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访大阪的清军墓地之谜[ZT]

[复制链接]
查看: 1158|回复: 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13 1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新浪萨苏先生的博客  y) M( b) q1 ?! }# s9 o7 U
写这篇文章纯属凑巧。: W3 P8 z9 }! S( \1 W
今天,和一个朋友约了会面,地点在大阪一个不大的车站,名叫玉造。我到了以后,却接到朋友电话,说被事情缠住,要过一个多小时才能来。$ P/ z5 w; u" o; C& z- p6 J1 z1 [( M
于是,就没有事情做了。好在,旁边就是一条商店街,甚至,还有一家旧书店,于是走进去挑喜欢的翻看起来。一抬头,看到店主的面孔,是个很老的老头子,神色间似乎大为惊奇。
& h1 h1 j, c" H9 K2 r, ]怎么,我脸上粘了饭粒,摸摸没有啊。, a) q  S- D8 Q/ T! n" p- |- N8 `
老头子看我不明白,伸手指指挂钟,这才恍然大悟 – 日本人的作息习惯古怪,加班到半夜,商店可是要十点以后才开门。赶紧道歉,还有点儿舍不得手上拿的一本《北清事变记事》(北清事变,是日本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说法)。
2 d: Q8 B( B: l0 z  p7 }$ p那老头子忽然问:“中国人?”
' W& k6 R; h% W. P看来这辈子日语发音是不可能过关的,一听就听出来。点点头 – “是啊。”0 h6 {1 W; V6 d3 y2 U- F
“噢,那本书是后来的人写的,写得一点也不好。”0 K; P! t2 k7 z- d( z
很诚实的一个店主么。萨笑了,放下书随口问了一句 – “这附近有没有什么可以转转的地方?”, k- P* C0 A; w- L$ M
老头子想了想,指指一边山上 – 那边,有个神社。
  i" f; A" M6 Q0 {# m哦,谢谢了,那我去看看。我转身要走。老头子接着补充 – 神社旁边还有一个公墓。。。
& R! X+ P- x, s怎么会向人介绍墓地呢?这老头子真是老糊涂了。。。但是老头下一句话一下子就让我改变了想法 –  。。。里面有些中国兵的墓地,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1 ]2 J+ U& O* K" g: N; H) }哦,大阪,怎么会有中国兵的墓地?
$ [$ @/ B! V5 T- ^看出我的疑惑,老头子补充了一句:“是日清战争(日本对于甲午战争的说法)时候的清国兵,被俘虏的。。。”0 a! A% K  p( x4 {4 u
“噢,那我应该去看看。”— 想了一下,又重复了一遍 – “谢谢。”% ]& U, J& m6 A0 H5 k% l; c
清军的士兵在大阪有自己的墓地,还是第一次听说,他们是来自何方呢?据我所知,甲午战争中,确有一些清军战俘被掳到日本,现在京都的本愿寺,当初就是关押清军俘虏的地方。他们中的大部分,在战后双方交换战俘的时候,被交换回国。不经意间,想起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最后,是全军覆没了,有很多清军官兵被俘,莫非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埋葬在了异国的土地上?
! `* l' x4 B- r. |  D/ B
6 D: W; Q: I# U% Q$ p. `) {想着,依照店主的指点,走不多远,一座小山上面,就是他所说的那座神社,供奉的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将军真田幸村。2 P4 a0 D. ?- E
9 M8 x+ j* O: u4 d5 B) s
转过神社,后面草木掩映之下,隐隐可以看到墓碑的影子 – 这,应该就是那个所谓公墓了,仔细看看标牌 – “陆军真田墓地”,建立的时间是明治四年,也就是一八七一年,若是这样,这里埋的最早的日本兵,应该还死在甲午战争以前,若是甲午战争被俘的清军有死亡的埋葬在这里,当不奇怪。
# Q+ y# W: j% j; C/ \8 h  l! j* [3 z0 o! w) S9 @
这时,看到路边有一家卖祭祀品的商店,忍不住去买了一束花,一盒香,想来,葬在这里的清军官兵,是不常有乡人来看望的,甚至,他们的家人,恐也不知道他们最后的归宿。% N. F' x. t6 F) A* Y

) L$ d/ E2 H, a果然,转过草地,就是一片墓地,规模很大,不过,巨大的陵园里面,几乎空无一人,只听到风吹草木的刷刷声音。
- @0 a* ?" Q# ?0 W0 J* \/ O- X6 C8 A0 _) k  }
从介绍上看,我进入的这部分墓区,恰好是日军大阪第四师团在甲午战争中“战病死”官兵的葬身之地。从历史记载来看,没有提到第四师团投入大陆的战场,但一些墓碑上的记载,显然说明他们是参战过的。比如这个炮兵少尉,就是在“小茂岭子”战斗中被击毙。不过小茂岭子在哪里,又无从知道了。
. z# }" Z9 F) n+ e* S- ?
9 Y( |# ]6 `5 y* q0 k+ R9 z- n" R  w这里也不仅仅有甲午战争中日军死亡官兵的墓地,还有其他时期的,比如,这个合葬墓,所葬的是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称为“满洲事变”)日军阵亡官兵,从墓碑标明的数量上看,尽管东北军大部不战撤出关外,但东北的抵抗力量并非不战而降,仅大阪一地,死于此役的日军即有四百多名。3 a- ?: Y9 ^# o( d3 K5 |: Q* w

( m" R/ ]' w5 p; C! \, b+ M佐官以上的有单独的墓碑,比如这个步兵少佐。
/ P" G1 O$ O0 ?# ?
' g# b7 G4 ]$ g* D, W2 C) a" g! ~从墓碑的记载看,此人1933年初战死于齐齐哈尔,应该是死于马占山将军在黑省最后的抵抗,此后不久马占山即被迫撤入苏联境内。+ J+ m& m5 [% d& ^+ a* p7 M
但是,找了许久,依然未见清军官兵的墓地,莫非,店主所说不确。3 Q* c3 ?; g2 n% w' c
正好有一个守墓人推车而过,便上前打探。那守墓人年纪虽然不小,但还没有老到可能与战争有关,可是看着我的眼神颇有疑虑,似有些怀疑我的身份。问他名字不肯说,虽然如此,依然很客气地回答说 – 确实有清军官兵墓地的,如果我要找,他可以带我过去。
; y) Y  R6 |4 c2 @一路上,问他几个问题,虽然谨慎,依然肯一一作答。! G0 h7 n5 G1 @6 l( R' k
问:这里(甲午战争墓葬群)的墓碑很多,可是我所了解好像大阪部队并没有在那次战争中打什么仗阿。(还没说听说大阪兵打仗从来不往前跑的): ^; v6 \* i# Y5 c; G/ W
答:是的,的确没有打很大的仗,但是他们在去台湾打仗的时候遇到疫病,所以死了很多人。& Q0 A8 Y4 d0 t/ w& F' \2 b
问:这里葬的清军官兵,是不是北洋水师的被俘人员?3 S% h& R( |5 b9 S! N
答:不是,他们是陆军。
: K7 F. Z- c8 {+ H! d8 M问:他们在那里被俘的?
  N# J( X' b9 m- F- t答:不知道。8 d4 }, I. f6 d, r2 t
问:他们为什么没有被交换回国呢?) \6 a) n3 Z6 \; @' `/ D5 Q% B/ x
答:不知道。- v: w: w; M  k% C4 w4 O/ J
问:这里共有几个中国士兵的坟墓?$ H5 u3 O0 @* [
答:不多,都在那一片里面。说着,伸手一指。: Z. F1 ~$ T8 E

' w/ n* v3 W! q这是整个墓地最北面的一排,大多埋葬的是日军中的辅助人员,如运输兵,马夫,护士等。1 q; F4 s/ M2 s4 G& p' a
为何在最北面这一排呢?我自己问自己 – 那个管理员已经到一旁的地藏菩萨祠堂去了,临走嘱咐我不要点火。
$ S- @: [/ Z" ], V$ V想起来刘连仁讲自己逃跑的一段话 – 我们小时候,一直听说日本的北面和中国是连着的,所以逃出来就往北面跑。。。
' w0 ^  M% @5 }: i' O) `8 d$ ?不多时,就找到了一块墓碑。。。
4 I  J2 S" O2 H1 X
& @% k! D1 I$ n( M/ h# H从“故清国”的字样上看,这可能就是我要找的葬在这里的清军士兵之一了,墓主的名字,写明是“西方诊”6 j6 @, W( N* v4 `
很快,在这块墓碑的前面,又发现两块并排的墓碑。
. k, ?8 y" M+ B( d" A一块上面刻的名字是“清国   刘起得”% i, P# u1 e' |
5 A4 r% A+ m/ q. l8 t
另一块则是“清国 吕文凤” (在他的后面两排,可以看到西方诊的墓碑)
/ C! U  b  {/ w& w2 n; n& n, t5 [5 S5 k7 N5 ~
在他们两人的对面,另有一块,文字已经斑驳,依稀可以辨认刻的是 “故清国  杨永宽”
/ B( V4 |: k4 U* s: W; @9 i: t* Q0 X
墓碑,都是当地最普通的石灰岩,有些部分已经酥化,看来从立在那里,就不曾有过更换。碑文只有姓名和埋葬时间,经手单位,再无其他。
& w- o4 z8 O5 h! _' L) Q4 W& u+ K, C  j9 r  }' [! Y/ u+ }
只找到了这四个人的墓碑,问之守墓人,他讲也不清楚是否还有其他的清军士兵葬在这里。看得出他对我颇有些不信任感(我想他是疑惑我与葬在这里的清军官兵不可能有什么关系。),交待了一下不要点火就走回了他休息的小房子。
) r2 \' U( T9 y走在其间,细看碑文,忽然感到有些疑惑 – 至少,有几个谜,让我感到难以解答" e6 i" O- R" ]5 `  @% J9 g
第一个,从碑文上看,刘起得和吕文凤皆死于甲午战争之后不足一年,地点在大阪陆军医院,因此,他们可能是在等待交换战俘期间,因伤或者因病死亡的。然而,杨永宽和西方诊的墓碑显示,他们的死亡时间在大正年间,也就是说,他们在日本滞留了不下二十年的时光。这期间他们为何不想办法回国呢?按说,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是最重的。
2 _! }& Q! X4 W8 z而且,埋葬他们的单位也很奇怪,是日本“大阪在乡军人会” – 一个日本退伍老兵的组织( j. \3 w8 J; `$ R8 Y) A6 G6 J4 R
他们是因为某种原因被扣押的呢?还是自愿地留下来的呢?这是第一个谜。
  _' ?! H9 T1 p# I: O, h% n8 M& K7 O% @( U3 |2 F* k8 ^7 r
第二个,他们每个人的墓碑上,都有大约三十公分长一块斑白的痕迹,与附近的日军夫役不同,也是整个墓地中绝无仅有的。因此我能够轻易地找到他们。! S3 S7 e. v4 u
这白色的痕迹,看来是原来是一个或两个什么字,后来被凿去了。这是什么字,为什么只有他们的墓碑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 p5 J) C- ~9 u& x7 l, J" p4 B- A% ~/ ], {7 i+ [1 d  z8 X
第三个,杨永宽的墓,显得与众不同。刘起得,吕文凤和西方诊的墓都是面朝西方,望着大陆的方向。狐死首丘,这很符合我们民族的习惯。然而,杨永宽的墓,却是背向西方。是因为没有面向西方的地方了吗?看他背后的墓碑,是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战俘,比他死得还要晚,却是面向西方 -- 这里也有几座德军战俘的墓冢,都是面向西方。看来,死后望着故乡,是东西方一样的传统。2 |1 a$ |" y# I: x" a0 x0 n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觉得战败被俘无颜回首?
: S6 V2 e/ {0 R7 @
4 l/ T  V& s/ H( Z4 a3 d$ m还是为了和吕,刘二人的墓碑迎面相对彼此可以地下谈谈心?– 三个人的墓碑恰恰是一个品字形。
( ^) u. t: U' M/ R8 l; M9 B* [7 R8 i; V
还是有什么别的说不出口的原因?想想,忽然又有了一个疑问,那就是其中叫做西方诊的战俘,是否用的真姓名。中国人中姓“西方”的实在罕见,莫非仅仅是一个表示自己来自“西方”的化名?9 `  w( y/ c; u7 f
左思右想,终不得其解。6 o$ a/ p7 h: q; v9 v; ?0 F& Q
不想了吧,我来这里,只不过是来看望一下这些深埋异乡不得归家的清军官兵吧。2 [7 _- q" O. \3 j, g
于是,我把香和花取出来,献在他们的墓前。/ i8 q9 y; N, \- ]- k6 n* h

# c5 K; |  X7 ]; k, W对不住,没有给每一个人买一束花,只好轮流放一下,表示一下而已。九泉之下,望祈见谅。/ E% P0 {2 y4 C  l6 g9 F; N
) X% Q7 q+ C/ ^& j& E7 k
一时间,忽然想起抗战中粤军军官叶禄群在率部从潮州阵地移防的时候,记录的当时情景:“开拔前,我叫特务长周中生买来香烛、三牲等祭品,在空地设一简易祭台,自己写了一篇祭文 (类似诸葛泸水班师的祭文) ,对空宣读:‘我阵亡之战士,随我旌旗,逐我之部曲,一同上路,各人认准本乡,魂归故里,受家人四时之祭祀……’”。
9 j. Y; w% D- q6 P5 F% W对不起了弟兄们,甲午那年,咱们没打赢。
+ o. i- o0 g) m4 l. G2 Y# I* b5 a- Y6 U! |; I& l0 b  k, `

7 T) {: t  ^! J5 `" l) C. o说起来,这片墓地草木苍翠,阳光温暖,虽然是异国,也希望这些清军的士兵们能够在九泉之下安眠吧。& q* {" c. F" A+ C- B
一旁,就是守墓人休息的小屋,也是给地藏菩萨上香的地方。那个守墓人无论怎样,都拒绝我拍照的要求,但看到我真的是来献祭的,口气温和了许多,告诉我这里他每天都要扫的,不必担心。
6 L# K" ?: a, b* E# R' E! b: }# G3 `5 x( L9 u% ~
我猜他还是在想我和墓地中的清军官兵有怎样的关系,但亦无意解释,只是真诚地向他道了谢。
' t7 G# z) w( v+ i% ~$ Y6 Y他大体帮我解开了第二个谜 – 碑上被凿去的,似是“降卒”二字,也可能是“捕俘”或“俘”字。现在这里归大阪四天王寺管理,日本战败前则归日本陆军管辖。那时他也还没开始在这里做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了,据说有一个中国将军来日本收集索还甲午战争时日军掠去的物品。这个墓地的管理部门也就将清军官兵墓的情况造册上报中方。此时,因为担心“降卒”这样侮辱性的字句引起中国方面的愤怒,故此火速将其凿去。同时,也顺便将德国战俘名下同样的字句凿掉了。不过,中国将军最终也没有来。。。2 K' K6 V% k+ h# x) y8 Y1 @
听完让人不胜唏嘘这件事,我还真的知道这件事。当时我国来办理此事的并非“将军”,而是海军少校钟汉波(后来的国民党海军永定舰舰长),他将日军掠夺走的定远,靖远两舰铁锚,锚链用同样在战争中曾被俘的飞星,隆顺两轮押送回国,是为中国海军一大盛举。然而,此后钟却未能获准再次赴日继续这项工作。因为中国再次开始了内战,海军也被卷入并发生激烈的内斗,再无精力经费作此事,甚至,靖远的锚链,还被某些贪婪的部员用废铁的价格卖给了铁匠铺。$ w+ G# c1 U( i
那么,他没有再到这里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 f8 v. H7 X5 B' W9 G4 N( e; ?) L而其他两个谜,还浑然不可解。。。
, {- I1 l$ x3 E
正在此时,友人的电话打来,说是已经到站,让我速去会合。
) S6 M4 v& J: A7 h匆匆而去,又忍不住回首,默祷一句 – 国家现在比以前好了,可能的话,君之魂魄附在船上,回去应该不难,回家看看吧。
: h; ^0 D9 |6 c- e1 f' u4 O  P# ~, i; |
转过围墙,却发现这墓地的隔壁,居然是一个儿童游乐场。
* V+ C: s% m! W" D3 u7 J! w( ~9 J, G  `0 K* R4 ^* G. X' D4 A1 Q. ^

2 G5 ?3 V* r. c4 ^3 i+ ]' p石凳下,鸽子在悠然觅食。
* g  X6 V/ S0 H1 a# n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方才从百多年前的战场,闯入了和平的现实,一时,不知道哪个更加真实。4 n  X7 M# A9 Q" u
看着游乐场的儿童,竟有庄生蝴蝶之感。2 m4 U+ q- ?$ D' f- _1 x

. |3 T2 C* I% R, K0 f6 g0 ]再回首,请军官兵的墓地,已经掩在绿树青草之后。
7 r3 |' }# q5 B# C4 a1 U只能在心底默默祈祷一句 – 愿你们,在异国的土地上,安息。; d! f  n/ p% ?* v. q" T  n+ @% j" [' S
[完]
# S4 B/ @% o5 K0 ^0 |: Shttp://sonicbbs.eastday.com/topi ... amp;TopicID=19697138 M9 Y9 }' x  o2 ]4 d

, l7 G3 z1 @) _" I; |[ 本帖最后由 fisher 于 2007-5-13 21:26 编辑 ]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7-5-13 19:21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在异乡的亡魂可以安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5-13 19:23 | 只看该作者
他们的家人最难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5-13 20:03 | 只看该作者
失败也不是他们的错~~~当时的国情~~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5-13 20:18 | 只看该作者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都怪那写脑子进屁股的上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5-13 20:32 | 只看该作者

有时间和楼上的去看看

我家还是正白旗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5-13 20:5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中国人,有机会到日本的XD有空还是去看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5-13 20:55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我们军迷有这个心思呀!有时间到日本一定要去拜拜!建议大家去那边都要去拜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5-13 21:40 | 只看该作者
那个象牌坊一样的门,在日本是不是所有的神社都有这个“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5-13 22:44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一次考察,平实的文笔也非常引人入胜。作者对文字的把握恰到好处,是搞文学的吗?% u3 e+ R6 P' X
不知为何,淡淡的述说再配合照片中墓地的宁静气氛,竟令我心境平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7-5-13 22:49 | 只看该作者
渔佬此帖很好,不过我不看到到那些照片的话我还真不信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5-13 23:22 | 只看该作者
美文
1 s" c' }5 V- E8 ~美图
& @& ^) }! u4 c# q美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5-14 01:19 | 只看该作者
大好。# [$ u6 Z* H6 p& X) Q0 c) D

% X* i5 K$ J1 _: n4 ^5 c我其实对墓地有种特别的心情,我觉得记念先人是很好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5-14 03:1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文章.
1 L# r; |9 ^  J7 O对于埋骨异乡的军人,尽管战败被俘,也应该受到后人的尊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5-14 09: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yoasis 于 2007-5-13 22:44 发表% }: [2 V; N" q
很好的一次考察,平实的文笔也非常引人入胜。作者对文字的把握恰到好处,是搞文学的吗?
, I! s: [. o+ H# h1 v3 B不知为何,淡淡的述说再配合照片中墓地的宁静气氛,竟令我心境平和。
* _- K" |, k8 S( n3 I, b
! |5 m4 X5 g; b5 F" ^- j
萨苏啊萨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5-14 15:11 | 只看该作者
对不起了弟兄们,甲午那年,咱们没打赢。
. H- k, r' r( Q$ E~~~~~~~~~~~~~~~~~~~~~~~~~~~~~~
- h6 n0 d/ c1 E  \' d+ b9 k我流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5-14 15: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boy 于 2007-5-14 09:02 发表4 k! V7 [4 ^$ g+ X3 m3 k9 r
萨苏啊萨苏啊
: Q# Y9 A* B! |3 B3 ?( j$ u
刚果总统?4 C9 h8 I- L& d) M# p

, _- u2 j& F1 p
. @2 E! ~: _# d$ D2 n0 x0 g! b2 _[ 本帖最后由 mayoasis 于 2007-5-14 17: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00: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yoasis 于 2007-5-14 15:37 发表/ ^9 Z; V5 L' O4 H
; M1 E( `0 l3 O$ f
刚果总统?" c( j7 ?5 F7 A* r0 v& C. K5 K( h
! C; H1 K: Q* Z( ~
: ?; u0 |' |! h. V4 o
+ A7 A6 n4 o7 b3 o/ B& R

' A1 l! ~  z: |3 e! C$ Y$ {否也!
3 r: h2 H/ t2 l- [3 o
- P3 @; d' [/ f% _& d
0 h/ q6 J2 p/ B# j) u5 @
; X  T+ C( V# t) m* Z此人原文如下,转帖的时候有些疏漏! 9 ~$ X+ ]5 S" H% P  i7 O9 w
$ g# G  L+ I1 k! D" i) f' j" p

  ]* B, e+ [' D探访大阪的清军墓地之谜 上- 萨苏 - 新浪BLOG/ [: I7 H2 L4 c( n$ Q( @
source: http://blog.sina.com.cn/u/476745f6010008mx" D/ w0 ~& k) L" v  e
* r5 ?( N: ~1 `# q1 q7 ~  S
探访大阪的清军墓地之谜 下- 萨苏 - 新浪BLOG
% M. ]+ i) {9 ^$ R( I8 w4 Nsource: http://blog.sina.com.cn/u/476745f6010008n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7-5-15 00: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yoasis 于 2007-5-14 15:37 发表
& |# m( W4 k) F9 o, t& l
# T/ Y9 y( ?9 Q) q0 _% i8 M刚果总统?! F: D) `+ b$ ]

& M  }" J8 Z( N$ w2 \4 z7 G
; |2 m$ y  ~; w" h9 v以前转贴过的搞笑的大阪师团,还有挺进杀人队等,都是他写的考证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00:27 | 只看该作者

再转一边篇好文章!

http://blog.sina.com.cn/u/476745f6010008lc
' D1 `+ Y9 q4 @  v3 N9 E. m& ]; a; ^+ [! Z
3 ]& h8 o2 e: g/ E1 q1 c
, G* m: W0 N# l+ k

) p. B& o% U3 p. i' Q日本警察 -- 不懂秦始皇和董仲舒可能要下岗
' s8 r& L: S% O& E
前些日子,只要休息,邻居家的一位日本大学生土屋便来拜访。来了很客气,一番谦恭之后就是请教问题。这些问题五花八门,比如:宋江是不是刘备的结义兄弟?“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八旗是哪个时代的?等等,大体都涉及中国历史和文化。. P* _: ^) _! t1 S8 f9 i/ B
开始,以为土屋是感染了温家宝总理访日引发的中国热,等到问题发展到“秦始皇有没有搞过租庸调制”,“董仲舒和汉武帝是什么关系?”萨终于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了 – 这个土屋根本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辈,对中国感兴趣也不至于深入到这种程度吧。您说土屋不是大学生么?大学生没错,但日本大学生源不足,基本是有个脑袋就能上,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大学生有的是。这土屋最大的爱好就是开着摩托满街跑,怎么可能去研究董仲舒呢?) H% ]( Y7 x7 I9 R2 i0 C
反常即妖,事出有因,于是问土屋 – 你问这些问题不是出于爱好吧?
0 v8 b6 }  L" C% ]7 G土屋不好意思地搔搔脑袋 – 这个,的确不是,我问这些,是因为想当警察 – 开着警察的大白摩托在街上跑,威风啊。/ Q/ d% ^, \. v
在日本当警察还要知道董仲舒秦始皇么?(在中国当警察好像都没听说要考秦始皇的。)萨感到颇为困惑。$ u( X  q1 r/ W$ z  T
是啊,当警察要通过考试,这些,秦始皇和董仲舒,都是考试范围以内的。。。
% q5 Q6 l8 @  x& d; c* A这倒是很新鲜的事儿,看我不大相信的样子,土屋递过来一本《警察官录取考试习题集-日本公务员考试2008年版》,翻开一看,先是吓了一跳。警察在日本属于公务员,要当警察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其考试内容从数理化到经济哲学竟然包罗万象,看来日本人对警察的基本素质是很重视的。接着,就感到他确实没有骗我,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在考试内容中占了相当高的比例。在日本警察考试的十四个大科中,世界史,日本史,文学/艺术,思想/哲学中都有这方面的内容
) x! ?5 R& E6 a% n8 o8 C1 |2 k0 }* f. K& ^1 O5 A, Y7 b& }

, h3 j. k: z9 }9 S
/ ~/ ]# z" U' V8 Q
% q. J' X  v& M; x, C. @4 A9 ?! ^, u) n4 \
就是这本书2 I1 m) J+ ~/ ^2 \8 B8 w% @4 r# A
其中,日本史中,与中国有关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历史上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如“引进大陆高度文明制度,建立真正的国家”,“全面吸收盛唐文化建立,与佛教关系密切的天平文化”等。思想/哲学中则偏重儒家/道家思想的介绍,象“朝闻道夕死可也”,“人之初性本善”都是可能会考的要点。但是,关于中国的考题,主要集中在世界史和文学/艺术方面。
7 X7 ?4 l9 @! d4 c  ?! Z世界史中,中国历史的内容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而且细,从张骞出西域到红巾军起义,从班固的汉书到义和团都标明是考试的出题范围。比如看看下面这道习题就可以看出其内容的细致 –
8 V. d7 p6 O, E6 V& u请选择下面选项中属于汉武帝所为的内容 –& L/ Z0 {# l' o
1.   任命王安石变法改革国政
2 y* p' D0 n/ F0 h. d, V0 g2.   继承宋和金的制度,废除科举
9 K# t1 ?$ G% j; n; \+ P/ f# h5 p3.   重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w, f) m/ F+ r# d$ q" Q4.   讨伐台湾郑氏统一中国
# {( R+ n; O5 K' \% x0 j5.   尊崇南印度来的僧人达摩,保护禅宗/ J! R, B& |; q' H$ [
仅仅这一道题,就包含了中国五个朝代的历史内容。- ?, ]# J+ X5 Q% p
后来才发现,世界史中重视中国史,不仅是考警察官的时候如此,在所有日本公务员考试中,中国史都一样重要。在网络上的日本公务员考试辅导中关于世界史专门说明:“頻出の近現代・中国史などから学習をスタートさせ、効率的な学習を行います”(从经常出题的近现代史,中国史开始下手,可以高效地完成学习),由此可见中国史在日本公务员考试中远超其他国家的地位。: U( R; k# R5 G3 O5 o& g7 K
而文学/艺术方面,中国文化的内容不但丰富,而且深度很令人吃惊,比如该书中的中国古文阅读理解,例题竟然是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内容是:“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多年不做这种练习,看了头大如斗,赶紧翻下一篇,则是“[size=-1]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欤,不治欤?不知亿兆之愿戴己欤,不愿戴己欤?顾问左右,左右不知。。。”(选自《列子》)
- r' O' U7 Q$ i$ h- e5 ?( |
. x, a1 q6 x: x5 S9 K
5 k" r8 t5 Y6 r5 }' _( D& n. L. M& Z% n7 }7 j
日本警察考试习题集中《列子》节选的阅读理解
" H6 F- X; _; y& |
这样的文字,就是中国的学生来解,只怕也难做到人人高分。日本的公务员考试五六月份和九十月份各有一次,复习准备的时间已经很紧,难怪这几天土屋三天两头跑来“请教”。
6 E7 W3 r' C% c/ T为了辅导这个编外学生,老萨也只好悄悄翻字典。
% b1 r8 z+ i4 g. x0 |因为工作关系,和日本政府的公务员一起出差,就忍不住把这件事和对方提一提,并且有些好奇地问—在日本当警察,考这样多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必要么?这些考是内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加进来的?% t( \2 D' C. h, y* K' `
那位公务员是日本某市国际课的课长,对本国文化颇有造诣,沉吟一下,说日本公务员的考试,历来“汉学” --原来,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在日本的名字是“汉学” -- 要占很大比例,现在我看到的,已经是比以前缩水的结果了。
6 A1 Z, d* g. ~7 N# x& ?之所以这样重视“汉学”,是因为日本古代的文化与中国形影相连,受到重大的影响,其结果就是“汉学”在日本公务员招考中从一开始就占有重要地位。按照这位课长的说法,其具体的原因有两个。
4 T  h" M$ z/ B( L1 a" b% U第一,日本传统认为“汉学”是衡量一个人修养的重要指标。至今如果在日本访问,会发现日本人的致辞中,无论是来自四书五经还是来自唐诗,总会带上一两句中国古文,以此表示自己也属于文化人。尽管明治维新以后从政治,文化上日本全面倒向西方,但在修养方面,依然保留了传统的看法,所以,多少要懂“汉学”,是日本政府保证招上来的警察有一定素质而不是社会流氓的一个重要手段。  _6 C8 O4 c. q0 f. e) U
第二,日本传统认为“汉学”包含着重要实用的管理方法,自古以来,就将其视为“治世之术”,因此,认为警察等公务员懂得较多汉学,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管理和完成自身职责。有趣的是,出于对“汉学”价值的推崇和防范后宫干政,日本古代竟然有一个奇特的规定 – 女性不得学习汉学。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紫式部就因为被人指说懂得汉学而胆战心惊,连一个汉字也不敢写,而且转而攻击另一个同时代的女作家清少纳言“到处乱写汉字”,认为这是她将没有好结果的重要原因。4 l2 Z3 y  R1 {
个人以为这纯粹是嫉妒清少纳言美貌活泼,事实上清少纳言后来的日子一直过得不错,可能平安朝的上层觉得这个女子不象紫式部那样藏着掖着的倒更可靠些吧。! r; o! K1 ^. ~3 f- @9 P
跑题了。
; i. _& k3 q9 A, \* J6 p想不到,中国文化至今在日本还有如此强大的影响,下次开车超速被日本警察扣,是否也可以考他秦始皇和董仲舒 – 如果答不上来就不交罚款。。。
7 R7 _$ V6 l4 F- l  _& J/ d4 k这是玩笑了,超速驾驶秦始皇也帮不了你的,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3 V( u% N; x9 ~$ o- |9 f
[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00:29 | 只看该作者
有兴趣上他的博客吧,此人文笔不错的!
$ D) K9 ^6 P. D% w
. }8 b9 U' l. {" Chttp://blog.sina.com.cn/sas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7-5-15 12:13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没看到日本小妞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5-15 12:41 | 只看该作者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7-5-15 13:00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日本人比中国人本身更崇拜中华的文化3 t  r0 C" c6 P/ ^7 ~( l4 k
再看看现在那些哈韩哈日的年轻人……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5-15 13:13 | 只看该作者
望乡..." F$ v+ f5 ~1 g0 W9 t
0 j$ R, H# q, ?7 B
$ Y) J$ I" r: }4 m( j% _5 Y9 D

' F  c' {& N. u' y! ^8 i4 ~5 l内疚、醒悟、苦楚、报偿、宽恕、轮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7-5-16 00:53 | 只看该作者
惭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5-16 08: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COMMANDER 于 2007-5-15 13:00 发表% U( E9 ~0 ^) _  i( o, z
感觉日本人比中国人本身更崇拜中华的文化
$ z" O! A4 `* y% Y! D再看看现在那些哈韩哈日的年轻人……唉
1 v  S' U! P' \& t$ M
& W  w4 E9 F  Z7 C8 w1 f0 D
- ^7 N  Z9 y$ p. g! k6 B6 c3 n
是啊,唉,同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7-5-16 14:38 | 只看该作者
写的不错,给你鼓鼓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6-8 14:26 | 只看该作者
只有先有自己的,才会有世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7-6-8 14:34 | 只看该作者
偌大的祖国确没有一处国家级的场所来凭吊、纪念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牺牲、被俘的中国军人,即便他(她)的帽徽上是青天白日的图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07-6-9 08:45 | 只看该作者
我中国,非礼仪之邦久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17: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rabin 于 2007-6-8 14:34 发表
/ [( P9 \0 O: {5 o9 c0 e偌大的祖国确没有一处国家级的场所来凭吊、纪念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牺牲、被俘的中国军人,即便他(她)的帽徽上是青天白日的图案...
0 \5 H& P, E1 J: [
2 s" ~" J+ R! }0 S

* N2 }7 X: B3 _3 h) k* ]
人民英雄纪念碑

- q' U' T; @0 e* W/ H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以毛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土,奠下纪念碑的基石。后经全国广泛讨论,确定碑型。到1952年,全国优秀的建筑师和专家们共设计了一百多种图案,经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征求各界人民的意见,归纳、修正成最后的图样。2 _2 F- q- j. s7 j% e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北京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工程处,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7个组,进行工作。此外,专设一个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下,研究浮雕画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修建,1958年4月22日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8 J0 S7 d5 v( |+ T5 o% X4 |3 @
  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纪念碑分碑身、须弥座和台座三部分,共高37.94米。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均有台阶。
7 z5 L9 ]" V2 [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渡江战役为主题。在渡江战役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装饰性浮雕,主题分别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
, j+ M  G$ a0 R% [/ |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共有约170个人物形象,概括而生动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惊天动地的革命史实。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八个花环。
0 i: ?$ [1 ]( M: x7 A  两层须弥座承托着高大的碑身。碑身是一块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达60多吨的大石。碑身正面(北面)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身两侧装饰着用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象征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万古长存。整座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肃穆庄严,雄伟壮观

7 W  o$ p  t' r: A5 {+ L" \3 E8 @# S' `' P3 A% B
! C+ j' }/ ?, G8 o* R% K2 k+ Q
( y, T# b/ ]$ D0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7-6-10 00: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COMMANDER 于 2007-5-15 13:00 发表
4 Y+ O# }( G& V$ e! Y感觉日本人比中国人本身更崇拜中华的文化
( X! ~+ A$ N1 v# c  m: ^再看看现在那些哈韩哈日的年轻人……唉

- y$ f) W  c2 I; Z7 N  x) F0 L每个国家的年轻人对外国的了解胜于对本国的了解
, v; _$ x$ e8 o" {+ g& v  Z, c从这个角度看,中日两国的年轻人有什么区别?, T+ m0 [  t% U; `0 G. R0 v# e  D6 u
叫他们去看看大屠杀纪念馆,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再说也不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作战两千(COMBAT2000)成立于新世纪2000年,COMBAT2000品牌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以诚信为宗旨,力求获得广大用户的拥戴及所有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的支持。

联系我们

  • 地址: 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大道起云路1号视联电子科技园A栋711室
  • 电话: (am10:00-pm17:00) 400 602 2000
  • 传真:+86-20-8231-1913
  • Email: sales@combat2000.com

分享到

新加入会员

© 2001-2013 COMBAT2000论坛.粤ICP备14001821号  Powered byDiscuz! X3.2 Licens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