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致热的奇点膨胀到现在的状态的。这是宇宙物理学关于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现在宇宙物理学的几乎所有研究都与宇宙大爆炸理论有关,或者是它的延伸。但是,大爆炸理论无法回答我们的宇宙在大爆炸发生之前到底是什么样子。
. r, h/ M' |; ^ ~2 `
) u- x. M3 M L% ^' `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与《科学》杂志在线版近日报道,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研究发现,我们的宇宙可能自大爆炸之前,一直处于两个宇宙相连接的时空管道,即一个虫洞的内部。该篇论文刊登于4月12日出版的物理学著名学术期刊《物理快报B辑》上。 U5 {" O0 }8 Y- A, G& _
8 ^2 S4 O5 ^0 [3 y c 黑洞、白洞与虫洞- x$ X! y7 |: O! T
. L% i: K7 p% a4 F6 J4 A 与黑洞的广为人知不同,白洞主要用来解释宇宙中的高能现象,其是否存在尚无观测证据。在广义相对论预言中,白洞与黑洞性质相反,是一种致密物体,并不吸收外部物质,而是不断地向外围喷射各种星际物质与宇宙能量,像宇宙中的喷泉。0 G0 I% A( i& {2 m
: J% W @( V" L$ V2 E0 c+ Z, W" z 而虫洞(又名爱因斯坦—罗森桥)虽多见于科幻,却不是任何边缘科学或业余幻想,它的起源令人尊敬,来自于爱因斯坦与罗森的一篇论文。其可描述成连接宇宙遥远区域间的时空细管,而暗物质负责维持着虫洞出口的敞开。最简单地去理解,就是把时空卷曲起来,创造一条事件A和事件B间的近路。! B4 c! C3 Z, P2 \8 e; w& N
; V: \& a% {" j& M
虫洞亦可能是连接黑洞和白洞的时空隧道,所以也叫“灰道”。在这时,白洞可以看成时间呈现反转的黑洞,进入黑洞的物质,最后应会从白洞出来,出现在另外一个宇宙。这是本次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f& }( ?0 N. {( L/ t+ _2 ]. u) o
% J# u7 J& @1 P# g0 S 虫洞于理论上提供了时间旅行的可能性。霍金在《时间简史》中阐述:一个空间旅行者可利用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虫洞作为从事件A到B的捷径,然后通过一个运动的虫洞返回,并在他出发之前回到地球。
1 f. q; ^3 V* a' A! Z/ w7 {% E; }( t U' \( M, I
这听起来似乎是个悖论,但这正是当代科幻的一个基准点。只有这样,一个人才有可能借助时光旅行装置回到过去,也即在自己出发之前又回到了地球。只不过回去的不是自己出发时的地球,而是欲去时间段的地球,看到自己的奶奶,甚至祖先,却不会影响和扭转他作为先人后代的命运。8 d: e4 H4 v. H: A) c0 S7 F3 C5 e! ^
7 F! T7 q0 G* v' k2 S 新研究对抗传统宇宙学
" k; V, ^% N' q# {- S4 m' f# E3 h5 R! K C0 W) f1 V
人们曾一度倾向于描述一个简单的宇宙,其中能量和密度都以物质的形式出现:4%的普通物质,加上96%的暗物质。但实际观测从来就没有与此相符合过,且这种不一致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得越来越尖锐。暗能量的概念,在此时应运而生,试图将宇宙结构及其特性合理化。这种不可见的、能推动宇宙运动的能量,可以解释观测到的物质密度和理论预言的临界密度之间70%至80%的差异。0 k) ]" c& K) S$ U) n V
& b; p- Q8 ~% ]; W, U 但在不久前,利用基于欧几里得坐标系统的各向同性坐标,印第安纳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尼科德姆·波普瓦夫斯基描述了黑洞引力场,并为黑洞内大质量粒子径向(沿着直径的方向)行动建模。根据其计算,在大爆炸之前我们的宇宙就处于虫洞中:由另一个宇宙中某巨大星体的坍塌创造的一个虫洞,成为了通向另一个宇宙的时空管道。在虫洞的此端与彼端间,可能发展出与大爆炸相联系的类似环境,我们的宇宙,最终就于这个虫洞中诞生。( ^9 L' v& t$ s U* h
" U/ ~) _6 x& o# E/ w9 \ 波普瓦夫斯基描述的场景乍听起来匪夷所思,但以该理论为基底,却能解决多项宇宙学中令人困惑的谜题,解释目前人们观察到的宇宙膨胀现象。( i2 B+ B3 M4 v9 u% ?+ F& l( o* i! p
4 p0 e# W) X8 [4 d$ ^# S9 c
这其中,就包括引力、宇宙膨胀与暗能量的纠结关系:如果有另一个宇宙,其在我们的宇宙之前就已经存在,引力就可追溯到一个点上,该点强弱核力与电磁力已经统一起来。同时,若我们身处的宇宙现在正在向虫洞末端膨胀的话,这种运动就能够解释宇宙的膨胀,而不必引入至今难以捉摸的暗能量。! E( D1 t$ t/ v) B M0 C
& `2 ]' k) p; _0 H+ I' G, H 试窥物理之真相) g0 |5 F+ k! f, h
L+ z G( o- Z9 v7 d- s. S 在该次建模过程中,研究人员着重于两种不同类型的黑洞,观察粒子穿越其“事件穹界”(黑洞的边界)上的径向运动。他们的观点是:物体在黑洞内部的运动模式只有通过实验和实际观察才能得知,但自始以来人们只能观察到黑洞的外部,无法窥其内在,除非一个观察者进入黑洞内部或者原本就居住在黑洞内部。但如果我们的宇宙本身就处在另外一个更大宇宙的黑洞之中,那么就可以满足这个条件。
+ ^5 |& j4 s `
C4 a. ~0 j" j/ N: E 同时,困扰物理界数十年、大爆炸理论衍生出的违反量子物理学定律的壁垒:黑洞信息丢失之谜,亦能因此得以解释。在这个谜题中人们发现,一旦物质经过“事件穹界”时,所有有关该物质的信息都会丢失;然而量子力学下的演化过程中,信息应该是守恒的。这意味着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之间的潜在冲突,但在波普瓦夫斯基构建的理论里,其完全被避免。
2 C8 v! D8 ?" A. v. a$ [( }. K# ~& K
目前,波普瓦夫斯基试图将结论应用到其他类型的黑洞中,相关计算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3 c2 R ^8 Y$ R/ O0 r( Q5 l( {1 w* D5 B4 ]9 Y$ c0 G
“当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无论多么难以置信,也必是真相。”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名言相当于给宇宙学加了个注脚。一项全新的理论很可能打开一个全新的领域,虫洞是时间旅行的直接关系者,尽管仍一无所知,但人们似乎已欲伸指触碰这扇时空之门,以窥得我们宇宙最深处的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