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醒目!!激光的安全常识

[复制链接]
查看: 581|回复: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16 2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醒目
' ?+ Z) l, r* D; G/ ~0 A! Z
3 L1 g; Z3 |- l0 s! u7 y% o& z2 v鉴于越来越多的无知少年,不正确或非法使用激光产品.特别发个科普贴,来表明大功率激光制品的危害.并指导进行防护,正确的使用激光产品.对侵害到自己人生安全的行为,要坚决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u; w: J% q5 Q+ g
! ?! `: S% J3 O1 [
激光危险度的分类
& G+ u1 x( L/ x6 F8 z# _* R1 B: n
/ k  M" O9 q. u根据激光对人体的危险度分类,在光树内观察对眼睛的MPE(maximal possible effect最大可能的影响)做基准,可分为一到四级。激光产品厂商应该把Class II, III 和 IV的警示标签贴到相应的激光产品上* h/ d- e' G$ N3 C: }5 }
& s# V+ c: Q" J+ n" [# n% U
Class I :低输出激光(功率小于0.4mW),不论何种条件下对眼睛和皮肤,都不会超过MPE值,甚至通过光学系统聚焦后也不会超 过MPE值。可以保证设计上的安全,不必特别管理。典型应用如激光教鞭,CD播放机,CD-ROM设备,地质勘探设备和实验室分析仪器等。 / U+ r; R8 v0 D  c8 j

1 N/ E, O4 |& G9 u1 \+ lClass II :低输出的可视激光(功率0.4mW-1mW),人闭合眼睛的反应时间为0.25秒,用这段时间算出的曝光量不可以超过MPE值。通常1mW以下的激光,会导致晕眩无法思考,用闭合眼睛来保护,不能说完全安全,不要直接在光束内观察,也不要用Class II激光直接照射别人的眼睛,避免用远望设备观察Class II激光。典型应用如课堂演示,激光教鞭,瞄准设备和测距仪等。 , R. C  [9 H5 [  H1 q" c
, T+ ?1 E4 B. L: m5 Z+ w+ A0 g
Class III :中输出激光,光束若直接射入眼睛,会产生伤害,基于某些安全的理由,进一步分为IIIA和IIIB级。 4 u  W& e# G0 G7 g9 Q9 v6 s- r: _
   IIIA 级为可见光的连续激光,输出为1-5mW的激光束,光束的能量密度不要超过25W/m﹣m,避免用远望设备观察IIIA激光,这样可能增大危险。IIIA的典型应用和Class II级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激光教鞭,激光扫描仪等。
* w0 A, X7 \; S   III B 级为5-500mW的连续激光,直接在光束内观察有危险。但最小照射距离为13cm,最大照射时间十秒以下为安全。IIIB 激光的典型应用如光谱测定和娱乐灯光表演等。
! M- ]6 U( x7 \/ l7 C1 t1 N  e  X& i6 q' M/ A  R' P) y' z
ClassIV :高输出连续激光(大于500mW),高过第三级,有火灾的危险,扩散反射也有危险。典型应用如外科手术,研究,切割,焊接和显微机械加工等。
) w  t. @  w3 u7 I  根据激光对人体的危险度分类,在光树内观察对眼睛的MPE(maximal possible effect最大可能的影响)做基准,可分为一到四级。激光产品厂商应该把Class II, III 和 IV的警示标签贴到相应的激光产品上。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6-4-16 23:44 | 只看该作者
激光的生物学作用基础
1 j( r. |* G( ^7 U  ^  `5 h目前认为激光生物学作用的生物物理学基础主要是光效应、电磁场效应、热效应、压力与冲击波效应。
4 p$ [6 ~) A4 J(一)光效应" B; c% w" @6 ?
 激光照射生物组织所引起的光效应中主要决定于组织对于不同波长激光的透过系数(T)和吸收系数(A)。不同的组织及组织中的不同物质对于不同波长的激光的透过系数和吸收系数是不同的,对组织的光效应大小由T与A的乘积决定。T·A的积愈大,则此种激光对该组织的光效应也愈大,例如:用于视网膜凝固,波长为6943的红宝石激光作用于视网膜时,T·A=71%,这个数值比较大,故光凝固效果好,但对视网膜乃是波长为5750的激光的T与A的乘积最大,即光效应最佳。. D7 J( H9 F1 j3 Q/ Y! p
  组织吸收了激光的量子之后可产生光化学反应、光电效应、电子跃迁、继发其它波长的辐射(如荧光)、热能、自由基、细胞超微发光(生物化学发光、系自由基重新结合时释放出来的),可造成组织分解和电离,最终影响受照射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甚至导致损伤。/ r, t; K& T! R6 V5 F0 e- F
  光化学反应在光效应中有重要的作用,普通光所引起的各种类型的光化学反应,激光也都可引起。" q3 u9 ]" G& q; |
  激光作用于活组织的光效应大小,除激光本身的各种性能外,组织的着色程度或称感光体(色素)的类型起着重要的作用,互补色或近互补色的作用效果最明显。不同颜色的皮肤,不同颜色的脏器或组织结构对激光的吸收可有显著差异。
4 n" J) ~' L# a3 e* @; D0 l1 l在医疗和基础研究中,为增强激光对组织的光效应,可采用局部染色法,并充分利用互补色作用最佳这一特点。另一方面,也可利用此法限制和减少组织对激光的吸收。
9 I! N# R  @4 M(二)热效应 7 N3 }- J5 A1 W7 O
激光的本质是电磁波,若其传播的频率与组织分子等的振动频率相等或相近,就将增强其振动,这种分子振动即产生热的机理,故也称热振动。在一定的条件下作用于组织的激光能量多转变为热能,故热效应是激光对组织作用的重要因素。分子热运动波长主要表现在红外线波段附近,因此二氧化碳激光器输出的红外激光对组织的热作用甚强烈,一定类型和功率的激光照射生物组织时,在几毫秒内可产生200~1000℃以上的高温,这是因为激光,特别是聚焦激光能够在微细的光束内集中极大的能量,例如:数十焦耳的红宝石激光或钕玻璃激光聚焦于组织微区,能在数毫秒内使该区产生数百度的高温,以致破坏该部位的蛋白质,造成烧伤或气化,而数十焦耳的普通光是根本无此作用的。此外,还发现激光引起的升温,当停止照射后,其下降的速度比任何方式引起的升温下降速度慢,例如:数十焦耳红宝石或钕玻璃脉冲激光引起的升温要下降到原正常温度,约需数十分钟。. q( y* o" D8 {6 [
(三)压强效应 3 x  R7 P. i: h( {
当一束光辐射到某一物体时,在物体上产生辐射压力,激光比普通光的辐射压力强的多。若焦点处的能量密度为108瓦/平方厘米,其压力为40克/平方厘米;当激光束聚焦到0.2毫米以下的光点时,压力可达200克/平方厘米;用107瓦巨脉冲红宝石激光照射人体或动物的皮肤标本时,产生的压力实际测定为175.8公斤/平方厘米。
) L! n9 b1 S1 @8 J  当激光束照射活组织时,由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很大,故活体组织表面的压力传入到组织内部,即组织上辐射的部分激光的能量变为机械压缩波,出现压力梯度。如果激光束压力大到能使照射的组织表面粒子蒸发的程度,则喷出活组织粒子,并导致同喷出的粒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机械脉冲波(反冲击)——冲击波出现,这种冲击波可使活组织逐层喷出不同数量的粒子,最后形成圆锥形“火山口”状的空陷。
. F6 V/ U. o) k2 g  除上述由于强大的辐射压引起的反冲击压而形成的冲击波外,组织的热膨胀也可能产生冲击波。由于在短时间内(毫秒或更短)温度急剧上升,瞬间释放出来的热来不及扩散,因而产生加速的体热膨胀,例如:用60焦耳的红宝石激光照射小鼠腹壁,在几毫秒内腹壁形成半圆形突起,此即被照射的皮下组织处产生了爆炸性的体热膨胀。) l6 g; @9 L) @5 M, @" k
  因体热膨胀而在组织内形成的压力以及反冲压,都可产生弹性波向其它部位传播,最初是形成超声波,逐渐因减速而变为声波,进而变为亚声波形式的机械波,最后停止传播。
+ z+ y* g' X; x1 g  在组织的微腔液体层内,因超声波听传播同时可出现空穴现象,因空穴的积聚可造成明显的组织塌陷现象,有时又可产生数值较大的压缩冲击波,这一系列的反应均可造成损伤。
& V6 H+ P) R4 U7 S% O7 v  弹性波对组织的影响可远离受照射的部位,例如:用极微弱的红宝石激光照射人和动物的眼部时,在头皮层均可记录到声波和超声波。
9 ~: _! ?" g7 W5 c9 n在强激光束造成的极强的电场中,组织的电致伸缩现象也可产生冲击波和其它弹性波。7 ~* g% r! D' i/ D7 a& H, }. u1 v
(四)电磁场效应6 J. v1 e8 h: E9 f( |  l: {7 @
 在一般强度的激光作用下,电磁场效应不明显;只有当激光强度级大时,电磁场效应才较明显。将激光聚焦后,焦点上的光能量密度达106瓦/平方厘米时,相当于105伏/平方厘米的电场强度。电磁场效应可引起或改变生物组织分子及原子的量子化运动,可使体内的原子、分子、分子集团等产生激励、振荡、热效应、电离,对生化反应有催化作用,生成自由基,破坏细胞,改变组织的电化学特性等;激光照射后究竟引起哪一种或哪几种反应,与其频率和剂量有重要的关系,例如:电场强度只有高到1010伏/厘米以上时,才能形成自由基。激光照射肿瘤时,只是直接照射一部分组织,但对全部肿瘤可有良好的作用,其中可能的作用机理之一,有人认为就是电磁场作用的结果。
3
发表于 2006-4-16 23:54 | 只看该作者
这年头害人容易呀,不管你有意还是无意,,,长此以往国将不国,,,飘过,,,
4
发表于 2006-4-16 23:55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
5
发表于 2006-4-17 00:10 | 只看该作者
知识帖
" I: }+ _1 ]1 u8 J9 f* D顶一个
, ]. O: e# b% B  D# z召唤那位250mw的XD赶快来看看吧
6
发表于 2006-4-17 00:33 | 只看该作者
准将大傻真系细心人,顶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作战两千(COMBAT2000)成立于新世纪2000年,COMBAT2000品牌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以诚信为宗旨,力求获得广大用户的拥戴及所有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的支持。

联系我们

  • 地址: 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大道起云路1号视联电子科技园A栋711室
  • 电话: (am10:00-pm17:00) 400 602 2000
  • 传真:+86-20-8231-1913
  • Email: sales@combat2000.com

分享到

新加入会员

© 2001-2013 COMBAT2000论坛.粤ICP备14001821号  Powered byDiscuz! X3.2 Licens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