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知道这里面大多数人不认为在WG中狙击是一种战法。不过最后发贴的时候还是觉得这个属于狙击战术。所以供大家讨论。不是讨论狙击战本身,仅仅对于这种战法的讨论。
0 C; W. p+ i! l0 d$ E I) K, M 7 s/ W* w/ w) h+ h' B
废话不多说了。直入正题:
( r. I" ?# L) L6 B0 b: o
7 a5 @$ ~# j, C% H5 O: O1、这个不是一种新的战术,主要用于指定猎杀。早在一战,德军狙击手就已经采用。只是在论坛看了一段时间,没有看到哪位狙击手谈到这种战法。
; z p3 G# x. h 0 ]7 Y) S* Z- T, }& U- J3 p; l g, g
2、人员配置和大多数说得一样,2人小组。一个狙击手,一个观察手。狙击手的用处不用说了。但是观察手不是一个从属地位,而是主要地位——观察、指定目标、指挥、掩护。( G9 [& j- X/ _8 o+ [; M
) A B I! F. l1 w2 V# [3、具体操作:观察手与狙击手的距离拉开,我们采用的是10m~20m距离,但是必须保持目视接触,主要用手语沟通(这个主要是因为WG的开火距离太近了,用对讲机有的时候声音过大),对讲机2个人都携带,但是主要是观察手与队长联系。
- P/ f6 u7 @! N+ d% W) b3 d$ O ) M. {/ b) p/ ]& ~$ e( x' d: S
要非常熟悉防守(进攻)地形,做好作业,画出大致狙击卡。把2人小组的火线内地形划分区域,保证每个区域都有一个以上的标志参照物。
" @' Q; ^2 @0 N
& G6 M7 }1 Y1 m+ Q: } 狙击手采用完全隐蔽状态,就是确保对方完全看不到自己(当然自己也失去了观察能力),只保证与观察手的目视接触。
1 ? u9 r2 [% y1 M* U* t
% F; Y4 ?: \% _2 n) k( T- F8 h: y 观察手在后,距敌50m以上,选择良好观察位,保证安全,当然良好的吉利服还是首选,然后观察,选择打击目标,手语告诉狙击手打击区域、具体打击位置、打击距离、打击人员数量、对方可造成威胁人员数量及位置。
7 {0 [% o" }) x @* |" Z
8 A; U% Q3 f- j! Z3 w% @7 F% H3 P 狙击手轻微动作翻身,据狗,瞄准,射击,再次进入完全隐蔽。4 }0 E8 Q- v7 ~6 x" J( v/ A! e
/ s. |% e' o7 a$ b4 }9 L 观察手决定狙击手是否再次出击(再来一次上述操作)或者转移狙击位。如果狙击手暴露位置,则给予火力支援以利于狙击手后撤。# F! A9 ~% D, ]( C
$ s7 ?( ^8 w- k: T# D1 p4 o4、优点分析:对于对方慢节奏攻击最具效果,几乎可以完守一个方向不被攻破,个个狙杀。
! |2 C/ f, ^- {$ g2 V2 B . w$ |8 J9 G. t
缺点分析:不适合面对冲击型团队冲锋。打法节奏不快。2人小组配合难度过高,手语复杂,不宜掌握。, d: k/ g' B1 O" s8 s. n1 z8 Z" @7 V4 r
4 Y% S ]* t5 G$ f& V; {8 ^
换句话说,本战术只适合于特定场合和特定时机。但是一定使用,非常有效(至少现在是这样)
7 @& G7 A4 n. l n; e. [ ! @, ^5 M, w& d" ~* n6 b1 G
5、战术使用实例:2人小组守一个高地。观察手在高地最高位置,简单伪装,观察角度约120度,火线宽度约80m。狙击手位置在高地腰部,距离观察手15m,高度差8m。同高度选定了3个狙击位,都是类似的天然散兵坑,有一个类似于交通壕的东东可以隐蔽转换阵位。狙击手仰卧于坑内,看着观察手手势。然后翻身射击。观察手按照顺序表示出——地方所在区域、相对该区域标志物、敌方相对标志物位置、地方数量、狙杀(压制)、结束。然后按照此顺序再操作一遍,或者直到狙击手答复——明白。遇到紧急情况——对方发现狙击手开始冲锋,观察手放弃手语,直接呼叫,该点挡住对方多次进攻,所有进攻人员均招狙杀。到结束也未被攻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