R一個完整的搜尋小組包括前鋒、掩護手及後衛等崗位。為了便於說明,本書在論述搜尋小組戰術技巧的章節裡,會將說明圖中小組成員分別稱作隊員1、2和3。
1 \. L( c- j3 R5 A  A; b2 e
( c  C, B3 l# d& g: H* b1 Y" m3 B, J+ j0 t. x7 A
搜尋行動開始時,隊員1擔任前鋒,他在隊伍中排首位,也是第一個越過障礙或關鍵地點的隊員。" Z+ x, @8 N# l& p1 E7 W8 N- ]

" k# O- x$ f* [! v! m8 y8 _; C0 T( h% n6 Z
隊員2為掩護手,負責給前鋒提供掩護及協助搜尋工作。在一些環境中,遇上相反方向上存在兩個必需同時警戒的危險點,例如在走廊兩端相對的轉角位及在十字形走廊交接處,掩護手的作用就如前鋒的另一雙眼睛。; i2 |. |# T+ x" t! B
) l1 m9 D2 [; ~9 A6 U1 o

7 d5 W0 _9 ^' I. O. ?0 m8 n隊員3的後衛工作是負責整個小組的背後警戒任務。% D7 @0 v9 Q* w0 L  G: B2 s% K, Q" A

3 R0 q3 B. ?  }# E! n3 d
3 \& K# W2 _0 {! ]" E$ ^岗位调换
$ E& L, W! c* \: q
$ |% P3 T& |" [) r+ |7 _. r8 x% T9 W5 b* |' A9 q
在一個搜尋行動中,各隊員擔負的崗位絕非固定不變的,而要視乎建築物的結構、客觀環境及形勢發展,在三名成員之間隨時作出調換。遇上人手不足的情況,許多時只能以二人小組方式執行任務,那麼後衛的崗位便會被首先裁去,此時掩護手便要擔負雙重責任,兼顧背後的警戒工作。) g8 w$ ?: ?  H- j& j& O4 v
萬一小組中任何一名隊員發現對手,不論是口頭喝令抑或即時開火,也不管該隊員當時擔負那一崗位,他都會自動成為小組的前鋒,其他隊員雖然仍守在各自的警戒方向,但整個小組的行動將會以他的戰術需求為中心。而最靠近他的隊友則成為掩護手,有需要時給予協助和側翼掩護,餘下隊員變成小組的後衛,不單維持原來的負責範圍,也同時要兼顧掩護手留下的警戒方向。3 g* f" @% b. G: b; {" X9 [: e7 _
% T7 y# U, o8 g9 E; J; I( l) s
/ V; c! c  g8 ?: ^- Y
) }2 d8 h+ I. ]( Z7 c6 h9 M
受伤撤离% ?% U9 O+ o& Z/ {$ w- P9 Z

% p& v& F# d/ e' F- i: z! r5 |
; f- I7 s1 c( M6 @: O隊員在任務中受傷的可能性是不能抹殺的,因此「受傷撤離」的練習是平日的演練課裡必不可少的科目,並且會針對不同的崗位、不同的緊急狀態來進行反覆的訓練。9 w* u# v% g8 ~! L6 W, Q

. C: B% z2 @( l8 [
: ]& G# ?+ b, E: R9 D戰鬥中如有隊員不幸被擊倒,旁邊的隊友會擔當掩護手的崗位,迅速作火力掩護,取代受傷隊員的戰鬥位置並給對手還火。這做法較即時救助受傷隊員更好,因為掩護火力迫使對手找掩護物躲起來,壓制了他進一步的攻擊 ,從而創造後撤時機。第三名隊友趁機趕上來將倒下的隊員扶起,拖到最近的掩護物處或轉角位後方,在判定安全時再立刻採取緊急撤離行動,開始前他會向著掩護手的方向喊:「走! ( Moving! )」。掩護手隨即邊向對手開火,邊與小組一起後撤。這「緊急撤離」程序是將受傷隊員撤出危險地帶的簡單而有效方法。
- Y- s4 U& P& c: d  Y" t( h& @: t# x4 e* g: I

& Z) K. I3 d( Y6 A; P' x
% O: N# K9 P# X" @9 H互相支援
8 C$ [3 ~! [2 S$ y
1 _4 p: \! R4 M" o- p2 |3 I/ G/ n4 o- P( L
若戰鬥持續進行,遇上槍械故障或需要更換彈匣的可能性便會大大增加,由於事出突然,且特警戰鬥通常在中短距離上發生,此際隊友給予的及時掩護不單止重要,甚至是關乎個人生死。因此小組隊員間的互相火力支援是小組戰術訓練裡重要一環。
- v1 I! n$ S+ l. D; P0 n; E+ K5 z8 I/ x

0 R: U4 d5 {1 Y3 N$ [& X7 A對於戰鬥中傳達這類要求支援的訊息,各特警部隊都會預設一些暗號,避免採用明語溝通而讓對手識破自己的窘境。例如當一名隊員發覺手中武器失靈而又不能立即找到掩護時,他會向身邊隊友喊出:「紅色!( Red! )」。意思是需要緊急火力掩護,好讓他察看武器或暫時退出戰鬥,隊友得悉後便要立即取代他的戰鬥位置。當隊員修妥失靈的武器,可遂行任務時,便會喊出:「綠色!( Green! )」將重新投入戰鬥的訊息通報給各隊友。
# p- Z' E8 Y: q2 ?  A1 F5 {7 E; _0 M0 t5 j
  e" }$ o$ m8 b5 K
三人搜尋小組的成員除了要正確掌握基本戰術和搜尋技巧外,更要互相建立起準確可靠的溝通方法與合作無間的關係,這一切固然有賴平時不斷的認真演練和勤於作經驗總結及探討,但更重要的是各人必須有團隊精神和互相信任,因為在危險的搜尋任務中,各人生命都是靠大家的默契和互信來維持的。# D/ S( `1 _: u; {- q7 x; H

8 P# ]( r7 b1 `7 k
+ w( h9 c. T5 |8 {8 T9 A) _
6 t' k  E# R$ m8 o# q5 C长蛇阵  {4 ?* ?9 b, ~3 p7 C9 Y9 G6 j
$ }6 `% S, @1 [

% B* X5 u% i; @# V) T$ W攻堅隊衝房前都會在目標房間門外排成單縱隊,有利發起衝擊時,隊員魚貫進入房間。英文稱這種隊形為 "Snake",與中文裡的「長蛇陣」有比喻相同之妙。: ?  I4 J  B4 r1 ^' z

& s  p* Y/ q2 l' U  q, \9 u. w, O& w, q% T) P* H3 L! M  o1 |/ x2 a
隊員1是攻堅隊前鋒,由於是第一個衝進房內的隊員,故此由隊中射擊技巧較佳及富經驗者擔任。衝房前執行門口處的警戒工作,防止匪徒突然發難,從房間內衝出。門打開後,負責投放震撼手榴彈。在使用炸藥爆破的場合,還會配備防彈盾,保護自己及身後隊友。; x( a7 d" B3 Z% c8 \+ A" u
% _: D) L/ W; s) {

9 `4 o+ e$ a+ C8 `- ]" C4 O+ m隊員2是攻堅隊隊長,同樣擔任前鋒崗位,當一切準備就緒後,負責向破門手下達破門命令。& b% @% \: X1 s, m
3 y3 z0 c8 Z1 C; x5 k8 b
* P- N' Z+ s3 k
隊員3是隊員1的掩護手,衝房前負責攻堅隊的側翼警戒工作。一些攻堅隊會安排第三名衝進房內的隊員穿上更高級別的避彈衣,因為預計他進門時,匪徒剛好從震撼手榴彈的爆浪中回過神來,會對門口處拼命開火還擊。$ V; p$ }9 V5 T0 X* B% R

* {0 \7 S8 F: U+ R9 e. v3 P$ T, J% _1 Y2 S& k: H
隊員4是隊員2 (隊長) 的掩護手,位置靠近隊末的後衛,每當後衛隊員被派往替代其他崗位時,隊員4便要兼負後衛工作。5 `3 D0 i- |& ]2 W6 m7 q8 B4 `' v1 c
8 }1 t! A% H. a2 m

! L) n9 {8 v# V3 j隊員5是攻堅隊後衛,衝房過程中一直守於門外,負責圖中左方的警戒工作。後衛崗位屬於輔助性質,工作較容易由其他隊員兼任。因此當隊中出現缺員情況 ( 例如有隊員受傷退出戰鬥),隊員5將被抽調往填補空缺。
+ o4 B7 Y: s8 t& H; F* a1 F# F& }8 T2 l- o' W

- k5 H: E1 b7 M1 \隊員6是攻堅隊掩護手,衝房過程中一直守於門外,負責圖中右方的警戒工作。- \1 j6 L5 ~+ z, }& W% r& X

: |7 @! ~" \$ p9 R
4 N, ?( N: a- a8 h* V隊員7是破門手,通常由隊中身材魁梧、孔武有力者擔任,以霰彈槍或大鐵槌來破門。當門打開後,破門手便要立即退往一旁,讓路給攻堅隊員。每當隊中後衛崗位被裁撤,而兼負後衛工作的隊員4在攻堅行動中進入了房間後,留下的左側警戒缺口便由破門手來填補。, _0 x* U' m) h% I& u; _# J, t
1 ~, g/ e1 [& z/ P
( m2 _; Z/ {3 A  B+ i; o2 @0 L
* ]9 V4 O' o, f( e# ]
. z, W, w, k% ~3 r
目標房門的位置、開啟方向、攻堅隊的蹲伏點和槍口指向等相對位置,都是影響衝房行動發起速度的重要因素。) g' x) R) M, U* i

/ y' M) v: a/ L( Z6 E- j7 a$ s0 E$ r4 }/ X" D+ z! _0 U1 U. F
為了讓首名隊員﹙前鋒﹚能筆直地衝進房間,快速通過門口處的死亡地帶,攻堅隊以單縱隊排列於門外時,蹲伏點應選在破門處的另一側。面對向內掩的房間門,破門手若以門鎖為擊破點,攻堅隊便要靠在門鉸的一側。但當門鉸被選擇作為攻擊點時,隊員便要在門鎖一側埋伏。/ i2 s+ V. ~) r7 N: M/ {8 x5 Q% N

- W$ y5 k8 r8 p3 V. p& Z1 H# s3 O) s; j
相反,對付那些只能向外開啟的房門,攻堅隊必須改靠在門鎖的一側,令衝房動作保持暢順快捷。
& b' ^0 e- i+ u; L: |" r# o* ^) u8 ]5 ~  j

8 p& x1 l$ a4 \( Q. Z* N/ d' _攻堅隊員必須儘量靠近門旁,保持蹲伏或跪射姿勢,眼睛密切監視所負責的警戒範圍。各人手持武器作準備射擊姿勢。在衝進房間發起攻擊前,武器保險杆扣在安全位置上,食指擱在扳機護圈外。' u2 E. ]2 D8 u( G5 F  [/ q+ g2 i

& p7 c. ~  y+ K4 d3 t0 |! i, d" K1 ~$ s: l0 \5 k
A. 以門鎖為破門處時,攻堅隊排列在門鉸那一側,讓前鋒筆直衝進室內。2 X0 l8 m9 J. w, n
B. 當以門鉸為擊破點時,攻堅隊排列在門鎖那邊,令前鋒同樣可以筆直路線進房。
, t/ s+ F  b5 A1 x) }" aC. 若門戶向外開啟,攻堅隊便要改為在開門的一側埋伏,才能保持首名進房隊員的筆直路線。
' {% a' X$ w7 X" N0 r5 X
* [- p9 m, L/ Z5 K- |0 o: T: h( w7 ]9 _  ^
8 T( R* S! p/ @% b' E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 X. ~" ]; r  G7 n- g9 |- L8 c
; c1 u& f7 ~) w5 z
9 |- i) d) a! ?0 q) h0 s$ S
4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16:00 | 只看该作者
昏暗中進房技巧0 Y6 n9 p& T/ d) Y
適用於日間戰鬥的搜尋技巧裡,拐角搜尋及衝房行動是兩個最基本的項目。在黑暗環境裡,若能夠巧妙運用手上的照明工具,上述兩項技巧仍是房間搜尋的最有效手段。! h, p5 ?+ Z  O" O1 X1 q9 c

+ M5 F+ @) h7 @6 s7 s9 k
  k6 ~. |: ?, p& T3 Z! H4 s
/ J6 W4 q" Q( l/ ?3 B3 a1. 在本頁的例子裡,犯罪份子為了逃避兩名特警隊員的圍捕,利用黑暗環境的掩護藏匿在房間內。特警隊員雖然得悉對手潛藏在室內,無奈未能確定他的埋伏位置。相反,對手卻預估到隊員若要進入房間進行搜索,必須越過房門範圍,因此可以鎖定及瞄準該區域,從而掌握戰鬥優勢。特警隊員若貿然衝入,將要冒著極大風險。7 a+ K1 v& P! f0 Y

! {* w$ ]" C  i' r+ j3 P9 u) i( t3 ~" e7 K
0 n9 A' w4 H& I/ V+ [$ p- r+ `
2. 在此不利形勢下,特警隊員只能留在室外,利用照明工具把搜索光束投射進室內,以拐角搜尋方式,朝著一定方向,逐一掃視房間內每處地方。
0 A9 ^& \  O+ @" Y/ L/ K* ?, }$ l0 C  I8 }

1 O  E! i$ ^0 P5 l: D
% v; U8 ~4 W( H. Z% [$ P3. 對手為著避免遭搜索光束鎖定,必須往同一方向規避,這麼一來由特警隊員操控的光束便發揮著驅趕棒的作用,從而令對手陷於被動境地,隨著房內可供躲藏範圍逐漸縮小,最後迫於無奈只好退守到房間末端,受困在那搜索光束不能覆蓋的死角區域內。過程中為防對手洞識意圖,搜索光束會不斷閃爍,並在一狹窄角度內作上下左右晃動。% S$ C) R. Y/ t# Y; s

$ T; a  c9 }6 |. h  b% A7 C6 b/ p2 r
& w; w8 p5 e: `& g1 F
' |4 `( j' c1 u' t  Q4. 當認定對手已被困於死角位內,隊員意識到進門時機來臨時,前鋒迅速將搜索光束轉移射向房門範圍的地板上,由近而遠地查明前方的機動路線。
% o+ |% R/ u2 _4 W7 w
8 Y; R) [% u8 l7 M7 C! N/ [2 U
! R) ~5 j* r4 N# a5 ~
& W$ l. @" }/ S5. 熄滅搜索光束,趁著這漆黑一片的瞬間,前鋒趕快越過危險的房門範圍,沿著剛剛確認暢通無阻的路線,迅速掩至房間裡的另一端。- D, J0 M8 T- l+ `
前鋒的衝房行動,必定會吸引對手的注意,但在黑暗的環境下,對手只會瞥見一個飄忽的黑影,不足以成為射擊目標。( ^; z8 o) Z6 p* X5 i6 i- N

5 o1 E3 k3 p8 b
0 d8 R. x% E% W7 x5 {* ^" E3 J; k. y
6. 就在對手持槍追瞄前鋒隊員的當兒,掩護手緊隨前鋒掩進房間內,並立即將搜索光束照射向死角區域,使對手原形畢露。由前鋒開始衝房行動至掩護手重開光源射向死角區域,整個過程不應超過兩秒鐘,防止對手有充裕時間向前鋒射擊或伺機逃離被困角落。
. m2 J( y2 ]0 ~, [+ d! c$ g對手遭意想不到方向射來的光束照射著而無所遁形。此刻他除了感到驚訝外,只能有兩個抉擇:立刻向光源方向展開攻擊或迅速找尋掩蔽。
- ]& H! a. u" X2 t% M若對手選擇攻擊行動,前鋒可在黑暗中開火將他解決掉。如果對手忙著找尋掩蔽,掩護手的照射光束可緊隨其後,將掩蔽位置鎖定,前鋒亦可乘此空隙爭取更有利的射擊位置。
$ l9 t: y% a5 z1 U# `
9 M8 Q6 m+ e) c; W0 c/ z9 i% ~# X/ k+ b: p! M

; u. t4 J, J; w2 b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 v0 y  {4 j) u* p2 |+ ^+ Y; I1 a; a5 l9 C" E4 w. x! \
5 ?7 }& b/ {( q
0 Q( T* C1 |; t6 Y; k
我們遂決定把《GO!GO!GO!》第三輯定為狙擊戰術專集。狙擊手是一個同時存在於特警部隊和軍方特種作戰組織的崗位,雖然有著相同的訓練和裝備,但行動準則和擔負之角色卻截然不同,要在一本戰術手冊內涵蓋此兩大範疇,對編輯工作無疑是一項挑戰!
3 z8 t$ `* V( [% s4 V2 y1 D$ o; i
: v" m/ |+ Q! K+ u
3 P; a7 W9 N9 X: ]# b6 Q! B
寂靜的狩獵者* a5 I3 _4 v  I4 M+ e5 Q# }
狙擊手向來予人的感覺是富傳奇性的。對成員要求嚴格的戰鬥技巧,加上特殊和艱苦的訓練、精準的武器裝備,使狙擊戰術充滿著英雄主義;單打獨鬥的作戰方式更使狙擊手增添上不少浪漫色彩。難怪狙擊戰術這題材的書刊一直受到讀者的青睞。
. ^  T) o- \4 a' \$ D儘管狙擊戰術有這些特殊之處,但在軍事範疇裡卻非獨一無二的。海軍作戰艦艇類別中,素有「寂靜狩獵者」稱號的攻擊潛艇,是無論在戰術運用和戰略意義上都與狙擊手起著相同效果的武器。) B! O2 R- G; s4 w+ g! p
冷戰過後,世人剛從大規模核戰威脅中走出來,卻又一頭栽進日漸猖獗的地區軍事衝突及恐怖活動威嚇的泥淖裡。面對這種新形態的挑戰,無論軍方或特警狙擊手,在任務中擔負的角色將更多元化;發揮的戰術作用將更形重要。趁著這關鍵的轉折時代,對狙擊手及其戰術作出探討,及推算未來的發展,是最適當不過的時刻。
. d6 U) h3 v" f6 U/ q6 c與人們一貫的想法不同,潛艇與狙擊手的相似之處,並非在於他們都是執行偵察、偷襲等同類任務,而是在本質上有下列四大共通之處。研究這些戰術的共通點,可讓我們對狙擊手的角色和戰鬥技巧有更深入和透徹的瞭解。
3 _# {" k1 x' i; [/ U編繪:陸子峰 tfluk@mail.vpress.com.hk
+ e/ J3 W2 z' L0 [$ B6 ^) ]$ T: |0 {- |6 B* v4 u( s2 o% l$ m: K
6 `3 z/ y& x, @# p* }% U
隱蔽性好
8 l0 [& ?" K8 @: J( A5 I+ D潛艇的最大特點當然是隱蔽性好了,這是任何武器載台無法比擬的,即使現今鬧得甚囂塵上的隱身艦艇,也無法與潛艇的隱蔽性相較量。潛艇活動在黑漆漆的水下,深不見底和阻截探測電磁波的海水,成了潛艇逃避敵人耳目的天然屏障。加上現代潛艇的噪音愈來愈小,一艘潛艇若關掉主機,靜靜地躺在海床上,是任何現代偵潛手段都無法探測到的。許多時敵艦被潛艇發射的魚雷擊中,仍不知潛艇所在的方向,更不用說發起反擊了。) a8 T* d' V" T7 `
深入敵後,單人匹馬面對敵人環伺,狙擊手同樣是要以隱蔽作為防禦手段。在接敵階段,隱蔽可防止敵人覺察其存在;發起攻擊後,隱蔽則可逃避敵人追擊,安全退出敵區歸來。訓練課程裡,如何利用環境條件來隱蔽進軍路線和狙擊據點、甩掉敵人追蹤及各種反狙擊行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內容。
( v( c. i/ [' l" @2 y# N& W) N1 P/ j; a9 t9 S' v2 K

7 f; p6 Q5 ^( C! L6 n  X4 {5 x* i9 I7 m' L2 J4 \! `4 q6 N
突擊力強
8 K8 v) l6 m, P% v攻擊潛艇不像水面艦艇般滿佈各類火砲導彈等武器,儘管近年先進的攻擊潛艇已可發射巡航導彈,但絕大部分仍以魚雷為主要攻擊手段。武器選擇少和火力彈性低都無礙潛艇的戰鬥力。高強的滲透本領,使它能靜俏俏地避過敵人的重重防禦,直達目標近處展開攻擊,將魚雷的破壞力完全發揮貽盡。; q/ d; A9 U$ ?6 Y
現代潛艇一般裝有四至八個魚雷發射管,假如管內的魚雷對單一目標實施齊射並準確命中,那麼,即使是排水量達十萬噸的超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也將被擊沉。事實上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種艦艇可以經受得起這樣的重挫。
5 `/ h: k2 Y5 d  `7 b3 C& \在武器運用上,潛艇與狙擊手有異曲同工之妙。狙擊手配備半自動狙擊步槍作主要武器,雖然缺乏自動武器的猛烈持續火力和面殺傷功能,但藉著狙擊槍精度高和有效射程遠,狙擊手可獵殺一般單兵武器射程以外的敵有生力量。大口徑的「反裝備狙擊步槍」甚至可以摧毀敵人的流動導彈發射車、雷達天線等重要設施,與其他步兵班用武器比較,其費效比要好得多。
8 @2 Y9 q" h: v獨立性高4 i- J/ T8 c; z  c# L
潛艇水下續航力大、自給力強,常規潛艇儘管無法與航程無限的核潛艇相媲美,然而科技日新月異,已使現代先進的常規潛艇作戰半徑超過五千浬的驚人距離。隨著空氣再處理、高營養食品製作與冷藏等技術不斷改進,常規動力潛艇的自給力大幅增加,一次帶足給養,可在水下潛航3-5天,未來配備斯特林引擎的潛艇更能長達15天,可以遠離母港、補給船隊而獨立作戰。
0 u+ m- z) p3 v狙擊手通常是單獨或以雙人小隊編制執行任務,他們帶備所需武器彈葯和生存物資,無需友軍的支援和補給,深入敵區向目標地帶滲透,加上武器輕便、彈葯消耗量少,機動和保障極為方便,可以長時間有效地執行偵察和狙擊任務,被敵發現的可能性小,被打擊和殲滅的風險就更低。這種靈活且獨立的小隊作戰形態,令敵人難以捉摸其動向而感防不勝防。
1 {6 Q! h( y* F( S) G具阻嚇性
% V0 V6 Q# l% _: P潛艇因為具備上述的特點,從而引伸出這樣的戰略效應:軍事衝突中,交戰的一方如果宣佈在敏感的海域部署了潛艇,即使對方心存疑惑,也絕不敢等閒視之;縱然是子虛烏有,卻由於無法事前查證,只有在船隻遭擊沉的時候,方能確定到底有否潛艇活動,可是這已經太遲,且代價實在太高。潛艇的存在,會迫使對方行事步步為營,處處受制肘,如果不能趕快把它找出來,會因此而變得束手無策,最終甚至要從戰略層面上,重新評估勝算的多寡。
9 y& h9 d" P5 U9 c3 e+ C二次大戰中,盟軍為了消滅德國的潛艇,曾投下不成比例的龐大兵力,平均一名德國潛艇水手可牽制二百名反潛人員!狙擊手是地面部隊裡唯一可以產生同樣戰略效應的崗位。只要讓敵方指揮官意會到他的存在,一個精銳的狙擊手,許多時即使未發一槍一彈,已可以牽制對方一個步兵連甚至更多的兵力。令敵人作出部署決定時,不能忽視這個會影響戰果的潛伏因素。
1 x' `3 @7 c. P% T+ f, |9 `狙擊手之狼群戰術
5 N5 o2 e% a% C$ g" w/ i納粹德國曾在大西洋上,運用有名的「狼群戰術」,將潛艇的威力發揮得淋漓盡緻,幾乎令盟軍的海上運輸完全中斷。研究這方面的戰史和日後的反潛技術發展,對如何在軍事衝突中有效運用狙擊戰術,可帶來不少啟示。
4 z$ p! z- E3 O" o「狼群戰術」就是潛艇密切協同集群攻擊的理論,其要點是:在敵方運輸船隊可能經過之海域,布置潛艇戰鬥群組成的巡邏網。當一艘潛艇發現目標後,就發電報給潛艇指揮部,指揮部收到消息後,當即命令附近的潛艇一同向目標靠攏,等到夜幕降臨,集中起來的潛艇便在水面從600米距離附近一齊像狼群衝向獵物一般向目標發起魚雷攻擊,使敵護航兵力顧此失彼,力求給運輸船隊以毀滅性的打擊。\r+ u# `. c" n! i* m; ~- k4 d
儘管狙擊手是單獨行動或遂行小隊戰鬥的兵種,但從「狼群戰術」的成功戰例來看,戰爭中大量部署及使用狙擊手,將狙擊戰術提昇為主要作戰手段,是絕對符合現代特種作戰趨勢的。* K, H) X: X' ]
隨著地面部隊裝備「數字化」發展,供單兵攜行之全球定位儀和資料鏈傳輸裝備的出現,為狙擊手遂行「狼群戰術」鋪平了道路,指揮官要有效指揮和控制分散行動的多個狙擊小隊是切實可行的。在部署過程中,指揮部與狙擊小隊保持密切的訊息及數據聯繫,並可從多個不同方位上,持續蒐集最新敵情,再透過電腦訊息處理系統,把情報拼揍成一幅清晰的戰場圖像,準確掌握敵部隊的行動和意圖,然後在關鍵時刻和決定性地點上,適時地集結狙擊小隊,從多個方向對敵發起狙擊,這樣不但霎時間給敵人造成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態勢,挫敗其士氣;還可藉狙擊手的滲透特點,將前線轉移至敵人心臟地域,令對方疲於奔命;狙擊小隊化整為零、神出鬼沒的作戰形態使對方找不著目標,無法形成反擊重心,被迫處於捱打狀態,從而達到消滅敵人和保存自己之目的,最終導致瓦解敵整個作戰行動。) Z3 I* M2 k' \+ a+ ?) d
大部隊重火力攻防戰的傳統戰爭方式正逐漸淡出戰場,代之而來的是高技術條件下的特種部隊作戰。狙擊手的角色日益吃重,將令反狙擊戰術有更迫切發展。反潛戰術守則裡,有一條金科玉律:要對付敵潛艇,最有效的方法,是派另一艘潛艇去幹掉它!同樣地,反狙擊的最得力者,仍是狙擊手,因為只有狙擊手才能瞭解狙擊手的想法和意圖,進一步準確預計到他的下一步行動,從而給予截擊。可以想見,未來的典型戰爭將會是敵我雙方特種部隊在隱蔽中互相角力,而顯現出來的是狙擊與反狙擊戰鬥!6 d; d  C2 W" N

2 M) A  w6 I' C- a9 N7 ~7 w
3 F5 Y  h/ d9 T1 _3 L5 U9 k3 b7 Y$ h2 A0 x! m0 r2 s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P& \9 W- [. d' d4 ~6 I
% u5 g) [/ d9 }

% ^8 J% E! ^7 r( [. s2 v- p與敵遭遇! W# {. F  v1 P* L* a4 F+ P
狙擊小隊一旦遇上敵人,唯一的應變手段是趕快脫離接觸。為了培養良好默契,平時要對不同形勢和不同方向的接敵情況進行多番的演練,以便任務中萬一遇上這危險情況時,可以不假思索,本能地在最短時間裡作出應變。7 U8 t& X# d; _( w( n6 |
如果狙擊小隊在敵人還未察覺前便及早發現了對方,他們會立地紋風不動,若有時間作出反應,便會移動至最接近的隱蔽處,直至敵人離去為止。若不幸被迫要與敵人展開週旋,狙擊小隊會按如下戰鬥程序脫離:8 @2 J- q% V7 t
* J$ O! X, {' R: H+ L
5 w* _; i8 S# y' [6 R2 n
# Q5 z7 ^: v5 K$ q7 }1 @
1. 觀察員會以自動步槍向敵掃射,發揚攔阻效果。
+ a: x3 @# A% j# u0 T( |2. 狙擊手朝觀察員與敵之間的地方投擲煙幕彈。! X* A1 A' ?% y: @3 N3 y: s4 X
3. 趁著煙幕未完全發揮遮蔽效果前,觀察員向敵人發射或投擲破片手榴彈。
- T& q1 ^' Z+ ]; |, j4. 狙擊手則向敵方最具威脅之目標作瞄準射擊。% o1 q3 x( b9 _, C
5. 然後觀察員在煙幕掩護下朝狙擊手位置撤退。
! X5 o, o/ d8 p( t* o9 ]. @" z' W在互相作交替火力掩護下,狙擊小隊退至敵人無法直瞄射擊的掩護點。若戰鬥中兩人失散了,便要自行退至前一個歇息處重新集結。
* I4 t+ e4 D, X9 o+ P
# e- o6 u' N( \2 [  c4 z/ H$ [
+ P1 I1 H) B- V# h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 X; {! @5 ]8 k) d+ q. i
0 g/ Q; ~3 u# l# q
8 z* |; X1 f8 I6 x

2 i9 @) v; e) }/ q% f街區地帶
. {) }  p4 C  K  E4 ?建築物是良好的掩蔽體。在街區戰鬥裡,完好無損的樓房許多時都惹來敵人的注意,即使沒有發現狙擊手的蹤跡,也會成為炮擊的目標。因此那些曾受炮火洗禮,甚至已完全被催毀的頹垣敗瓦,往往變成狙擊手藏身之所。
6 @) N2 Q$ I- C戰區裡一些空置建築物,敵人棄守前可能已佈下了陷阱,目的在阻止後來者占據,對欲設置據點的狙擊小隊來說不啻是個辣手障礙。遇上這情況,小隊要暗中對該樓房觀察一段時間,若發現偶爾有當地人出入或兒童在嬉戲,那便可以放心了。  T% |5 T+ Z, t! [9 Z. n
一些距離敵人據點或行軍路線十分接近的樓房,是對敵監視和狙擊的理想地點,無奈敵人也會因這些畔鄰建築物近在咫尺而深感威脅。因此敵人每感覺有不尋常動靜時,為策萬全都會先下手為強,向這些可疑的地方逐一開火掃射,實行所謂火力掃蕩(recon-by-fire)。由此可知,選擇隱蔽據點其實是狙擊手與敵人鬥智的遊戲,理想的藏身之所應該是既符合各戰術要求,卻又被人忽略了或甚至超乎人們估計的地方。9 A$ o! L1 l, K' _) T5 ~" ?
緊急撤退計劃7 t' D7 V1 S% R- c( p! t! o
對埋伏在建築物隱蔽點內的狙擊小隊來說,一個緊急撤退計劃非常重要,因為樓房基層向街的門窗是出入的必經通道,容易被敵人控制。縱使任務中狙擊小隊沒有被發現,他們在撤退時一般會另找一條路線和出口,不會循原路離去。( k9 m  D5 @7 `7 r5 ]# ~/ V
一旦據點被發現,敵人必然先封鎖全部出入口,切斷狙擊小隊的撤退路線,使之插翼難飛,然後才展開清場行動。針對這種不利情況,緊急撤退計劃都是預先設定一些非常規的逃走路線,使狙擊小隊能夠突破包圍,安全撤往預定的「集結點」。' @, J% \7 r" Y! {. H+ t; {/ n& G
所謂「非常規」逃離手段,關鍵在於捨棄原來的進出路線或敵人預期的必經之處,狙擊小隊會從樓上窗口放下繩子,以垂降手段迅速撤往街上,又或在緊貼畔鄰建築物的牆壁上預先裝妥線形切割炸藥,在危急關頭將牆壁炸出個大缺口,然後穿越隔壁的樓房遁去。
& C+ |$ T& _  r, O& \" R& K- q' o8 Z0 R2 C
0 [+ p( p7 K. Q* R8 m' C
1 r5 r9 E* y* F$ W4 e, b
1. 這是史太林格勒的二次大戰紀念遺址,這建築物是當年蘇軍狙擊手的埋伏熱點。數量眾多,外貌千篇一律的窗戶,是狙擊街上德軍的理想據點。
" x4 T$ D0 K) P& f3 v7 i2. 垂降街上和爆破牆壁是兩個迅速且可靠的突圍手段,但必需事前作好安排。
& \7 c2 q1 O7 T8 l2 B9 o8 _  _' q3 F( z- j5 V# ?, @8 p. n
2 L9 P6 l+ K! ^+ ^$ P: p0 [

' V( l/ Y- a5 ?- c. e; p1 {5 ]9 ~' P( t
! n8 ]# t& r0 p* B--------------------------------------------------------------------------------1 K. D% r$ }% N9 e

5 h. y: R' {9 X9 I3 L! o) r1 E
& b+ ?+ u9 U! j7 I  ?0 u# W1 L8 W
/ q9 u/ O  {5 d/ x0 Y, g3. 都市迷彩圖案是由不同深淺的灰、黑色塊組成,但只能在凌亂的殘垣敗瓦中才產生掩蔽效果,於未受破壞的完整樓房或街區上,都市迷彩沒有任何偽裝作用。
) t* f2 f4 J2 [5 v* E4. 狙擊小隊若沒有配備都市迷彩服,可將身上的叢林迷彩服內外反轉穿上,讓原來衣履的灰或灰綠色權充都市迷彩色,不失為一個急就章的方法。
! ^  }* `0 O( L5. 埋伏的地區若非無人地帶,附近偶爾會有民眾出沒,此時狙擊小隊改穿上當地居民的便服,或許有更好的「掩蔽」效果,即使在樓房裡走動或撤退時給意外瞥見,或許仍有機會瞞過敵人耳目。
" V. @: [4 j0 n5 P: }$ I6. 這是從目標處往外望之街景。0 c; u8 K. Y3 X
A. 近距離的隱蔽點雖有利觀察,但容易被發現。
& P* e" o( t7 @0 _* PB. 塔頂是熱門的觀察點,必然是敵人份外關注之處。! b9 G& t3 Y. x. h
C. 較低樓層的受關注程度較少。  z7 P/ b( J& L/ f9 I+ I
D. 在天空背景襯托下,狙擊手一舉一動都容易被瞥見,因此天台不是首選的隱蔽點。" U% C/ \9 S+ A4 }# A) K# A
E. 孤立的窗戶特別惹人注目。! q" I$ X: F7 B# b. x( s
F. 斜向著目標處的窗戶容易被敵人忽略,是理想的觀察點。  p0 k" E. l* z+ }! j1 w7 r
G. 低於目標處的窗戶不利觀察敵人,沒有戰術價值。
9 j5 q* Y0 h* Z' S9 Q/ ?H. 建築物上一些裝飾性的縫隙、氣窗,是敵人意想不到的觀察點。. q, {. b) W7 r+ C+ u: U1 o$ {; H" c
I. 屋簷下或走廊深處的窗戶受陰影掩蔽,不容易被發現,是絕佳的狙擊手藏身之處。8 f1 E5 |1 Q, O; |
4 J6 E7 h" k2 ^; R& N
& E. v7 x2 h( P2 W8 l! j0 y* I/ ]

, z# {5 ~$ q/ h" ?& y/ S
6 l- m; |0 O- s) M. \) z8 r' H# p% X: ?  E% p$ S( I

2 j( c" k  S. [; O--------------------------------------------------------------------------------
3 G7 s* N& S% P
1 T& b: O; {" z# ^. g
2 }; K" D$ F# j8 h
% Y- y' Y' Q( ^7. 除非該樓房上多數的窗口都已打開了,否則不要以這些窗口作觀察和射擊。相反,若是該處的窗戶一般都是打開了的,那麼便不要刻意把據點處的窗戶關上,以免惹來懷疑。, R6 c# I- r) v# |6 R
8. 通花窗簾布或薄紗令街上的人無法瞥見屋內情況,但隱蔽在室內的狙擊手卻仍可監視外間的一舉一動,甚至透過窗簾向外射擊,因此是良好的掩蔽物。
9 r* f( j8 ]1 D9. 在刮大風的日子裡,應先把窗簾釘好或加重物固定,避免大風把窗簾吹起。
; i8 |6 l2 T* u10. 許多建築物都有前後相對的門窗,可讓陽光完全穿透,在室內走動很容易形成晃動的剪影,預防方法是在兩扇相對門窗間掛起兩幅遮擋物,例如偽裝網、帆布或毛氈,任何時候該兩幅遮擋物都不可同時打開。
1 |/ K; q2 I2 Y. a11. 切勿清潔佈滿污漬的玻璃窗,只需用酒精清理出一小塊僅供眼睛窺探的小面積便可。  E* s- u4 k8 y$ L; J1 ^
12. 用玻璃切割刀在關閉了的玻璃窗下方切割出一小角作射擊孔,缺口要成不規則形,才不致引起敵人懷疑。
& X- j+ U# Z) R1 u7 E& `13. 如果有多個窗子可以瞥見目標,那麼不要選擇對正目標的窗口作埋伏處。與目標成一夾角的窗口可給狙擊手多一點掩護。小心不要呆在同一個窗子進行持續多次的射擊,應該不斷轉換射擊點。飄忽不定的位置,使敵人無法有效還擊。7 @# a) Y# e/ r
14. 靠在窗前容易暴露蹤跡,把槍管伸出窗外更是致命的錯失。
$ m+ K) l8 g' l/ J0 |+ J15. 狙擊手應把射擊位置退往房間深處,直至完全隱沒於陰影裡。$ P3 c  A+ O/ r9 }2 V
16. 在既潮溼又寒冷的日子,槍口火葯氣體會形成十分顯眼的白煙,槍管內沾滿潤滑劑也會產生相似效果。
5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16:02 | 只看该作者
17. 要射擊對街樓房上的目標,狙擊手據點必須與目標處於同等高度或高出一兩層樓房,才會有理想的彈著位置。按此標準,狙擊手若要射擊對街上的目標,最適當的射擊據點應位於建築物二、三樓範圍。
  N0 v7 P7 m+ Y5 s7 N: i9 m( e3 i- y# d18. 建築物高層或天台是良好的監視位置,可以俯瞰大面積的街區範圍,卻不是理想的射擊據點。為了向街上目標射擊,狙擊手必須探身出樓宇外,從而暴露了位置。
* b& a5 b2 H: A6 d19. 要從房間深處居高臨下朝街上目標射擊,狙擊手需要一個較高的室內射擊位置。把傢具和沙包等堆疊起來,放上一扇門板,便成一個臨時射擊平台。窗子與平台間掛上一幅深色的偽裝網可避開敵人注意。
% m0 o* P  u7 e4 E7 q& {7 \4 _20. 許多樓房的外牆是無法抵禦步槍彈的,因此在據點處堆上沙包,可避過敵人的第一輪反擊。在曾遭炮火破壞的樓宇內,找尋泥土來填塞沙包並不困難。
  r) i2 Y' k: G: o" l# R$ F21. 除了門窗外,臨街外牆上的彈孔或破洞都可用作射孔。在可以瞥見目標的方向上,選取一個較小的破洞,把朝向室內一方的洞口直徑鑿大數倍,使破洞成向內張開的漏斗形。7 v' T- q. S/ l: T
22. 內向漏斗形破洞既可擴大視界和射界,又可維持洞口外觀不變,隱蔽良好且便於偽裝。
3 c& P) N9 w* {: k23. 瞄準線與槍管軸線間存在距離,因此以小破洞作射孔時,小心槍管軸線有否被遮擋。0 k7 n0 Q9 Q  l9 e! P
24. 不要選擇有兩面臨街的房間作隱蔽點,這會讓敵人有機會從兩個方向朝室內窺探,增加被發現的風險。多窗口的房間也是不利的藏身之所,一旦敵人還火,窗子上的玻璃碎片橫飛,徒增受傷機會。- e* Q. y/ F$ n4 l% o; E# n
: {  R( S  ^8 F6 T
2 S: P0 i( R( q+ y5 m6 E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V+ O; B, @% R" L7 D. y' v' h1 L) X, f* [" c* K3 w# k) |; ]
( G1 M$ x8 j* s, |

0 j# j) t( h7 j: A% }" b9 S/ |, B, b* ]+ O* E( r
7 d  k8 c$ [$ @- |9 H
6
匿名  发表于 2004-12-18 11:15
这个不是官网上免费的部分吗?要看收费部分内容。
7
发表于 2004-12-18 18:59 | 只看该作者
曾经拍过,贴上!被告之是毫无意义的东西!遂放弃~
8
发表于 2004-12-20 20:5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大哥 我拜托的 我觉得你能全贴出来而且画质和前面的一样 那我真的要狠狠的^……谢谢你 :) 不要理那些脑呆有包包的无意义论者
9
发表于 2004-12-20 21:40 | 只看该作者
你要是贴全了,就给乃受精,hoho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0 22:56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金属外壳 at 2004-12-20 21:40:$ U# v& ^3 G. G" N" D
你要是贴全了,就给乃受精,hoho
0 B' f# s0 f* t

, v6 x: X1 ]- m* M6 ?; i就怕你射
11
发表于 2004-12-21 03:3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好,支持!
12
发表于 2004-12-24 03:5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可以学点知识!希望以后多发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作战两千(COMBAT2000)成立于新世纪2000年,COMBAT2000品牌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以诚信为宗旨,力求获得广大用户的拥戴及所有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的支持。

联系我们

  • 地址: 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大道起云路1号视联电子科技园A栋711室
  • 电话: (am10:00-pm17:00) 400 602 2000
  • 传真:+86-20-8231-1913
  • Email: sales@combat2000.com

分享到

新加入会员

© 2001-2013 COMBAT2000论坛.粤ICP备14001821号  Powered byDiscuz! X3.2 Licens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